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范霁康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7

姓 名 范霁康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8年10月 籍贯 河南周口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导师类型 校内 兼职导师 否
行政职务 Email fanjk@njust.edu.cn
工作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210094
通讯地址 340栋405
单位电话 **
个人主页 http://smse.njust.edu.cn/ad/19/c9180a175385/page.htm


指导学科
学科专业(主)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招生类别 硕士 所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
研究方向 1、电弧增材装备与工艺
2、高能束流(激光、电子束)加工技术



工作经历
2020.07-至今,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2017.07-2020.07,南京理工大学讲师

教育经历
2012.09-2017.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2008.09-2012.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

获奖、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受控电弧增材工艺及装备、先进高能束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军委科技委前沿创新重大项目(合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Materials & Design、Vacuum、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DefenceTechnology等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科研项目
1)双机器人电弧增材多功能工艺方法与装备,2018.12-2020.06,军委科技委前沿创新重大项目(合同),445万,主持;
2) ****智能焊接装备产品研制,2020.01-2022,国防科工局***-*工程,12000万,分系统总师;
3)高氮**钢多元活化氮弧焊接方法和成套装备,2017.01-2020.12,国防基础科研重大项目,2900万,主要参与人;
4)舰船关键结构智能焊接单元技术,2019.01-2020.12,装备预研项目,800万,主要参与人;
5)高强度铝镁合金功能-结构构件电弧增材成型集成技术,2019.01-2021.12,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550万,主要参与人。
6)高频脉冲电子束焊接热力时空效应及组织性能调控机制研究,2019.01-20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6万,主持;
7)脉冲电子束熔丝沉积热力时空效应及组织性能调控机制,2018.07-2021.0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万,主持;

发表论文
1. Jikang Fan, Yong Peng, Junqiang Xu, Haiying Xu, Dongqing Yang, Xiaopeng Li, Qi Zhou,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eam current control mechanism in the thermionic electron gun. Vacuum, 2019.06, 164: 278–285.
2. Fan Jikang, Zhang Wei , Qi Bojin , Liu Fangjun,Influence of multi-beam electron beam welding technique on the deformation of Ti6Al4V alloy sheet.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7.09, 46: 2417-2422.
3. Qi Bojin, Fan Jikang*, Zhang Wei, Liu Fangjun, Wang Haitao. A novel control grid bias power supply for high-frequency pulsed electron beam welding[J]. Vacuum, 2016.11, 133: 46-53.
4. Zhang Wei, Fu Hang, Fan Jikang*, Li Renjie, Xu Haiying, Liu Fangjun, Qi Bojin. Influence of multi-beam preheating temperature and stress on the buckling distortion in electron beam welding[J]. Materials & Design, 2018.02, 139: 439-446.
5. 范霁康,齐铂金,李晓鹏,许海鹰,杨东青,彭勇,王克鸿,薄板TC4钛合金脉冲电子束焊接技术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48(12): 4026-4034.
6. 范霁康, 齐铂金, 刘方军, 张伟, 齐秦, 王海涛. 新型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02):90-97.
7. 齐铂金, 范霁康, 刘方军. 脉冲束流电子束焊接技术综述[J]. 航空制造技术, 2015.11, 480: 26-30.
8. 范霁康,齐铂金,李晓鹏,徐俊强,张伟,彭勇.载波调制型MOSFET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高电压技术,2019,45(10):3164-3172.
9. Xu J, Zhu J, Fan J,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6Al–4V alloy fabricated using electron beam freeform fabrication[J]. Vacuum, 2019,167(9):364-373.
10. Fan Jikang ; Qi Bojin ; Liu Fangjun; Zhang Wei, Research on the Grid Bias Power Supply for Pulsed Electron Beam Welding, the 69th Annual Assembly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elbourne, 2016.07.10-2016.07.15 (会议论文)
11. 范霁康; 齐铂金; 许海鹰; 张伟; 刘方军; 王海涛, TC4钛合金薄板脉冲电子束焊接成形质量研究, 第六届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际学会议, 西安, 2016.10.19-2016.10.21 (会议论文)
12. Li X , Zhang Z , Yang Y , Fan J*, et al. The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during Electron Beam Remelting[J]. Materials, 2020, 13(16):3488.
13.杨东青,王小伟,王奕楷,范霁康*,王克鸿.高氮钢CMT电弧增材制造多道搭接表面质量评价[J].焊接学报,2020,41(04):73-76+83+101.

科研创新
1) 齐铂金,范霁康,适用于脉冲电子束焊接的偏压电源装置及脉冲电子束焊机, 5.X, 2016-05-25申请,2018-05-04授权.
2) 范霁康,王克鸿,吴统立,徐俊强,彭勇,杨东青,李晓鹏,黄勇.一种适用于手工电弧焊机的参数自动下达系统,申请号:4.8,申请日:2019-07-26.
3) 范霁康,彭勇,徐俊强,李晓鹏,杨东青,周琦,王克鸿.一种通过实时多束流预热减小工件焊接变形的电子束焊接方法.申请号:2.2,申请日:2019-07-26.
4) 范霁康,朱科宇,王克鸿,杨东青,彭勇,李晓鹏,周琦.种面向电弧增材制造的预热系统,申请号:1.5, 2020-6-19申请.
5) 王克鸿,许雪宗,范霁康,周明,康承飞.磁场控制式电弧机器人增材制造方法,申请号:3.6, 2018-08-20申请.

教学活动
承担本科生《高能束流加工原理与方法》、《焊接过程自动控制》、《认识实习》等课程;承担研究生《增材成形与智能制造》课程。

指导学生情况
已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其中毕业2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

我的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焊接与增材技术团队,团队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以关键技术突破为核心、加强基础研究,实现了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先后创新性的解决了“****高强超高强钢机器人富氩气保焊接工艺与装备”、“轻型装甲车辆机器人双丝PMIG焊接工艺与装备”、“智能高毁伤**超高强钢无槽**熔敷焊接工艺装备与智能控制”、“高毁伤**机器人等离子智能焊接工艺、装备与智能控制”、“轻质材料自适应焊接技术”、“高能电子束品质评价”、“数字化焊装车间”等技术难题,实现了20余项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首次突出并发明了“无熔深熔敷焊方法”、“无熔深控制技术”、“复合热源螺柱智能焊接”、“受控电弧增材成形工艺与装备”、“成分-功能-结构一体化”高抗弹超轻装甲等新方法、新原理、新工艺和新装备,逐步形成本团队的四大技术方向。
团队将面向武器装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车辆和承压装备等行业,以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及新材料、高效低耗新能源焊接等技术领域为核心方向,以高端装备与微纳制造江苏省优势学科、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为基础依托,以受控电弧智能增材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大型构件焊接技术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南理工靖江机器人智能制造(焊接)中心”、江苏省高端制造装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新技术船舶智能制造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江苏省江苏省高端制造装备与技术工程技术中心为科研基地,开展“基础、应用基础、工程应用”的研究工作,揭示新机理、发明新方法、探索新控制。研制新装备、创新高效低耗工艺,形成成套化、系列化、完整化新工艺与智能装备。
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国防、省项目40余项,年均经费约3000万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20项,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0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7项,连续15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研发团队,获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工作创新团队先进集体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



相关话题/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