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首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二级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学科均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有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无线通信”;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和“通信学科”2个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有“通信与信息处理”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合通信技术”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以及与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联合建设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根本,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科技研究基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
(一)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1、《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 针对3G、B3G及无线接入网、协同通信系统、UWB、认知无线电系统和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等,研究MIMO、OFDM、自适应技术、协同技术、认知理论与技术、现代编码、新型调制技术、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技术、同步和捕获技术、跨层联合优化理论和设计等。
2、《无线数据与移动计算》 研究无线数据通信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中的无线数字传输、媒质接入控制、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移动多媒体接入、无线接入Internet、移动IP、无线IP、移动计算网络等理论、协议、技术、实现以及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各种应用。
3、《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研究下一代通信网的协议和控制技术、IP网络可靠传送技术、智能业务和应用技术、QoS和流量工程技术、软交换和IMS技术、SIP协议及应用技术、VoIP系统和终端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IP技术、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融合技术、异构网络接入和互通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网络和用户管理技术。
4、《网络与应用技术》 研究宽带通信网的结构、接口、协议、网络仿真和设计技术;网络管理的管理模型、接口标准、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TCP/IP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开发等。
5、《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是实现远程通信、军事通信、应急通信、海上通信等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卫星抗干扰技术、便携式与车载式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船载、车载、机载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相控阵技术以及新型农村卫星电话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6、《光纤通信技术》主要研究高速、密集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新型光纤,码型与调制,宽带光放大和色散调节等技术;新型光纤通信技术和应用,包括光时分复用技术和光码分复用技术等;光网络技术和应用,包括自动交换光网络,光互联网技术和宽带光接入技术。
7、《现代通信理论》研究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数字调制解调、信号复用与多址、传输过程中信号加解密、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软件无线电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实现和典型应用。
(二)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1、《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与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各种智能处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和IP网中的应用。目前侧重于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各种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如通信信号盲分离、信道盲辨识与均衡、多载波调制、多用户检测、空-时联合处理、信源-信道编码,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自适应技术等。
2、《量子信息技术》 研究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包括量子纠错编码、量子数据压缩、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码体系等关键技术与理论。它对实现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和超高速、超大容量通信信息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 本研究方向研究ad hoc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超宽带(UWB)网络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多包接收和盲处理技术,基于粒子(particle)滤波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基于信号处理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网络协议体系等。
4、《现代语音处理与通信技术》 语音是人类进行通信交往的最方便和快捷的手段,因而在各种现代通信网络和智能信号处理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方向研究语音信号的数字压缩、识别、合成和增强技术,基于语音的智能化人机接口技术,面向IP网络的实时语音通信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移动通信中的语音数字处理及传输技术,基于DSPs的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以及各种网络环境下的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
5、《通信信号处理》 在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ATM和IP网、移动与个人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网中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如低时延、低比特率、高质量语音编码、图像编码,适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纠错编码,高效多载波调制,各种自适应处理技术等;它们是确保实现二十一世纪通信发展的目标,提高通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本方向侧重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6、《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研究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视频信息的处理、描述,应用系统和关键技术。包括:①图像和视频信号的处理及压缩编码算法研究,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②IP、无线、移动网络上的视频传输技术和业务生成环境;③三维图像和视频信号的处理、建模、显示和分析技术;④数字图像处理,特别是生物医学图像处理;⑤图像数据库及影像网络技术。
7、《信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进行信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利用DSP、FPGA、CPLD等软硬件开发平台着重研究开发各种多媒体终端,包括①多媒体信息压缩编码,②信道编码(重点为纠错编解码),③视频点播(VOD)与交互电视,会议电视、远
程教学/考试/医疗,④视频驱动系统,⑤视音频信号编码压缩算法研究及ASIC设计,⑥宽带网络的应用研究。
8、《空间信息系统》研究空间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存储与管理、处理与转换、分析与统计、显示与输出、网络发布与共享为主体的各类信息系统和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空间信息超移动计算与可视化;②GIS软件设计、开发与集成;③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④遥感信息处理及应用
(三)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1、《移动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业务和应用软件开发、业务支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侧重于无线接入侧。
2、《宽带无线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和优化等,侧重于无线接入侧。
3、《宽带通信网》该方向主要从事宽带通信网的分析、设计、测试、规划、业务支撑系统开发等,侧重于核心网侧。
4、《多媒体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部署、多媒体业务系统开发和工程实施等。
5、《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该方向主要从事面向通信的语音处理和人机交互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等。
6、《光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光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和工程部署等。
7、《卫星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卫星通信系统和便携式移动卫星地球站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和工程部署等。
8、《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部署等。
9、《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主要从事信号处理系统及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部署等。
002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智能电网与控制技术”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师143人,包含专任教师119人,其中教授、博导25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拥有中科院院士(双聘)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1人,IEEE Fellow 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学院现有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邮-扬州研究院等国家、省和市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牢固树立质量是人才培养生命线的理念,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2篇。学院毕业研究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潜力大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和赞誉。
(一)080901物理电子学专业
1、《电磁物理与微波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光电粒子和离子辐射等影响下的微波电子技术与器件。
2、《光子学与光电技术》主要研究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电信息的发射、调制、传输、探测、显示、存储、处理等的光子学和信息技术。
3、《微纳光电子材料及其功能器件》主要研究微纳光电子材料的制备和生长技术、结构特征、光电子输运性质及其量子效应;设计和研制耦合纳米结构的纳功能器件,研究其光电子工程应用。
4、《量子信息与量子调控》研究量子态的纠缠、隐形传输;研究量子结构及其多粒子关联效应;设计和研究量子计算、量子通讯、量子调控方案。
5、《磁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学》研究材料的磁性质及其电子理论,自旋极化电子的输运以及基于它的这些独特性质而设计、开发的在新的机理下工作的电子器件行为等,包括载流子的自旋极化、自旋相关散射、自旋弛豫等磁电子现象与机理,超导材料、器件及其电子理论,自旋电子理论及其器件。
(二)080902电路与系统专业
1、《智能信息处理》本方向以通信系统与网络为应用背景研究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算法和技术。目前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接收与最佳接收技术、信道辨识与均衡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空时二维处理技术、多载波传输技术等。
2、《复杂网络与系统》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本方向以电子信息网络为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真实网络拓扑结构和演化行为;复杂网络建模和流量建模;复杂网络上的传播行为、搜索算法、服务质量;复杂网络故障分析、同步与控制,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
(三)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1、《功率和射频集成电路》本方向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开展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模拟、建模和测试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新型集成功率器件与射频器件、功率驱动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CMOS模拟集成电路、微传感器集成电路、光纤通信和射频集成电路、射频识别和微波集成电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