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2年南京大学文学考研的复习策略及方法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01

2012年南京大学文学考研的复习策略及方法
考研论坛 野草莓原地2012-04-07


  二战南大,终成正果。
  我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得到过往届学姐的诸多帮助,受益颇丰。自己在两年的复习过程中也有一些经验和教训,故而将经验写出来,希望对有志于南大的同学有所启发。
  第一年英语没有过线,失之交臂;第二年虽然录取了,但初试考的不大理想,也是磕磕绊绊,还好结果总算没有令人失望。由于自己是二战南大,所以尽量会以自己第一年的经验为主,介绍给大家的。

  (一)先说下我的专业课复习过程。
  我是寒假决定报考南大的,在假期期间就开始着手收集些资料,购买参考书,并从一个学姐那里购买了往年的真题。三月份开始复习,从当代文学开始看起的,因为这部分最为简单。三月到五月中旬是复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教材相结合。五月下旬开始看古代文学,七月初看完。暑假的两个月过的非常堕落,只是把古代汉语和文艺学草草的看了一下。九月份花了很多时间在期刊论文上,看了一些专著。十月开始看现代汉语,半个多月看完的吧。之后就是平均分配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分别看文学,英语,语言。文学部分主要是看论著,较少看课本,即使看也是非常的快,例如十一月份又看了一遍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大概两天吧,就看完了。文艺学和外国文学也是这段时间穿插复习的,主要是总结名词解释和往年真题答案。复习的时候也没有故意安排说几轮,就是觉得哪一部分薄弱了就看哪一部分(复习没有做整体的规划,后来语言部分的复习有些紧张)。二战,基本上是从九月份才开始正式看书的。由于专业课有一定基础了,对英语花的时间较多。而且文学专业课几乎不看课本,语言倒是老老实实的看教材,适当的也扩展了一下,如现代汉语就看了好几种教材。

  就整体的复习来说,文学我放到了前面复习,一方面是自己考得文学方向,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复习难度较大。语言是十月开始的,稍微有些晚了,主要是因为暑假没有好好利用(十分后悔,暑假的两个月白白浪费掉了)。语言学纲要一直到12月才看,直接背的(其实语言学可以和现代汉语结合复习,在复习现代汉语时可以把课本先过一下,如语音,词汇,语法部分,相互参照)。差不多到十二月,开始背书,主要是语言学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部分考点,以及文学理论。二战时又增加了外国文学和现当代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倒是没有背(文学部分的名词解释也不能算是背,主要是为了熟悉,考场上不用再思考,节省时间)。

  以上就是我大致的复习过程了,没有什么规划,就是很随意的看。建议大家还是应当有一个大致的复习规划,不用安排的过于紧凑,适当留出点空余时间以备补充。

  (二)策略
  南大考试科目多,但是考试方式文学以论述为主,又可以选题。其中古代和现当代分值最大,都是三个名词解释,两个论述,65分。外国,文艺学,是两个名词解释,一个论述,35分。10个名词解释是必答,六个论述选其中四个作答。因此复习的时候可以讲究下策略。古代、现当代、外国、文艺理论,可以故意舍弃其中的一门。我在复习刚开始的时候就决定舍弃文艺理论的答题,主攻现当代和古代的四个大题,把外国文学的当做备选题。后来听从一个学姐的建议,文艺学都是死知识,相对老准备,所以又改变了策略,背了胡有清版的文艺学研习里可能出大题的部分。可是最近三年的文艺学考题都不是死知识,第二年分析了下真题之后,觉得南大真题重复率较高,就只是把往年外国文学和文艺学的真题认真准备了下。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看现当代和古代文学了。

  考了两年,都是选的古代和现当代。把古代和现当代复习到位的话,即使出到不太熟悉的题,也是可以靠平时的积累回答的。像今年的朱熹和港台文学都是如此。但是名词解释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看似分值较少,只有五分,可是如果不会的话,五分很有可能值得一两分。后面的论述题即使答得再好也免不了要扣个一两分的。如果把名词解释的50分,拿到45分的话,就非常可观了。后面的大题每个扣五分,也是能够保证125分的,这个分数已经算是可观的了(我是“算分狂人”,每天都在瞎盘算每一门应该考多少分,考到多少分能够保证进复试,闲着没事就算分,我同学就说我有点神经质)。因此建议不要忽略了名词解释,最好能够提前先把名词解释都总结好,在考场时也能够节约很多时间。

  (三)笔记和真题
  在复习的时候打笔记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两年打了有十几本薄厚不等的笔记。前期基础复习就是傻傻的摘抄,后期复习因为主要看的专著,就把一些特别的观点,和总结性的话语摘抄下来了。但是笔记也是要有一定技巧的,最好能够提前分析真题,按问题来打笔记。如婉约词,就可以把五代到宋末的词人打到一起。还应当注意把名句、作品、评论,比较特别的观点记在一起,以备考试使用,这样打笔记实际就是为考试时论述做准备了。在基础复习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把名词解释总结出来。对于真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南大的真题重复率实在是太高了,11年文学卷有100+的题都是以往真题,12年倒是没有11年重复的多但是还是要认真准备的。语言部分,尤其语言学纲要,重复率也是特别高的。分析真题一定要尽早进行,看看南大喜欢考什么(外国文学里特别喜欢出俄国文学,古代文学的诗词文为重,小说戏剧几乎不考),以何种形式考(作家对比,脉络等),这样就明确了复习的重点。真题就可以按照上面讲的打笔记的方法来进行准备,最好每一道文学题都一定要思考下“切入点”。特别是文学类的,一道题切入点不同差别会比较大,又不可能把所有你知道的知识都罗列上去,因为时间是不够的。

  (四)答题(主要介绍文学卷,语言复习的不大好)
  南大大题以论述为主,以此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罗列。更应当有所拔高,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叙述,对深度进行挖掘,注重脉络,找一个适合切入点,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以11年、12年我所选的题来说明。11年的《诗经》风雅精神题,要求结合的作品,之前没有背过。答题的时候以儒家诗教观念,和复古文论为切入点,梳理了复古文学思想一脉,每次复古运动必高举风雅大旗。清词发展史,因为10年考了桐城古文,我就sb的认为不会再考清代了,看的不是特别充分,就只是把准备名词解释时记得一些词派和词学观点罗列上去了,但是答题是以词体地位为切入点,词体地位提高在功能上向诗歌趋近,从原来的诗余、小道摆脱,获得与诗相同的比兴意义等等。这两道题都没有准备好,前面还丢了一个名词解释。

  那一年文学得了126,分数还算过得去。可见这个方法还是管用的。12年古代的两个题,一个是陶渊明文学地位(这个题我提前准备了,在老师那里见了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上面有莫砺锋和巩本栋两位老师的文章,都是写苏轼和陶渊明的,所以就着重准备了),这个题我是从两个方面写的,一个是陶渊明诗体(四言、五言),另一个是陶渊明的接受史,经历了从隐士到诗人的身份转换,开创了田园诗,后世多有拟作与“和陶诗”。朱熹那个题没有准备过,认为朱熹很难充当25分的题,没想到还真考了,主要是文学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来答的,梳理了诗教观念再到八股文。11年现当代的两个题,一个是中国乡土小说,之前看过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就按那本书里的观点贯穿的;周作人那道题总结真题的时候准备了,以胡适、鲁迅、周作人这三人分别作为现代思想不同端向切入的,把周作人的诗歌,散文,文论,翻译都叙述到了。答题的时候应当注意脉络,和全面问题,要有“大文学史观念”,不可以就事论事,至少是应该简单的提到。
  篇幅所限就分析这几个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英语政治
  简单的说一下。我英语基础不大好,复习的时候对英语也不大重视。没什么好经验。网上到处都有经验贴,大家随便看看就行。郑重提醒,一定要好好看英语啊。英语不过线真的伤不起啊!
  政治,基本上不用看吧,反正也不算分的。第一年考了61,就是十二月的时候做了下任汝芬的序列二(还没有做完),和肖秀荣四套卷,其它几乎没看。考的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没做完,最后一道大题就写了三分之一。考试时很悠闲,不时停下喝喝水,算算分(我这个癖好很严重),结果时间不够用,可是照样不担心不过线。今年政治70,基本上算是裸考了,没有买参考书,十二月同学买的模拟题,我只做选择题,做了有十套,做完就忘。临考前买了肖秀荣四套卷,任汝芬四套卷,还是只做选择题。临考前一天晚上翻了下肖四,政治总共就复习了这么多。个人经验,只要考场上把卷子写满,过线肯定没问题。
  
  拖拖拉拉的写了这么多东西。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套路。所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见谅。本人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顺利录取!
  
  
  ※ 来源:考研论坛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相关话题/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