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2年南京大学哲学考研之公共课复习经验小结(2)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01

2012年南京大学哲学考研之公共课复习经验小结(2)
考研论坛 rxchobits2012-04-01

  2.阅读速度
  再说说阅读的速度问题,考研英语总共3小时。我给自己预估的分配是:大小作文50-60分钟,阅读五篇,100分钟。剩下20分钟,10分钟完形,10分钟翻译。顺序是大作文——阅读——小作文——完形——翻译。
  刚开始我下手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以黄皮150篇为例,平均每篇速度在23-25分钟,根本无法在时间内完成答卷。不过着急也没用,速度短时间提不上来的,只有靠单词的熟络,和阅读量的积累。所以我保持心态,每天正常完成自己的阅读量。
  我之前提到420+分的前辈,是每天必做4篇阅读的。我自己不如前辈量大,每天2-3篇。但是每篇做完之后都仔细分析,这样的话,每天用在英语阅读上的时间最少也要2-3个小时。最后我上考场时的状态,是平均每篇用时16-19分钟,视难度不同而定。
  给大家分享我突破速度的经验:在于视域。就是说,以前慢的时候,一句话基本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过来,然后消化是什么意思。快起来的时候,直接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语,眼睛是一扫一句话的。还有熟悉了英语的段落分布以后,一些不重要的句子扫一眼就过去了。我也没有什么语法基础,就是做多了,就有经验了。
  阅读的顺序上,我和我请教的前辈都是 读题——读文——答题的套路,这个因人而异,应该无所谓。

  3.正确率

  再说说正确率,我刚刚上手做阅读的时候,正确率也就是一半一半,发挥好的时候能对60%,而且当时用的是简单的材料,不是比较难的黄皮150篇。
  为了提高正确率,我的方法是,在做比较有价值的阅读材料时(比如黄皮150篇,历年真题),做完一天的量后(2-4篇),停表记录时间然后不核对答案,反回去,对刚才拿不准,有疑问的题重新做,选出另一个答案。
  大家做题,一般会有这种感觉:有两个选项很容易排除了,还有两个犹豫。这种时候特别容易做错。我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在核对答案前,对每个拿不准的选项,把想选它的理由,总结出来,写在纸上。在总结过为什么选这个选项后,再核对答案。然后再来看,哪些理由站得住,哪些站不住,由此总结出正确答案具备的一些“因素”。当一个选项具备2-3个站得住的“正确因素”时,那它往往比另一个只有1-2个“正确因素”支撑的选项更容易是正确答案。
  其实这,就是为了寻找答题的规律。关于这个答题的规律,网上流传着一个调侃的笑话,意思是,你无论选哪个,都可能错,而且出题的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怎么说都通。
  关于这种说法,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国学大师熊十力一次问他的弟子,读书读出了什么心得。弟子就把最近所读的书的缺点,进行了仔细的批判。脾气本来就不好的熊十力气得破口大骂:看出要看人家的精华,看人家哪里说得对说的好,你这样子读书,能读出什么来?
  借这个故事,我想劝大家,做题的时候不要有叛逆的心态——总觉得题出的有问题,觉得自己是对的。事实是,往往很多问题,都是我们没有能读透文章真正的”言外之意“。而且用抵触的心态做题,是很难从题目中吸收到经验、从而进步的。所以按我的经验,虽然没有100%可靠的规律,但是普遍适用70-80%的规律,是可以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个关键在于自己,要积极地去准备。至于剩下的不适用的20-30%,对于我这个层次,就是听天由命了。
  如果你也用我这种分析的方法找规律的话,记得最后一定要把分析出来的规律消化掉,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一种感觉。因为最后走上考场的时候,是没有时间仔细分析哪个选项有较多的“理由"支撑的。就是要靠不断的练习,熟悉那种包含着正确“因素”的选项的感觉,融会贯通之后就会对正确答案觉得“眼熟”。所谓分析之后要综合,就是这个道理吧。
  最后在考场上,4篇阅读20个题中,我对了15个,错了5个,拿了30分。不能和高分比,至少比半年前刚开始时候的自己,提高了10分。

  4.一些零散的经验和教训:

  (1)大小作文是我的弱项,丢分比较严重,主要是因为语法、语感基础不好,大概水平的提升要靠慢慢培养。我是突击背的8篇各个类型的范文,自己总结了2套模板,最后虽然成文速度很快,但是分数不高。请大家多多学习其他同学在作文方面的经验。
  另外不要迷信写作160篇,它年年都能中题是因为160这个范围实在太大了……我买了这本160篇,实际消化的,算上小作文,20篇不到……
  (2)一开始没时间做完形填空不要担心,我本来是打算放弃完形填空的,有个“红花绿叶法”,时间不够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1分钟得2-3分。后来因为我阅读的速度提上去了,就自然有了完形的时间。大概10分钟拿5-6分,最后考场上拿了5.5。
  (3)新题型,就是排序/7选5等,这10分要重视,因为相对比于PARTA,PARTB 我感觉是好拿分的。我在练习的时候一般是6-10分。可惜今年我错了2个只拿到6分。
  新题型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在于如果出现了“排序题”,很容易祸不单行。就是说,排序的答案错了,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这是来自同学的经验。模拟过程中,身边同学的因此,常常丢分4-10分不等……
  (4)今年的翻译很难……我的翻译水平也不好,也没有特别练习,属于放弃的部分。在考场上因为时间还够,就答了答,反正写满了……有时间与精力的同学,不要像我这么轻易放弃翻译,毕竟10分。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我的用书:黄宝书(真题),黄皮150篇,黄皮新题型专练,90-2001年自己打印的真题,新东方乱序单词(大绿皮),胡敏200篇(初期随便上手用的),写作160篇(大部分没用上,浪费了)。

  (二)政治

  因为我本来就是文科生,政治也就没下大功夫,用的大纲解析,也就是红宝书,到10月份才开始准备的。最后70分。客观题其中38。
  大众经验:政治的关键在于选择题 。我用的是肖秀荣1000题,简称肖1000。后期买了肖4和任4 作为模拟和背诵材料,以及大题专用的小册子,我买了"XX"28题,同学买了"XX"20题。这里建议大家和同学别买重了,因为可以互相借着看。小册子还是很有用的,今年除了最后一道大题小册子上没准备到、要靠自己发挥以外,其他都在范围内。
  还有一个教训:我在考政治的时候,没有带手表,结果时间没把握好,前面的答题字迹整齐(使用歌尺避免跑偏),最后一道大题答得很仓促潦草……所以提醒大家,政治也要分配好时间,尤其当你想用整齐的卷面多争取几分的时候。

  
  ※ 来源:考研论坛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本文共2页上一页12
相关话题/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