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献给2012年及之后考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考研的战友(2)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01

献给2012年及之后考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考研的战友(2)
考研论坛 fuwenplusyou2011-04-10

  二、英美文学
  1.《英国文学选读》与《美国文学选读》:

  这两本书是南大官方指定参考书,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历年真题中30至50分的给选段写出处和作家名出自这两本书。另外,每题15分的小问答也多出自这两本书的课后习题。11年新出现的summary题型也是也是对这两本选读中的作品进行summarize。再次,10年和11年文学试题部分增加了文学史填空部分,这里的填空题有些就选自这两本选读中——选读中每个作家的人物介绍部分或是作品赏析部分或是每单元后附上的名人名言。例如,10年考了单元后华兹华斯的名言,大致是: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11年考了这样一句话:my own definition of criticism:a disintrested endeavor to learn and propagate the best that is known and thought in the world,问是谁说的,答案是Matthew Arnold,这句话就是附在Mathew Arnold所在的那单元。这些单元后的名人名言都很重要,有的甚至代表了作家的某些文学主张,如华兹华斯的那句,海明威的the dignity of movement of an iceberg is due to only one-eighth of it being above water,Robert Frost的a poem begins in delight…and ends in wisdom。像这些名言不仅可以考文学史填空,还可以考问答分析,如Frost的那句话举出个例子来阐述一下,那么最能诠释该名言的就是他的《雪夜林边小驻》了:诗人雪夜赶着马车,经过一片湖边的小树林,被小树林静谧美丽的雪景迷住,驻足不前。林子一片静谧幽深安详,带给了诗人美的享受,驱散了诗人的旅途劳累,带给了他内心的安详,这便是诗的begin in delight。
  然而虽然树林静谧安详,却又深又暗,象征着死亡的诱惑,引的诗人想中断疲惫的旅途(象征人生旅途)。这时候诗人的马儿抖了抖铃铛,把诗人拉出了reverie,使诗人从树林的enchantment中惊醒,人生的责任感提醒他忘掉疲累,继续前行(“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这便是诗的end in wisdom。
  最后,这两本书的“序言”部分则是分别对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的简述,也要细看。而每篇文章前边的赏析,都是一则简短的文学评论文章,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体味。

  2.文学史:

  上面俺说过,文学史的问题在两本《选读》中有涉及,但两本《选读》毕竟内容有限,作为补充用书,俺推荐:
  Andrews Sanders的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这本书不好买,我没买到,但这本书非常重要,非常权威,甚至王守仁和方杰编写的中文版《英国文学简史》也主要以它为参考。
  南大杨金才编的《文学导论》。这本书不到400页,内容却广涉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难得。尤其是每节前的“引论”,11年文学史填空部分好几道题出自此书,如p5,书中原话: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re arose a more deliberate kind of realism called naturalism which aimed to provide a precise description of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human life in minute details,考的就是划线单词;p122,原话:for a time american poetry imitated the traditional verse of england. it was Walt Whitman who brought a new American voice to the world.还有p186,for the generation who had lived through the wars……the ultimate threat of total annihilation was put clear in the theater of the absurd.顺便提一句,很遗憾,考试前我买了但却没看这本书;很不遗憾,文学史部分的题中除了the theater of the absurd我写错了(写成了the absurd theater),其它都答出来了。这些问题涉及的知识,在看其它文学史的书和文学批评的皮毛书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当然,如果时间有限,看书还是要分侧重点的。
  另外,这本书的主要参考书目之一也是Andrews Sanders的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可见该书确实很权威,很重要,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来看看。
  还推荐常耀信的《英国文学简史》《美国文学简史》,要相信开卷有益看看也不错;王守仁和方杰的中文版《英国文学简史》,书写的很好,对主要作家的主要代表作都作了经典评论,说不定哪天就考到了。

  3.诗歌鉴赏与论文题:

  Wilfred L. Guerin(古尔灵)的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文学批评方法手册》);Robert Penn Warren和cleanth Brooks编著的Understanding Poetry(《理解诗歌》)、Understanding Fiction(《理解小说》);M.H.Abrams的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再看看部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杰出作家的原著代表作。
  先讲《文学批评方法手册》。俺们这代人少年时代多是由武侠小说或电影伴着长大的,那些高手们各有各的派别,各派有各派的招式,他们过招时,当然不会一边想着本门的武功秘笈,一边按照秘笈上的一招一式来迎敌。但是,他们却必须从本门的一招一式来学起,打好基本功,最后才能在高手过招时随心所欲地应用招式杀敌。
  文学批评也是如此。(翻译也是如此,有的朋友不喜欢空洞洞的翻译理论,认为只要练习就够了,没必要学习那些理论,这种观点是误导人的,我们在翻译时自然不会脑子里想着这一句要用增译或减译或重复或省略或倒置或转换或反译或拆译,但只有我们在熟悉了这些基本的翻译方法之后,译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不好意思,扯远了。)
  了解各种文学批评方法,并不是为了一拿到某个作品就想着用哪个方法来分析,一来我们还只是初涉文学,达不到文学批评这个高度。二来一部作品也并非只能用一种方法来解读。三来就南大的文学考试而言,也没有这样专业地要求我们,只是要求我们就一个作品(如诗歌鉴赏那题和今年的Hamlet论文题)或者一个观点(如10年考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给出自己的理解。理解是关键词。今年我二战,文学看了不少书,却没有去年分打得高,原因估计有一点就是,Hamlet我没读过,对其我没有自己的理解。
 
  通过读《文学批评方法手册》,我们就可对一些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着两本《选读》来看,会使我们对《选读》中选篇前的“作品赏析”和作品本身都有更深的了解。拿Emily Dickinson的I’m Nobody!为例,赏析中说该诗强调的是名誉带来的负累,诗中的speaker明显不屑追逐名利,认为人一旦成名就得那些盲目追星的乌合之众像聒噪的青蛙一样喋喋不休地吹嘘自己,然而联系诗人的生平(Emily Dickinson尽管是一位伟大的、地位可与Whitman相媲美的女诗人,她写的1000多首诗中,生前却大约只有7首得到了发表),我们禁不住发问:诗人(not the speaker in the poem)是真地看破了红尘、对名利不屑一顾,还是她把红尘看了个半破不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上面的批评明显是应用了传统批评方法中的历史传记批评方法。
  再如Doris Lessing的A Woman on a Roof。赏析中先说,作品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成为男性凝视物的现象。这是用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后又说女人所在的屋顶与三个工人所在的屋顶属于不同的系统,20英尺的间距象征着英国社会阶级之间的差距。烈日之下,三个工人却不得不玩命似地在屋顶工作,女人却把屋顶当做沙滩,烈日下晒日光浴尽情享受,阶级间的不公平由此可见一斑。这又是用了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
  无论哪种批评方法,最重要的是interpret作品,了解这些方法,就是为了看名师大家是是如何理解分析作品的,从而加深我们自身的洞察力。

  此为洒家一点点不成熟的见解,欢迎各方战友豪杰指点一二。另外提一下,11年的文学试题的essay部分考了Hamlet,有5小问。其中,从《选读》中了解的知识,也就能回答其中一问(什么导致了hamlet 的犹豫)。另外我也没读过Hamlet,如何能拿出自己的理解啊?我岂不是惨了?确实是惨了,惨死了,但没惨到连个全尸都没留。《文学批评方法手册》中,不仅对该书提到的各种批评方法进行了阐述,而且有实践应用的例证——主要以5部常见的作品为实例,每一章阐述的方法,分别用于这5部作品的分析。这5部作品的其中之一,就是Hamlet。如果不是因为读了《手册》,对作品有个模糊的了解(也就是记住了几个主要任务的名字,如Claudius,Gertrude,Ophelia,Laertis等),我恐怕会死得面目全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英美文学最后一题出题是很无厘头的,想应对它,一半靠运气,一半就得多读书、广撒网了,捞着一条鱼,就是一条鱼。
  另外,5小问中有一问说Hamlet在多大程度上是一部复仇剧,我对复仇剧都没有了解,又咋能回答得了这一问啊。后来(考过试后了),我看上外张定铨、吴刚编著的《新编简明英国文学史》,p73页又这样一段话:Thomas Kyd started the tradition of the elizabethan revenge tragedy. his Spanish Tragedy had direct influence on Shakespeare's Hamlet. The play is blood-drenched.Conspiracy ,vengeance, and jealousy are mixed together to produce a series of deaths. 划线词都是关键词,也是revenge play的特点,这个特点知道了,结合Hamlet这部剧本身,上面那小问不就好回答了吗?我悔啊!我痛啊!为何我早不看到啊!!!其实我也不是早先没看到过revenge play,是我好读书不求甚解,顶他个肺,看过了但是忘了。《文学术语汇编》上就提到了revengy play,也有解释,可惜因为时间不充足,我只是粗略地过了一遍,又没想到这个是重点,看过就忘了。哎,亲爱的战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尽量多读书,重要的书还要多读几遍。像文学本身就很泛的东西,我们读再多也不为过。像给给了我很多帮助的哥们说的,要做120%的准备。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本文共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话题/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