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致2012年考研人:南京大学11年企业管理考研经验(2)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01

致2012年考研人:南京大学11年企业管理考研经验(2)
考研论坛 bigbiggirl19902011-04-09

  管理学复习
  战术上讲究“有的放矢”,建议报考南大商院的同学先找到历年真题膜拜一下,了解试题的套路和风格,做到心中有数。我在看书之前大致观摩了一下历年真题,看到真题的第一眼,师太的小心肝被吓得小鹿乱撞了一把:五句话五道题,每题平均三千字答案,堪称新世纪“八股”!我有一秒钟的害怕:这么极品的题目就连天才怕是也难做出来;一秒钟后我的小宇宙爆发了:能做出这种极品题目的人肯定不是凡客,而我是谁?答曰:极品师太也!
  现在细分析下来,南大的管理学题目是非常有水平的,题目本身也是难得的珍品,要想组织出一份完美的答案,需要扎实的基础积累、缜密的分析能力、灵活的发散思维和良好的答题习惯,缺一不可。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期间,不能盲目背书或闭门造车。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下南大治学的严谨,管理学的两本教材是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和罗宾斯的《管理学》(也有人说是周三多的《管理学》,但是我买的第二版怕是黄花已久,内容缺少更新),我一直有这样一种印象:中国人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讲求思路清晰,逻辑周密,稳扎稳打;而西方人崇尚自由,创新不断,注重实践。从两本教材中也能体现这一点。周三多老师是我国国内管理学研究的先导,他的教材流传很广,深受好评,是学习管理学的基础,整本书分为23章,每一章内容详略得当,谋篇布局很有讲究,虽然做笔记的时候方便很多,但是在理解记忆的时候还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罗宾斯的《管理学》则是发散思维的典型,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一个字的笔记都没有记。书中有大量的例证和图解,需要读者自己从中理解和总结。我承认,两本书的厚度令人咋舌,半年的学习任重而道远,但是不要问我哪一本书比较重要,事实上,两本书的学习不可偏颇,都要好好掌握。

  5月15日,我搬家到了学校附近的出租屋里,正式开始入关了。主要安排如下:
  5.15-7.15:基础阶段——由于我是跨专业的,生怕专业课拼不过其他人,所以在专业课上花时间比较多。两本书都属于拿起能自卫、放下能盖方便面的重量级,任务重,时间紧,我先从《管理学原理》看起,每天看完一个章节,每章看两遍,第一遍不动笔,认真理解后第二遍画出重点的总结句,开始写笔记。笔记不等同于抄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和查漏补缺,所以不要大段大段的抄原句,第一遍看过后就应该对整章的重点有大致了解,笔记也应详略得当,否则在后一轮复习记忆时会很吃力。《管理学原理》的结构是篇——章——节,每结束一篇,我就会把笔记回顾一遍,不用苛求一定要背下来,留下大致印象即可,并完成这一篇所有的课后习题。我爸爸教我一句话:“好记性,烂笔头”,笔记整理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不要偷懒懈怠,也不能只动手不动脑。
  罗罗的《管理学》质量也是非常高的,今天在网上查到最新版是第9版,可见此书的经典,相比于《管理学原理》,罗罗的书语言通俗,案例有趣,初读时没有任何难度,但是考试要求提炼思想,总结知识点,这就需要考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师兄跟我说:《管理学原理》是基础,在深入理解后再看罗罗的书,就能从案例中看出原理的应用,从而加深认识,真要一比高下的话,罗罗的书其实更高明和精华,所以,一定要把这本书细细研读。所以,我在后来放慢速度,两天看完一章,然后整理笔记,并注意专有名词的积累,这在最后答题时可以加分。

  7.15-9.15:巩固阶段——根据我的计划书记载,这一阶段我的主要任务是熟记笔记,整理知识点。依然还是每天一到两章的工作量,这时候的顺序是:先把笔记读一遍,再把对应章节浏览一遍,补充的内容用便利贴夹在笔记里。到这时,我再看真题时才算看出点门道。对于最后的答题,满分10分的话,6分知识点积累,3分个人理解,1分答题习惯,而那6分的知识点积累就来自于你的笔记。当初背书的时候我也是怨声连连,考研要背的东西太多了——单词,知识点,范文,政治……所以,有技巧的记忆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我的方法还是那句话:“好记性,烂笔头”,实在不想开口的时候就在草稿纸上涂鸦吧!

  9.15-11.15:提高阶段——真题是硬道理,一切不以真题为主的复习都是耍流氓。感谢卖给我资料的师兄,历年真题里不仅有详细的答案和解题分析,还有细节注意点等,对我帮助很大。此外,南大的题目每年总有那么几个冷僻的知识点,如今年试题中的官僚控制模式和小集团控制模式和团队成员多元化,我在考完试后回去翻书,只找到不超过300字的说明。这一阶段,我的复习资料主要是真题分析和从论坛上找到的导师相关论文,虽然那些论文读起来很吃力,有很多专业词汇不懂,但我还是过了一遍,把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点记忆了一下,(窃以为,如果阅卷老师在阅卷时看到了自己论文里的话会很高兴的。)在这一过程中,3分的个人理解就靠它了。笔记永远是每个考生的心头肉,这一阶段,仍然要每天反复背诵,一轮不行就背两轮,熟练记忆就是循环积累的过程。

  11.15-1.14:冲刺阶段——有一种相当不给力但是任何人都无可奈何的心理叫做“怯场”。面对30天后的考试,我身边的朋友们都陷入了一种茫然的恐慌中,效率几乎为零,我也不例外,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本能的恐惧着。这时候,一个神奇的词出现在我的励志板上——淡定!师太是理科生,所以师太尽量尝试着冷静下来,做一些最后的准备:练字!答题纸上没有格子,对于字丑的我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我练习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尽量每行写直了,不能“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行白鹭上青天”,二是把罗罗书上出现的英文术语熟悉一遍,最后答题时出现的英文会让老师眼前一亮。任何考试都有套路可循,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技巧,也就是最后那1分答题习惯了。


  
  ※ 来源:考研论坛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本文共2页上一页12
相关话题/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