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凌洪飞教授课题组在长时间尺度海洋氧化还原演化上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3-01

地球表层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一直是探索宜居地球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生命的出现和演化和地球表层氧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经典观点认为地质历史过程中存在两次大的增氧事件,分别被称为“大氧化事件”(GOE, 2.4~2.1 Ga)和“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 0.8~0.55Ga),已经存在大量证据证实了这两次氧化事件的发生,但是这两次氧化事件,尤其是NOE时期,全球海洋整体的氧化程度达到怎样的水平,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传统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Re,Cr等)在海相泥页岩中的富集程度被认为和海洋整体的氧化程度直接相关,前人关于这些元素的研究指出在新元古代晚期海洋的氧化程度大大提高,甚至可能与现代海洋相当。但是其他地球化学指标(如碳酸盐岩I/Ca比值,碎屑沉积岩Fe组分,蚀变洋壳Fe3+/ΣFe比值)指出新元古代晚期到古生代早期海洋氧化程度显著低于现代水平。造成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的重要原因是不同指标对海水溶解氧含量的敏感程度不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变化更多地反映全球缺氧或硫化海底面积的变化,并不能指示水体中溶解氧的多少;而其他指标指示的空间意义也有所不同,比如I/Ca比值主要反映表层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Fe组分反映陆架地区底层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独立的能够示踪全球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指标。
海洋碎屑沉积物(碎屑沉积岩,如泥页、页岩等)中自生或过剩Ba(主要成分为重晶石)含量(表示为Baexcess)在传统研究中被认为和海洋输出生产力相关,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海洋或古海洋的生产力重建研究中,Baexcess作为生产力指标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沉积物捕获器数据显示现代各大洋有机碳输出通量和Ba沉积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1),但是重晶石在沉降埋藏过程中会发生溶解,尤其在底层海水或孔隙水缺氧状态下,只有少量的重晶石能够保存在沉积物中(如现代秘鲁上升流地区),因此对于古老沉积岩来说Baexcess更多地受底层海水或孔隙水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此外,对于现代大洋来说,深层海水呈重晶石不饱和状态(硫酸盐浓度约29 mM,Ba浓度约100 nM),因此重晶石的沉淀主要发生在表层海洋,依靠初级生产者产生的有机质在沉降过程中形成的重晶石饱和“微环境”,由于现代海水硫酸盐浓度极高(~29 mM),控制海洋重晶石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海水中Ba的补充。而对于缺氧或硫化海水来说,由于海水中硫酸盐被大量消耗,因此水体中溶解Ba含量明显升高(如现代黑海底层水体Ba浓度可达450 nM),由此可见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海水溶解Ba浓度很可能与海水的硫酸盐浓度直接相关,并受控于海洋整体的氧化程度,因此早期海洋与现代海洋Ba的循环模式可能显著不同,归根到底取决于硫酸盐和Ba哪一种物质起限制作用。
在对以上现象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广祎助理研究员、凌洪飞教授及国内外合作者通过统计整个地质历史时期海相泥页岩的Baexcess含量,并与现代沉积物进行对比,用以限定不同时期海洋溶解Ba的浓度变化,进而重建长时间尺度下海洋整体氧化还原变化。由于早期海水硫酸盐浓度极低,全球范围内海样重晶石沉淀极少,使得溶解Ba大量积累。随着海洋氧化程度的增加,海水中硫酸盐浓度的逐步上升,造成海水重晶石饱和度提高,海洋沉淀重晶石增加,但是随着全球范围内海洋重晶石的大量沉淀,海水溶解Ba浓度逐渐下降,当其浓度下降至接近现代海水水平时,即使远洋海水具有极高的硫酸盐浓度也无法造成重晶石的大量沉淀。表现在泥页岩Baexcess含量变化则为(图2),(1)新元古代晚期之前,由于海水硫酸盐浓度极低,无法造成泥页岩中Baexcess的显著富集;(2)埃迪卡拉纪晚期至整个古生代均存在Baexcess的明显富集,代表这一时间段海水硫酸盐浓度显著提高,同时海水溶解Ba浓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3)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物中缺少Baexcess显著富集现象,说明这一时期海洋溶解Ba浓度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可能与现代海洋相当,同时也与海水硫酸盐浓度进一步提高相对应。以上现象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全球海洋氧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整个古生代海洋氧化程度显著低于现代海洋水平;(2) 持续的,“可恢复的”氧化海洋的建立应从中生代开始;(3) 可以推想长时间尺度下全球海洋的氧化模式为:持续缺氧—缺氧为主体,发生间歇性氧化事件—持续氧化,发生间歇性缺氧事件—持续氧化。
受限于统计样品的来源分布及数据量,以上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如何进行高时间分辨率下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变化,仍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工作,不同类型沉积物Ba含量及Ba同位素组成也许可以提供一些新思路。此外,作为一门“将今论古”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尤其是古海洋地球化学指标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对现代样品的充分研究和分析,同时,多指标的综合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古海洋环境的变化。
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Geology》上,南京大学魏广祎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魏广祎助理研究员和凌洪飞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先导B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信息:Wei, G.-Y., Ling, H.-F., Shields, G. A., Hohl, S. V., Yang, T., Lin, Y.-B., and Zhang, F., 2021, Revisiting stepwise ocean oxygenation with authigenic barium enrichments in marine mudrocks: Geology, v. 49, no. 9, p. 1059-1063.

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geology/article/49/9/1059/598746/Revisiting-stepwise-ocean-oxygenation-with

图1. 现代海洋重晶石累积速率和有机碳输出速率的相关性图解(引自Carter et al., 2020 Minerals)

图2. 地质历史时期海相泥页岩Baexcess含量变化

相关话题/海洋 指标 地质 地球 统计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研究揭示我国中部渭河流域风化强度演变过程
    陆地地表物质在日晒雨淋和生物共同作用下,会发生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进而形成新矿物,特别是新的粘土矿物。这一过程被称为地表风化作用。地表风化作用受气候变化、地表物质组成和生物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一过程还会消耗大气CO2,产生微生物种群聚集,发育不同的土壤,并调节区域环境。长期以来,虽然风化过程在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孝磊教授团队在早期地球演化上取得新进展
    板块构造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固体星球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地表物质很容易经由俯冲作用到达地壳深部或地幔,从而引发水等挥发分物质的深部再循环。然而,在地球演化的早期阶段,由于并不存在现代板块构造,因而识别地球早期地表物质的深循环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板块构造在地球早期的演化非常重要。为深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北二叠系高精度时间框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院沈树忠院士课题组的吴琼博士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华研究员等在华北二叠系高精度时间框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晚古生代大冰期的消退是地球有植被覆盖以来唯一有记录的大冰期向温室期的转变,这次大冰期向温室期的转变与现今可能的全球变暖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该时期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之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团队新发现:粉煤灰为潜在的稳定碳汇
    近日,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团队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影响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以”CoalflyashisamajorcarbonfluxintheChangJiang(YangtzeRiver)Basin”为题于2021年5月17日发表在国际一流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孝磊课题组研究大陆边缘弧演化取得重要进展
    地球以其活跃的板块构造过程区别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大洋和大陆板块之间的俯冲作用常在大陆边缘塑造出绵亘千里的“弧形”山带,即“大陆弧”。大陆弧的演化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地学界的热点,大陆弧既是地震、火山、大陆风化以及碳循环、水循环等过程的重要场所,更是研究大陆起源、地壳演化、矿床成因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理与海洋学院研究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阿拉伯海演变取得重要进展
    亚洲南部高耸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及其南边深陷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组成了地球表层高程差最大的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着大气环流型式和大江大河发育,孕育了独有的亚洲季风气候和河流水系格局。长期以来,关于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生长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形成,吸引着国内外诸多科学家,并取得不少研究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赵成教授课题组利用分子化石同位素获得亚洲季风演化的重要证据
    亚洲季风系统是全球最强大的季风系统,也是影响范围广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其长期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是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热点。最近二十年,以我国****为主的科学家利用石笋氧同位素等代用指标重建了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的演变序列,成为了研究地球气候系统长期演变的重要参考。然而,在南亚季风区,由于缺少连续的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邹欣庆教授课题组在南海多环芳烃的水气交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对生物体的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同时其作为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燃烧反应。海洋作为PAHs最重要的“汇”,其向海洋输送的途径主要有流域输入和大气沉降作用,而对于其在边缘海的环境行为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王先彦课题组在河流地貌过程对全球气候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地貌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和重要科学问题。河流地貌系统是陆地和海洋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通道,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河流动力和地貌演化在气候-构造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联系地球外部和内部相互作用与反馈的重要纽带。关于河流沉积/侵蚀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具体联系还存在分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生重建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取得进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气候差异大,受东亚季风环流主导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揭示亚洲季风气候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是重要的和前沿的科学问题,受到地学领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也存在不少世界性难题。然而,由于器测记录时间短,人们对百年前的气候变化知之甚少。最近,我校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生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