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病原“军备竞赛”式的相互作用是驱动植物适应性演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植物应对环境中复杂多变的病原环境而形成了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植物抗病基因,NL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基因是其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一个基因家族,包括RNL、TNL和CNL三个不同的功能亚类。然而,随着植物的起源和发展,在适应不同病原环境时,植物NLR基因是如何演化的? 其不同的功能亚类之间存在怎样的演化关系?这些重要问题一直都不清楚。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建群/邵珠卿团队通过对被子植物基因组的大尺度演化分析,揭示了植物抗病基因适应性演化新机制。通过构建迄今为止覆盖被子植物最广泛、包含NLR抗病基因最多的数据库,深入分析NLR基因的演化规律,发现了不同演化分支的被子植物在适应水生、寄生和食虫等特殊生活环境过程中NLR抗病基因显著减少的现象;揭示了信号通路基因的丢失不仅是NLR基因TNL亚类在物种演化中频繁丢失的驱动因素,也是导致NLR基因数量减少的重要内在机制;基于TNL基因与抗病信号传导基因之间频繁的“共丢失”演化模式,发现了多个可能参与NLR抗病基因信号传导的新基因,从演化的角度指导了抗病信号传导新基因的发现。
为了从植物宏观演化尺度上全面分析不同物种中NLR基因及其不同功能亚类的差异,研究者首先以陆地植物最大的演化类群——被子植物为对象,建立了覆盖被子植物37个目85个科305个物种基因组、包含90000多条NLR基因的被子植物NLR基因数据库ANNA(图1, 数据库网址https://biobigdata.nju.edu.cn/ANNA/)。不论是包含物种和基因的数量,还是对被子植物类群的覆盖度,ANNA都是目前为止最为全面的一个植物抗病基因数据库。该数据库为研究人员从NLR基因的结构、功能、演化等角度研究和利用植物抗病基因提供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资源。
图1. NLR基因在被子植物305个物种中的分布情况。
由于物种演化过程中病原环境的变化往往不可追溯,因此很难确定病原环境变化对物种特异性NLR基因数目变异的影响。该研究借助于ANNA数据库,对不同被子植物的NLR基因数量变异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被子植物不同演化分支上,具有水生、寄生和捕虫等特殊生活习性的物种中NLR基因数目显著减少(图1),揭示了植物生活习性变化相关联的NLR基因数量变异。将分析的对象进一步拓展到整个绿色植物(图2A),可以发现:尽管NLR基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绿色植物共同祖先,但是NLR基因的大量扩增却发生在植物登陆之后,这表明NLR抗病基因的扩增确实是植物适应陆地环境中更加复杂的病原选择压力的演化结果;而当陆地植物不同演化分支中的一些物种(如该研究中分析的一些蕨类和多个被子植物物种)重新回到水生环境中,或演化为寄生和食虫的生活习性后,环境中的病原减少或植物根、叶等器官的退化都会使得植物与病原的物理接触减少,进而得以躲避病原的选择压力,导致NLR抗病基因的数量减少。综上,该研究提出了“抗病基因的生态适应演化假说”,即生态适应导致的植物与病原物理接触的减少,降低了对植物免疫系统的选择压力,从而促进了NLR抗病基因的数量减少。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深入探究NLR基因数量变异的驱动力,发现NLR基因中行使病原识别功能的TNL亚类与参与抗病信号传导的RNL亚类的一个演化分支NRG1之间存在密切的协同演化关系,提出NRG1抗病信号通路坍塌驱动了TNL基因在被子植物演化中的多次独立丢失,解析了被子植物TNL基因演化、丢失的分子机制(图2B和C)。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大量的水生、寄生和食虫植物中RNL和EDS1家族抗病信号传导基因发生缺失可能导致了这些物种基因组中的NLR基因的数量减少(图2B和C)。上述聚焦NLR抗病信号转导网络的研究,基于演化生物学的基因组大数据分析结果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功能研究结果高度契合,相互支持;TNL基因与抗病信号传导基因之间频繁的“共丢失”演化模式,还指导该研究发现了多个可能参与NLR类抗病基因信号传导的新基因,开拓了从演化生物学角度挖掘抗病基因的新路径。上述发现对于深入理解植物抗病基因的演化和功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受到评审人的一致认可,认为该研究是NLR抗病基因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工作(This is definitely a landmark work in NLR biology)。
图 2 NLR基因的适应性演化模式以及分子机制示意图
该研究成果近期以 “An angiosperm NLR atlas reveals that NLR gene redu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cological specializ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component deletion”为题发表在Molecular Plant期刊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建群教授和邵珠卿副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刘洋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王强副教授、陈迪俊副教授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艳梅副研究员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205221003142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跨越亿万年的追寻”——南京大学陈建群/邵珠卿团队揭示植物抗病基因适应性演化新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3-01
相关话题/基因 植物 信号 环境 数据库
环境学院环境政策与风险管理团队与合作者系统阐明公众监督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作用机制
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缺少很强的激励来完成环境治理目标。因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非政府组织(NGOs)被认为能够通过两个方式帮助改善环境监管问题:(1)把水质量信息反馈给更高层级的政府,以此减少上级政府监督能力不足的问题;(2)提高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吴稚伟课题组论证AAV介导CAR分子基因治疗的新概念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临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治疗中已经取得显著疗效。然而,CAR-T细胞疗法必须遵循个体化治疗策略,历经个体细胞体外分离、扩增、CAR-T细胞构建以及回输体内等复杂治疗过程,造成CAR-T治疗周期长(十天以上)、费用昂贵(百万以上)等明显缺点。因此,虽然目前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龙亿涛课题组重新认识纳米孔道内离子流传感信号的来源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于30年前被提出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基于纳米孔的DNA测序商品仪器已问世多年。目前,研究人员正拓展该技术用于蛋白质/多肽识别、miRNA检测、酶活性鉴定、分子构象识别等领域。生物纳米孔就是一个由氨基酸有序排列组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纳米孔道,目标分子进入纳米孔道时将诱导时序性的离子流变化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卢山教授课题组获得植物基因组的首个无缺(gapless)完成图
DNA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基因组学研究的迅猛发展。目前已完成的各物种测序工作基本上有效地覆盖了基因组的绝大多数区域,但仍有一些复杂区域无法测通或者难以将测序获得的片段信息进行完整组装,从而在基因组上留下缺口(gap),然而这些缺口区域往往又包含了重要的结构或调控信息。实现基因组的高精度无缺组装一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环境学院高冠道/潘丙才教授课题组:超声激活聚四氟乙烯压电催化活性
图1活性氧物种(ROS)的可控生成在生物、化学和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声动力学过程中,凭借高组织穿透性和定向引导特点,压电催化(piezoelectriccatalysis)可原位高效产生ROS。然而,目前报道的压电ROS催化剂压电系数较低(3-105pC/N),或对环境安全有害(如PZ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生命科学学院李靓/曾科团队揭示突触修剪抑制信号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突触的修剪/清除中起关键作用,该过程异常会导致小鼠成年以后产生如孤独症等社交行为障碍。调控突触修剪的信号在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中异常激活,导致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突触的过度吞噬及相应精神症状的出现。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靓/曾科课题组系统阐明了小胶质细胞SIRPα信号在发育早期突触修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环境学院缪爱军、张效伟、韦斯团队在碳点光降解毒性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纳米碳点(CDs)是一类尺寸小于10纳米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光学性质优秀、原料来源广、水溶性好、毒性小、成本低等优点,已应用于生物成像、光催化、传感、载药等诸多领域。目前文献报道认为CDs的细胞毒性较低,但相关研究多在黑暗条件下开展,而CDs的应用跟光照密切相关。有鉴于此,缪爱军、张效伟、韦斯团队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3-01绿创未来·环境行业2021专场招聘会举办
10月29日,由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环境学院和环境校友会联合主办的绿创未来?环境行业2021专场招聘会成功举办。副校长王志林来到活动现场,与毕业生亲切交流。招聘会上,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地近50家企业提供了涵盖环境、生物、化工、市政等涉及十几个学科的684个就业岗位。活动现场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27蛋白质设施用户揭示植物独特的转录机制:Pol IV-RDR2 复合物协作合成双链RNA
2021年12月24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用户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团队及其合作组王佳伟研究团队以及浙江大学冯钰团队合作在《科学》上发表题为“PolIVandRDR2:Atwo-RNA-polymerasemachinethatproducesdouble-stran ...上海高等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蛋白质设施用户揭示植物营养信号调控细胞生长的关键机制
3月3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用户福建农林大学熊延教授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TheTOR–EIN2axismediatesnuclearsignalingtomodulateplantgrowt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乙烯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EIN2是糖-TOR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转 ...上海高等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