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南京论坛2021”在宁开幕。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以“责任与共生——全球危机、机遇与方案”为主题,线上线下结合,为期两天。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国内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机构的****和嘉宾与会,旨在增进“后疫情时代”东亚社会的团结,在亚太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的大框架下,多学科、多角度地探索合作新机制、新方案,为时代命题贡献更多学术新见、理论前瞻和决策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江苏省文旅厅副厅长常胜梅,SK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南京市委副秘书长苏兴方等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主持。
吕建致辞
吕建在致辞中表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人类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与传统的全球治理秩序,正发生新的深刻变革。在刚刚举行的“2021从都国际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坚持和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致辞,为推动全球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发了参会代表的强烈共鸣。面对全球性问题与挑战,亚太各国只有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精诚合作,才能共克时艰、携手共赢。吕建指出,南京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立足亚太、聚焦热点、推进合作”为宗旨,今年以“责任与共生——全球危机、机遇与方案”为主题,正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命题的积极回应。希望东亚与全球的有识之士,以强烈的时代责任与人文关怀,从不同层面关注世界性议题,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贡献真知灼见。
常胜梅致辞
常胜梅将南京论坛誉为“中外文明交流对话的一张靓丽名片”。她指出,江苏位居“一带一路”交汇点上,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东西方的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通过江苏与SK集团深入合作,依托南京论坛,进一步为区域合作夯实民间基础,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添砖加瓦。
崔泰源在讲话中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他表示,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如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影响等,这为南京论坛的召开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即来自全世界的专家****坦诚交流、共同探讨挑战和危机的解决之道。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为了全体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探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危机解决机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他真诚感谢南京大学和参会的各国专家,为协商出这个机制做出的努力。
杨忠主持开幕式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南京论坛通过云端会晤、线上线下结合,组织了主旨演讲、分论坛、圆桌会议等交流对话形式。其中,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主持。
《史记》英译主持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倪豪士解读了“泰伯奔吴”的传说,并论及韩愈与柳宗元参与的古文运动,以此解读南京的历史、当下与未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随着中国创新投入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进而带来对创新治理的需求和挑战。未来中国的创新系统需要进入创新范式3.0版本,重视创新生态系统的营造,强调“政府、企业、研究、用户”的四螺旋驱动,推动系统性、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模式。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吴白乙研究员以“冷看乱象,把握大局”为题,讨论了当前正在大幅升高的五大全球性系统风险,展现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期和风险多发期,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应对全球风险的相应方案,建议保持战略定力,以我为主,有针对性地破解中美关系等具体的外部挑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教授以“‘社群’文化构建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以武汉疫情期间的“社群”文化为例讨论了抗疫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民间“社群”的兴起及扩展、民间“社群”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社群文化建设对当下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启示意义。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建辉以“近代东亚文化史的重构”为题,从近代东亚的起点——广州十三行的贸易切入,从概念、语言、自我认同、文学、艺术五个角度分析了近200年来东亚内部的文化交流与抗争,主张对近代文化史要有批判、反思,也要有继承。
此外,作为一个切磋新见、共创未来的学术盛会,本次论坛紧扣碳中和、科技革命、全球变局、文明对话等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前沿议题,设立了“东亚历史文明与文化创新”“环境、社会及治理”“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全球治理新疆域”“数字人文与新文科的探索”“全球变局视野下的跨文化交流”五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