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微电子工艺特征尺度已经走到5 nm甚至更小,再往小走,必然进入原子尺度。在这一背景下,以单个原子为信息单元的存储/逻辑器件的设计就成为未来原子集成电路的关键研发内容。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耶鲁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等单位的一个联合团队近期在《自然 纳米技术》上发布了一个三端子的新原理Gd@C82单原子存储器。这是一个以单个Gd原子在C82原子笼中的位置作为信息的存储方案。这一研究还证实了崭新的单分子“铁电”物理。日本知名****Sadafumi Nishihara教授在同期《自然 纳米技术》发表评论文章(Nishihara, S. Welcome to the single-molecule electret device. Nat. Nanotechnol. (2020)),在副标题指出:“A new memory device in which the electric dipole, rather than the magnetic dipole, stores information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 is demonstrated.”(展示了一种用电偶极子而不是磁偶极子在单分子水平上存储信息的新型存储设备)。
图1 基于Gd@C82的单原子存储方案
实验中,科研人员将Gd@C82分子沉积在已经加工好的三端器件上,在低温下利用负反馈电迁移的方法在50 nm宽的金电极中用电流断裂出大约1 nm宽的间隙,当改变栅极电压时,Gd@C82的分子能级被依次调至源漏电极的电势窗口中,在电流上便会出现一系列库仑振荡峰,如图2a所示,而这些峰位是与分子结构相关的。实验发现,该单分子器件呈现出了两套库仑振荡峰位,并且可以通过施加较大栅极电压可控的将器件调至某一套振荡峰位,即说明可以通过栅极调控分子的结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总结得到一个类似铁电电滞回线的结果,其矫顽场大约在1 V/nm的水平(如图2b,c所示)。以往这一分子已经被发现存在偶极矩,所以这一单分子水平的电滞回线和矫顽场给出了单分子“铁电”物理的关键证据。
本器件可以详细的进行三端电流电压的扫描,连续稳定的工作一个月以上,这详细的给出了两套不同的微分电导强度图,如图2d,e所示,这两套微分电导强度图可以给出其中分子能级的信息。这也指明了电场的操控可以使碳笼分子处于两个不同的分子态,这与以往认为C82笼有多个亚稳的原子停留位置的观点是一致的。
图2. 在门电压调控下两个分子态的转化
既然可以通过栅极将分子可控的调至双稳态,便可以利用在同一测量环境下,当一个结构处于库仑振荡的导通区,而另外一个结构处于库仑振荡的阻塞区时电流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来实现信息的存储。图3便展示了一个基于此原理的存储操作,器件的源漏电流在开关前后被可控的调至“高”和“低”两种状态。可以看出高低电阻态的电阻差距达到可观的水平。
研究团队开展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解释了这一实验。结果表明,Gd@C82分子中Gd原子具有C82笼上相邻的两个最稳定吸附位点,能量相差6 meV,其转化势垒约11 meV,可以通过电场可控的将Gd原子调至碳笼的不同位置。由于Gd@C82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并不重合,使得分子中存在一个电偶极距,Gd原子位置的改变同时也是分子电偶极距的改变,类似一个单分子水平的铁电体,这也是电滞回线出现的原因。所以,本器件事实上是一个单分子“铁电”机理的新原理的单原子存储器。
图3. 二进制存储操作的模拟
事实上,单分子“铁电”的说法在概念上是不严谨的,准确的说,应该叫单分子驻极体。这一概念可以类比化学中的单分子磁体,其物理是通过各向异性能实现单个自旋的稳定,单分子驻极体就是单个稳定的电偶极。2018年日本****首先生长了有单分子驻极体行为的晶体(Angew. Chem. Inter. ed. 2018, 57,1-5)。其遗留问题是,在大量块体或液体中还有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本工作是在单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单分子驻极体及其物理的存在。
当前的磁盘利用20nm尺度的磁性材料作为单个存储单元,人们往往认为单原子存储器是当前磁盘走向更高密度的极致方案。然而,由于有限温度下的超顺磁现象,单个自旋或磁矩是非常难于稳定的,或者温度极低。IBM在2017年公布了利用STM在Ho原子中实现了磁存储的读写(Nature 2017, 543, 226–228),其工作在液氦温度以下。本团队做Gd@C82单分子器件最初也是奔着单自旋存储目标的,然而在团队能实现的最低温下也没有观察到磁性存储的迹象,反而意外的看到了单分子驻极体操控的新物理,实现了一个类铁电存储器。
本工作以“A Gd@C82 single-molecule electret”为题于10月12日发表在《自然 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南京大学张康康同学、中国人民大学王聪同学、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张敏昊、南京大学白占斌同学共同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宋凤麒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季威教授、厦门大学谢素原教授、伦斯勒理工学院史夙飞教授、耶鲁大学Mark A. Reed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一工作历时四年,是王伯根教授、宋凤麒教授推动南京大学单分子水平输运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南京大学王广厚、吴培亨、刘俊明、蔡宏灵、张善涛、宋友、王学锋、潘丹峰、涂学凑、张帅、曹路、胡国睿、陈健、康琳、东南大学王金兰、厦门大学谭元植等教授和谢芳芳同学为工作提供了帮助。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以及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0778-z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大学单原子存储器研究取得突破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5
相关话题/工作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袭锴课题组:Suzuki-Miyaura 碳碳偶联反应用于COFs后修饰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organicframeworks,COFs)是一类新兴的结晶多孔聚合物材料,具有低密度,高稳定性,结构规整且可调以及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吸附分离,异相催化,传感器,储能材料以及药物运载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袭锴课题组致力于新型功能化C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张秋红、贾叙东课题组:自修复"粘"弹体用于界面生物电极
柔性可拉伸电极在可穿戴电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人们对可拉伸电极材料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用于监测生物电信号的电极材料不仅需要优异的弹性和导电性,还需要和生物界面具有优异的粘附性来保证监测信号的稳定。目前的电极材料通常采用硅橡胶类弹性体材料作为基底,这类聚合物在具有高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江飞教授课题组揭示COVID-19期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变化格局
2020年初,COVID-19疫情在全国爆发,为应对疫情,全国大范围采取停工停产、居家隔离等措施,其强度和持续时间前所未有,这为探索我国的大气污染减排潜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自然实验条件。氮氧化物(NOx)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和电厂源排放,因此,NOx排放的变化能很好地表征疫情期间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入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遴选结果,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为“CTTREC”)成功入选。CTTREC创立于2015年,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兼任CTTREC主任,信息管理学院李刚教授任中心副主任暨首席专家,现有包括*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缪峰团队在"垂直结构"新型类脑视觉系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视觉系统是人类用来观察并认知外部世界的最重要的感觉系统。视觉认知的形成,需要眼睛将物体携带的光信息转化为视觉神经冲动,并传递给大脑视觉皮层进行视觉信息处理。得益于这种视网膜和大脑视觉皮层垂直分层的结构和信息加工能力,人类视觉系统能以极低的功耗和极高的信息处理效率完成复杂的视觉认知。将这种强大的视觉信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唐朝生教授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8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院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白春礼,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高鸿钧,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王笃金以及2020年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炳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在经济学顶级期刊QJE上发表
近日,由南京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张炳教授和何国俊(香港科技大学)、王绍达(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研究"WateringDown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China(顺流而下的环境保护)"被经济学顶级期刊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QJE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终审工作会议召开
2020年7月23日,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召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终审工作会议。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葆在工作会上做了主要发言。会议邀请项目终审专家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复旦大学吴景平教授,北京大学臧运祜教授,南开大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吴稚伟教授团队关于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治疗研究获突破
SFTSV是我国于2010年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属于白蛉病毒属,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可高达6.3%至30%。更为危险的是,最近在宠物身上也发现了SFTSV感染。近年来S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南京大学ATLAS实验团队寻找超出标准模型高质量希格斯粒子获得重要进展
近日,南京大学ATLAS实验团队为主开展的寻找超出标准模型高质量希格斯粒子的最新实验结果作为编辑推荐发表在了《物理学评论快报》上【Phys.Rev.Lett.125,051801】(预印文本号:arXiv:2002.12223)。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现了粒子标 ...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