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作为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李建龙教授团队多年来通过对农牧业干旱灾害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农牧业干旱灾害在中国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评估了农牧业旱灾发生的空间集聚性效应。目前,虽然已有众多****将全局莫兰指数和区域莫兰指数应用于空间集聚性研究中,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农牧业干旱灾害的空间集聚性问题及产生的效应。鉴于此,李建龙教授团队将空间集聚性概念与聚集度指数引入到农牧业干旱灾害定量评估研究中,并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区域莫兰指数对旱灾对我国农牧业生产影响进行空间集聚性分析以及进一步预警做出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2016年间干旱灾害对中国农牧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性影响的特征(图1),具体反映在受灾面积的界定,其研究结果对未来干旱预警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他们的研究结果为今后分析干旱及旱灾对全球农牧业生产影响分析和灾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及前瞻性研究指导。

图1.不同时期旱灾对我国典型农牧业生产受灾面积影响的空间集聚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大研发计划(No.2018YFD080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01575)、国际APN重点项目(AR-CP2015-03CMY-Li)和国际金砖五国干旱监测与预警项目的资助。
(生命科学学院 科学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