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现场(佘治骏 摄影)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对相关领域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一项有传承、求创新的工作。他从学生规模、专业布局、课程建设、育人模式改革等方面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提出要增强改革意识,摸清行业需求,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增强协同意识,打造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育人。范海林表示,教育部将用好专业认证、学科评估的“指挥棒”,为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做好服务保障,希望教育部、高校和国土空间规划行业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共同做好该项工作。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强调,面向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相关学科建设、专业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多规合一”改革精神,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重大意义。张兵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要对标国家建设的新需要、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更加重视对生态系统演化以及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土地利用和空间资源配置理论方面下功夫,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绿色发展的方向上不断加强研究,希望各高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切实增强改革意识,按照国家建设的新需要,兼顾国际规划学科发展新趋势来推动规划教育改革,走出多样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道路。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罗小龙、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满春作为代表发言。罗小龙介绍了高校规划人才培养相关单位及其特色和规划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了规划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南京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国家地方需求,不断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新方法、新路径。他强调,要立足规划、保持特色、百花齐发,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新时代使命和责任的国土空间规划人才。李满春表示,我国地理环境决定了国土规划必须面对现实条件,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要考虑到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从模态到数字的全数字、信息化、智慧化转变,打通专业和学科,做到“理、工、文”结合,开展面向问题目标的有用研究,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院系的整合发展。
座谈会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门晓莹主持。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以及相关高校代表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