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医学院蒋青教授课题组软骨修复领域革新进展_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11

关节软骨由于其无血管、淋巴和神经分布而缺乏自身修复能力。尽管目前临床上试图改进支架材料及种子细胞,或者各种生长因子探索,始终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天然的软骨 (science 2012)。新生的软骨组织大部分主要是由Ⅰ型胶元组成的纤维软骨,缺乏透明软骨的生物和机械特性,不能正常发挥关节软骨的作用。

最近,我校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骨关节疾病实验室蒋青教授,史冬泉博士课题组和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学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顾臻教授联合研究开发的一项目前软骨治疗修复领域最简便,且获得修复软骨最接近天然软骨的一种方法。课题组将纳米包裹小分子有机物的液态HA支架通过一次手术填充于软骨缺损处[图1],紫外照射30秒后形成固体支架。药物在缺损处持续缓释2个月[图2],诱导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滑膜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祖细胞成软骨方向分化,修复缺损软骨。最终获得组织学,形态学,生物力学接近于天然软骨[图3]。

目前领域内治疗软骨修复最流行的MACI,ACI等技术,均需分两次手术。第一次,取非负重区软骨,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在体外支架;第二期开放手术,将体外支架植入体内。蒋青教授团队开发的新技术只需一次手术,且可全程在关节镜下处理。该技术具有一次微创关节镜手术(一步法),缓释药物持续久,利用自体原位细胞,且再生软骨接近天然等特点。相关研究以”photo-cross-linked scaffold with kartogenin-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fo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紫外聚合凝胶支架纳米包裹小分子有机物在软骨再生领域的研究)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5b06663)。

该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及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纳米包裹小分子有机物的液态HA支架通过一次手术填充于软骨缺损处


药物在缺损处持续缓释2个月


组织学,形态学,生物力学接近于天然软骨
(医学院 科学技术处)
相关话题/生物 药物 纳米 细胞 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