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810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要求学生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同时还要求掌握必要的科研手段与技能,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工作及生产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本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能力。
二、学科介绍
研究方向:
(1) 雷达信息处理;
(2) 智能信号处理;
(3) 立体成像技术与应用;
(4) 信号检测与处理;
(5) 可交互媒体技术;
(6) 音频信号处理
信息科学是21世纪三大科技支柱之一,而信号处理又是信息科学中的核心学科,该学科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理理论发展而迅猛发展。本专业开展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雷达信号处理、视觉信息处理、自动测试及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目标是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图文模式识别,结合实际开展自适应噪声抑制、滤波、信号压缩恢复、人工神经网络、相干检测、虚拟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3D成像、目标识别、宽带相控阵等应用课题。本专业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国民经济实际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上述方向应用项目研究。
三、招生对象
1、 报考博士研究生者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2、 报考硕士研究生者为大学本科毕业及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四、 学制
硕士生学制为3年。
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期限为5-6年。
五、 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2学分)
英语 (4学分)
B类:
电子信息前沿 (2学分)
(以上必修)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 (3学分)
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 (3学分)
(以上3门选修2门)
C类:
自适应信号处理 (3学分)
网络通信 (3学分)
通信系统工程 (3学分)
矩阵论 (3学分)
D类: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网络 (4学分)
近代电子学 (4学分)
DSP与微控制器 (4学分)
生物医学电子学 (4学分)
立体成像技术 (3学分)
模式识别 (3学分)
雷达成像 (3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图像工程
高级电磁理论
高性能通信网络
立体影像技术中的信号处理
六、 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
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掌握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二学期末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成绩优秀者可进入硕士分阶段培养模式和提前攻博培养模式。
2、提前攻博研究生
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由教研室组织博士生资格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资格审查,审查通过后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未通过资格审查的,按硕士生要求培养;通过者向全系师生作开题报告,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3、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入学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博士生导师和培养小组制定培养计划负责培养工作。第一学期应完成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二学期末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4、学分要求:
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A类为8学分;B类:3门为8学分,C类2-3门共6-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在D类课程中,原则上要求理工科硕士生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读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
七、 考核方式
1、 A类、B类、C类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由有关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2、 D类课程可采取笔试与写专题综述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性课程必须完成实验,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3、 硕士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已修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提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停止攻读的建议。
4、 博士生资格考试
提前攻博研究生应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平均学习成绩以及中期考核在优良以上者可以申请提前攻博。考核内容包括:(1)考察文献查阅的综合能力;(2)考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以专家提问为主,并补充2-3门本专业研究领域的笔试。合格者转入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主要进行学位论文和科研工作。为了保证硕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转入博士阶段培养的研究生人数应不超过参加资格考试人数的85%。
八、 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要体现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选题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定研究课题及课题方向、范围,并公开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成的期限等,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计划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九、 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按照《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
十、参考书目
雷达成像
自适应滤波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计算机通信
多媒体通信
信息安全
视频处理与通信
IP宽带通信网络技术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程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
电子学报
通信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计算机学报
通信科学
信号处理
通信技术
微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