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阎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3-27





阎 莉

教 授

毕业院校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最高学位
博 士

从事专业
社会学
研究方向
民俗学

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
yanli@njau.edu.cn


社会职务
江苏省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
论文著述
著作
1.多元视野中的化学.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整体论视域中的科学模型观. 科学出版社,2008.
论文
1.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文化解释.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5).
2.物质的熔化-凝固技术与人类文化创造.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1).
3.20 世纪早期化学领域女性境域分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5).
4.科学理论可接受性评说.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8).
5.女性科学家从边缘向主流的角色移位. 中国科技论坛,2003(2).
6.纳米热引发的社会学思考. 未来与发展,2003(3).
7.纳米热引发的社会学思考. 科学技术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3(7).
8.超分子化学——化学研究的新视角. 世界科学,2003(4).
9.关于科学史认识论的思考.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5).
10. 共价键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化学教育,2003(9).
11. 集化学家与化学教育家于一身的一代化学大师李比希. 化学通报,2003(12).
12. 从共价键理论的提出看科学的历史继承性. 化学通报,2004(7).
13. 理论确证的类比模型解释. 齐鲁学刊,2005(1).
14. 开普勒类比模型运用的语境化分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6.)
15. 审视巴尔的摩案. 科学学研究,2007(4).
16. 《儒教与道教》一书之逻辑结构分析——解读韦伯《中国社会学基础与儒道教关系》.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
17. 小学生网淫指标体系的构建. 社科纵横(理论版),2008(4).
18. 傣族自然农法思想探析. 中国农史,2008(2).
19. 傣族传统生态观之海德格尔解读.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0. 隐喻发生的机制.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5).
21. 理论说明中的类比模型——坎贝尔理论观述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2. 小学生网瘾指标体系的构建. 社科纵横,2008(4).
23. 走向科学的实践研究——后SSK的自然主义选择.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3).
24. 傣族寨神勐神祭祀的集体表象. 贵州民族研究,2009(6).
25. 生物产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策略. 管理观察,2009(1).
26.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学理论,2009(8).
27. 女性与科学关联探析. 学理论,2009(9).
28. 女性与科学文献述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0).
29. 科学认识的社会性——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种认识论解读. 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1).
30.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自然主义路径.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31. 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4).
32. 傣族寨神勐神祭祀之宗教解读——以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分析框架.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4).
33. 实验室研究——SSK自然主义纲领的实现途径.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34. 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指称事物.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7).
35. “新产品种权”应该保护谁的利益. 科技管理研究,2010(19).
36. 维特根斯坦整体论思想管窥.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6).
37. SSK何以选择自然主义的研究路径. 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
38. 傣族“竜林”文化探析. 贵州民族研究,2010(6).
39. 傣族“竜林”文化的生态意蕴.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
40. 傣族的稻作与祭祀. 贵州民族研究,2011(5).
41. 傣族圣境及其生态意蕴. 贵州民族研究,2012(2).
42. 自然圣境及其生态理念探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6).
43. 转基因技术对生命自然存在方式的挑战.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4. 从实验室研究透视SSK与科学哲学的差异.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6).
45. 涂尔干社会学宗教观解读.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46. 傣族稻米饮食与文化象征意义. 贵州民族研究,2014(3).
47. 辩论赛课堂教学作用探析 中国农业教育,2014(4).
48. 傣族“竜林”文化原生态考量. 贵州民族研究,2015(5).
49. 转基因技术的反自然特性探析.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4).
50. 傣族“竜林”村寨生态研究. 中国农史,2015(6).
51. 技术对自然生命的干预、改造与重塑——基于一种内在性视角. 自然辩证法通讯,21017(5).
科研项目
1.项目主持人, “高校核心竞争力及高等职业教育对策研究”,2002 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 031027-3.
2.主要参加人,“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经费 20 万元,项目编号02JAZJD720013.
3.主要参加人,“山西高校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05 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 051042-3.
4.主要参加人,“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危害和保护种子资源的原理与方法”之“不同文明生物多样性智慧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研究”,项目编号:2006CB100203, 973 专项,经费 50 万元,2006-2010.
5.项目主持人,中国博士后基金,“SSK 视域中的自然主义”,经费 3 万元,项目编号 ,2008-2009.
6.项目主持人,江苏省博士后基金,“SSK视域中的自然主义”,经费 1 万元,项目编号 **C,2008-2009.
7.主要参加人,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江苏省妇女学研究会,“江苏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需求及政策建议研究”,非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JSSFL**.
8.主要参加人,江苏省教育厅,“传媒视角下转基因技术与其社会环境关系研究”,2010SJD720013,210-9_2012-8.
9.项目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傣族‘竜林’文化的原生态特性及其生态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2BZX025,2012-6—2015-5.
10. 主要参加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项目编号13AZD026),2015-2018.
荣誉奖励
“傣族‘竜林’文化的生态意蕴”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关话题/社会发展 南京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