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学术报道:巴战龙详解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实践策略_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12

学术报道:巴战龙详解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实践策略 2017年4月14日下午,应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生导师巴战龙副教授在田南楼404会议室做了“顺势而为: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一种实践策略——以1942-1954年间尧熬尔人为例”的学术报告,详解了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实践策略。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程天君教授主持,吴康宁教授、贺晓星教授、高水红副教授、杨跃教授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等2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巴战龙老师结合对自己的民族——尧熬尔人是怎样从一个实行部落联盟制的七族“黄番”变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问题出发,结合期间经历的社会历程,详解了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实践策略。首先巴战龙老师对裕固族及其教育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其次为了回应最大风险论和世界先进论这两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争论,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以及七族“黄番”的历史背景,针对已有研究仅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情况的研究现状,巴战龙老师从1942年之前部落联盟制的内部和外部形势与动力,到1942-1948年期间“分而治之”与“一县管辖”的往复与最终的“避居山中”,再到新中国后裕固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巴战龙指出面对少数族裔高涨的族群意识和强烈的自治决心,中国共产党至少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稳固确立以前,只能采取顺势而为的以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只能根据“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以“合作主义”为基调的新型民族关系。因此,顺“势”而为是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一种主要实践策略。

在交流环节,高水红副教授就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前后的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认同结合问题、“过程—事件分析”与“结构—制度分析”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妥帖性以及顺“势”而为的民族政策是否有断裂或非连续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贺晓星教授针对讲演题目是否可以用裕固族替代尧熬尔人、当前裕固族的婚姻制度状况、顺“势”而为的主体是谁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博士研究生陈栋针对巴战龙老师的博士论文中关于学校系统未对社区尧熬尔人将族群文化和民族语言纳入到课程体系中的强烈要求进行及时回应导致其对学校价值的评价走低的研究结论在近十年后的中国是否仍然适用进行了提问。巴战龙老师对所提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巴战龙老师“只有学好历史,才能够研究当代问题”和“关注社会过程,玩味历史细节”的信念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论高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程天君教授对巴战龙老师的到来表示感谢,并邀请他今后再次来我校交流访问。
相关话题/民族 社会 教育 历史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