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一、
环境化学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50分。
二、
(一)绪论
重点掌握:环境化学的定义
一般掌握:环境化学对象、任务和范围,环境化学特点。
了解内容:环境化学发展动向
(二)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
重点掌握:封闭及开放体系碳酸的平衡及碳酸化合物的计算方法,天然水体重金属形态浓度的计算方法,碱度、酸度、水体缓冲能力的理解以及计算。
一般掌握:TDS的定义以及计算、氧的溶解度的计算、O.A.阿列金提出的天然水分类方案。
了解内容:天然水的组成以及其化学组分的来源、形成过程。
(三)水环境中的溶解和沉淀作用
重点掌握:天然水中各类化合物溶解度的计算及作图,水溶液中不同固相的固液平衡计算以及溶解区域图的绘制,水的稳定性的计算和判断。
一般掌握:溶解和沉淀的时间过程及动力学表达式。
了解内容:溶解和沉淀作用在水环境中的意义
(四)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
重点掌握:掌握OH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以及相应离子分布浓度的计算和图的绘制、掌握有机配体NTA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的计算、有机配位体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难溶盐的溶解的影响。
一般掌握:软硬酸碱理论判断金属离子在水中存在形态;水体中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和累积稳定常数的计算,有机配体相应离子分布浓度;NTA有机配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了解内容:天然水中的配合作用,腐殖质的配合作用。
(五)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重点掌握:天然水的氧化还原限度;要求掌握天然水的pE和Eh的计算以及pE-pH图的计算和制作,天然水中重金属、无机氮化物、无机硫化物的pE-pC图的计算和制作。
一般掌握:电子活度的概念,以及pE、平衡常数和自由能之间的关系,无机砷的氧化还原转化,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以及河流氧下降曲线
了解内容:天然水中氧化-还原平衡的意义
(六)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
重点掌握:胶体性质,专性吸附,Stern双电层模型;掌握颗粒物在水环境中的吸附作用和吸附机理,利用Pb-210法研究沉积速率和沉积年代的原理及应用;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
一般掌握:天然水体存在的胶体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几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沉积物与重金属结合的类型;引起沉积物中金属释放的几个主要过程。
了解内容:水环境中各相间的相互作用。
(七)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重点掌握:掌握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吸着作用的影响;以及各个过程模式及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一般掌握:有机毒物的主要类型,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了解内容:C,T,Chiou挥发速率模式
(八)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
重点掌握:天然大气的组成,大气组成的停留时间计算方法,大气中离子和自由基的来源,大气重要污染物的源和汇。
一般掌握:大气各主要层次的特点,大气组分浓度表示法。
了解内容:地球的热平衡,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九)气相大气化学
重点掌握:氮氧化物主要气相反应,NO,NO2和O2的基本光化学循环及以硫氧化物和有机物的主要气相反应及动力学,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及机理,平流层臭氧的形成和损耗基本反应和臭氧层破坏的基本原理。
一般掌握:格罗塞斯定律与光化当量定律,光化学烟雾和还原烟雾的区别,南极“臭氧空洞”现象及解释。
了解内容:光化学烟雾化学动力学机理。
(十)液相大气化学
重点掌握:SO2、NOX的液相反应,以及动力学方程,以及各种形态浓度计算;SO2的液相氧化途径的比较
一般掌握:酸雨的形成、化学组分关键性离子组分,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酸雨的危害。
了解内容:降水化学组分和pH的背景值。
(十一)大气颗粒物(大气气溶胶)
重点掌握: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质;颗粒物的三模态;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和有机化学组成及来源判别。
一般掌握:大气颗粒物的源与汇,颗粒物人体吸入量的估算。
了解内容:大气颗粒物的分类,大气中放射性核素,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十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重点掌握:土壤的表面性质,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缓冲作用,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般掌握:土壤的剖面组成和相组成。
了解内容: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作用对土壤形成以及元素富集的影响。
(十三)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重点掌握: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归趋的主要因素,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积累和迁移。
一般掌握:土壤环境容量概念以及土壤环境容量的确定
了解内容:土壤重金属污染。
(十四)氮、磷肥料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重点掌握:氮、磷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般掌握: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磷素在土壤中的迁移
了解内容:土壤氮、磷的来源,化肥污染预测。
(十五)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重点掌握:土壤对农药的主要吸附作用机理,土壤有机质、粘土矿物及湿度在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和农药吸着中的作用,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
一般掌握: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磷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典型农药的降解途径
了解内容: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十六)天然水中金属形成及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重点掌握:溶解态金属的形态直接测定和计算法的原理和方法,颗粒态金属的形态分析技术。
一般掌握:天然水中金属形态的划分,不同金属形态的生物有效性。
了解内容:金属形态研究的重要性,形态分析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
(十七)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重点掌握: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有机物结构与致癌作用的关系,K理论、湾区理论、双区理论及其定量模式,
一般掌握:金属中毒与解毒的原理,有毒物质的生物化学效应。
了解内容: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地方病。
三、考试题型: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计算
四、参考书目
1、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
2、 王晓蓉编,《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
3、 戴树桂.《环境化学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