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工业大学暖通空调硕士生导师

南京工业大学 /2013-12-27

 

 
何嘉鹏
 
 
何嘉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2月生
技术职称:教授
职务:暖通工程研究所所长
电话:025-83239948
E-mail:hjphlyll@njut.edu.cn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目前担任: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中国绝热材料标委会委员;江苏省暖通空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建筑热物理、制冷空调、建筑火灾防排烟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及教学工作。先后主持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部、公安部科技发展项目多项。
一、制冷空调技术
   主要研究制冷、空调领域技术在建筑领域里的应用,为改善人的生存环境、降低能量消耗、减少经济支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建筑节能
   主要研究建筑围护结构热负荷理论及节能建筑围护的材料与形式和建筑热工性能,达到国家要求建筑节能50%的目标。
三、高层建筑火灾防排烟
   主要研究高层建筑火灾时烟气的发生、扩散现象,并研究最合理的控制烟气扩散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高层建筑火灾时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近几年主持完成的主要科技成果:
1.主持完成的“中国东部的双层窗节能与墙体动态传热的应用研究”2004年获国家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3等奖;
2.主持完成的“高层建筑火灾防烟空气幕特性与实验研究及应用”2007年获国家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2等奖;
3.主持完成的“地铁站与高层建筑火灾防烟与安全疏散评价”分别获2009年国家安全科技成果3等奖、2008年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2等奖、2008年南京市科技进步1等奖。
 
发表的论文、专著与专利:
1.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Ei、ISTP检索30余篇;
2.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龚延风
 
 
龚延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10
技术职称: 教授
职 务: 副院长
电 话: 025-83239663(H)
E-mail: Gongyf88@163.com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江苏省土木学会暖通空调学术委员会
江苏省土木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1、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建筑设备系统能耗的大部分发生在空调系统上。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对整个建筑节能具有重大的意义。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是空调技术研究的永恒主题。 本项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为空调风系统、水系统的变流量技术。尽管变流量的思想己早就提出,但工程上尚未找到成熟的控制方法。比如定静压法和现有最新提出的变静压法存在着定压点的不确定性和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性等重大缺陷。本研究将改变思路,以系统学和协同学的观点研究流体网络的相互联系,以流体网络理论研究管网内流量与压力的分布。进而提出能体现全局协调运行且最为节能的算法。这一算法还对水系统和风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2、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提出的建筑科技的重点研究和强力推广的科技项目。其社会意义自不待言。本研究集中在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体系的研究上。通过动态传热的计算分析,研究体型系数、朝向、窗墙比、墙体材料热工特性与室内自由温度之关系。研究恰当的围护结构形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能源。研究自然形态下围护结构节能效果的实地检测技术。开发评价节能效果的检测设备。
   3、 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
   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是暖通空调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典型的复合性技术。是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暖通空调技术的渗透和改造。对提高空调系统以及整个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约能耗,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空调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的研究。为计算机控制提供基本条件。模型的建立主要采用机理法和神经网络辩识方法。通信网络的发展主要研究网络的通信协议。研究确定BACNET和LONTALK协议对楼宇控制系统的适应性,以及现场总线网络的各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刘金祥
 
刘金祥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8
技术职称: 教授
职 务: 学院院长
电 话: 025-13073423333  E-mail: zeyaoliu@126.com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江苏省土木学会暖通空调委员会 委员、秘书长
南京市土建学会暖通空调委员会 委员
南京市工程热物理学会 理事; 中国制冷学会 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影响的综合测试与分析研究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推广应用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价与研究
 
  空调系统的能耗及居住环境空气品质的调查研究
  中央空调系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建筑空调系统优化模式的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意义:
  为使节能优化的空调系统在建筑中能够顺利推广,本研究从优化设备和系统着手,把降低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和改善环境作为关键问题来解决,通过对几种典型的中央空调系统和传统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的实测与分析研究,比较得出“优化”的建筑空调系统的模式。其意义在于:
  ☆ 研究成果对建筑空调节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 随着新世纪的进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优化的空调系统因其提供的高品位享受和突出的经济性,必将对整个建筑业的空调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地源热泵与常规的空气源热泵相比,平均节能在30~40%以上。 课题主要研究水、地源条件对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的影响,从节能和环保的角度帮助人们掌握安全可靠、经济节能地应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技术数据和技术条件,从而有助于水、地源热泵这一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使用。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专著: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时间 署名次序
1 确定循环水泵站运行工况的方法比较 《流体机械》 第一著者
2 热水供暖供热系统节能指标—EHR设计应用时若干问题探讨 《暖通空调》 独著
3 异程式热水供暖系统水平热力失调的修正方法 《暖通空调》 第一著者
4 供暖居住建筑节能措施 《暖通空调》 第一著者
5 用电介质极化理论分析粒子的场荷电问题 《热能动力工程》 第一著者
6 双管热水供暖系统在高(多)层建筑中应用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独著
7 热水供热管网经济比摩阻的分析计算 《南京建工学院学报》 独著
8 空调动态负荷计算的简化 《武汉城建学院学报》 独著
9 热水供暖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 《节能》 独著
10 水源热泵机组变工况运行的数学模型研究 《暖通空调》 第二著者
11 提高空气源热泵低温性能的实验研究 《暖通空调》 第二著者
12 地表水源热泵水温模型及水体供冷能力分析 《太阳能学报》 通讯著者
 
13 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分析 《太阳能学报》 通讯著者
 
 
 
目前在研主要科研项目、经费: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总经费(万元) 本人承担任务
江苏省建设厅基金项目 住宅建筑空调节能技术综合测试与分析 2002~2005 2.0+4.0 项目负责人
自选(与省建设厅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合作) 建筑物中央空调系统检测诊断调试分析与研究 2005~ 6.0 项目负责人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除微污染机理与生态生物学研究 2003~2007 20.0 项目主要参加人
江苏省教育厅基金项目 水源条件对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影响的分析研究 2006~2008 4.0 项目负责人
 
本届研究生的论文选题:
  论文题目 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选题背景
  空调系统优化设计 对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大型、商用等)进行经济分析、理论计算、实测等手段,进行优化设计 实测、数值模拟 与省检测中心合作课题;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研究 水源条件对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影响的分析研究 实测、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多联式空调系统优化的实验研究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多联式空调系统中节能高效的室外机 实测、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与无锡中央空调公司合作课题; 低噪声蜗旋式风冷机组优化的实验研究 用实验的方法,对蜗旋式风冷机组进行优化 实测、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与昆山台佳机电公司合作课题。
 
 
李维
 
 
李维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4
最终学历: 硕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职 务: 系主任
电 话: 83239964
传 真: 83587411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省制冷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
1、石化装置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建筑与建筑环境设备节能技术
3、室内空气品质控制与研究
 
主要研究意义:
1、石化装置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在能量消耗巨大的石油化工行业,能耗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石油化工行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反映石油化工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就能耗而言,企业不仅要在余热利用上挖潜节能,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能量的合理配置和分级利用,减少生产系统中生产装置高品位能量的低品位利用环节。在生产系统各环节的现有条件下,通过局部的合理调整,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降低生产装置的能耗比。
    由于喷射装置能使不同压力下的两种流体相互混合,在混合过程中进行能量和质量的传递,而装置本身无运动部件,从而使其具有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易于加工、密封性能好、便于综合应用等优点。从30~40年代开始,喷射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开始大规模应用。我国50年代从国外引进喷射技术,开始进行研究和设计应用。近20年来,喷射技术已迅速推广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就单相气(汽)体喷射器而言,其工作流体和引射流体均为气(汽)体,在制冷技术、供热工程、气体回收和输送等许多工程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喷射器在节能工程中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即一方面用于提高低品位能源的能级,回收放空的蒸汽、热水等;另一方面用来实现载能流体压力的合理匹配,回收节流阀所损失的压力能。喷射器虽然可实现不同压力的两股流体的混合,有效回收节流损失,且喷射器(单相流体)的设计理论也趋于完善。但在喷射器的设计及应用中仍需解决如下问题:
1)由于生产装置运行条件的变化,使工作流体、引射流体和排出流体的压力、温度和流量均随时间在一定范围 内上下波动,如何确定喷射器设计所需各流体参数,以保证所设计的喷射器能满足生产装置的实际运行要求。
2)喷射器基本性能参数的最优设计,使喷射器排出流体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具有最大引射能力。
3)与喷射器相匹配的工艺系统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如何获取合理的工艺系统,以确保喷射器的稳定工作,从而保证与其相关联的生产系统稳定和安全运行。
4)喷射器及与其相匹配的工艺系统的实际操作特性和操作规范的确定。
 
2、建筑与建筑环境设备节能技术
   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研究是建筑节能完整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能耗的60%—70%是消耗在暖通空调系统上的。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12%,还在呈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建筑能耗已点全国总能耗的30%,建筑能耗已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是暖通空调专业的长期任务,许多节能技术都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江苏既有冬季较为寒冷的苏北地区,也有夏季炎热的苏南地区,针对江苏省的气候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相应的节能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建筑与建筑环境设备节能技术主要在冷热量的生产系统、冷热媒介质输送系统、空气处理模式、系统运行控制、自然能源利用等方向开拓发展。在冷热量的生产系统方面主要研究以制冷剂为主的液体沸腾和蒸气凝结问题,管内外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以及固液相变热质交换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能耗。在冷热媒介质输送系统和空气处理模式方面,主要涉及输送系统新材料的应用及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以及空气处理的各种途径、处理所涉及的热质交换设备的热质传递强化、新型吸附和吸收材料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强化处理能力,减少输送和处理损失。
 
3、室内空气品质控制与研究
   室内空气品质(IAQ)是现在国内外暖通空调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人们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由于室内空气品质不好所导致的病态建筑综合症( sick building syndrome)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工作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由此引起的社会工作效率降低和病休、医疗费用等社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外,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可能增加建筑与空调系统的费用,也给投资者与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IAQ问题也成为建筑环境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室内空气品质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室内空气评价这一人们认识室内环境的科学方法也是需要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医学、环境监测、卫生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配合来共同发展。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暖通空调的系统设计或运行不当,二是污染物的产生及去除。因此,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客观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气温湿度、新风、污染物和气流组织等方面。
   新风量和清洁度是新风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近年来室外空气质量的逐步恶化,空气污染的程度加重,使人们对新风清洁度的问题日益重视。对于室外颗粒污染物及附着的微生物,多级过滤可以有效的除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的途径上延长空调设备的寿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对于室内空气品质涉及到的室内微生物污染和气态污染,则应该结合回风系统来处理。
  污染物的种类包括了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因此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不能够简单的停留在工业通风工程有害物的控制上,而应该结合医学、环境监测、卫生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来进行研究工作。
   对于气流组织方面的研究,通风系统应该考虑为每一个在室内的人员提供未受室内污染源污染的清洁空气。将少量的高品质的空气送到每一个人,而不是将大量的不新鲜的空气送到整个房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室内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质量方程、动量方程和粒子运动方程,得到室内各个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空气龄等参数,从而评价通风换气效率、热舒适和污染物排除效率等。数值模拟方法的周期短、费用低,并且能够预报,在近十年内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流体模型的不断完善,数值模拟方法将会成为室内空气品质客观评价的有效手段。
 
 
龚红卫
 
龚红卫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硕士
技术职称: 高级工程师
职务:测试中心主任 实验中心副主任
电 话: 025-83239967
E-mail:sanwen@njut.edu.cn hvac-njut@163.com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中国制冷学会 会员 空调检测工程师(TAB engineer)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通风与安全、通风空调与节能、通风空调系统与安全卫生、建筑火灾防排烟等领域的研究、设计、教学与实验工作。先后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建设部、公安部科技发展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通风与安全
主要研究通风与有毒有害物浓度、泄漏扩散的关系,在有毒有害物的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运用通风技术,寻找将有毒有害物危害程度降低的最佳方法和手段,达到能够保护人员及减少财产损失。
二、通风空调系统与安全卫生
主要研究通风空调系统与安全卫生的关系,特别是公共场所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污染严重,合格率仅占6.2%)的卫生安全,找寻满足建筑物通风空调系统安全卫生要求的最佳技术措施。为预防传染病通过建筑物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传播和控制空调系统污染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通风空调与节能
主要研究空调通风系统的不同形式、空调水系统的不同方式与能量消耗的关系,寻找节能通风空调系统的最佳形式,确保室内空气品质并达到要求的建筑节能目标。
 
获奖情况:
1. 2007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2. 2003年,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南京市人民政府;
3. 2002年,江苏省教育系统自制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高校组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
4. 2001年,南京市科协第十届优秀论文奖, 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专利:
1. 2007年,发明专利、消防安全多功能实验系统,申请号/专利号: 200610088223(2);
2. 2007年,发明专利、多功能气体爆炸实验系统,申请号/专利号: 200610040578;(4)
3. 2007年,实用新型专利、消防安全多功能风洞综合实验装置,专利号ZL20020074703.X(2);
4. 2007年,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气体爆炸实验装置,专利号ZL200420108846.9(4);
5. 2006年,实用新型专利、挥发性液体蒸发实验装置,专利号ZL200420108846.9(2)。
 
代表著作、论文:
1. 三种复合玻纤风管法兰连接防冷桥结露实验研究.《.暖通空调》. 2006 Vol.(1). (1);
2. 地铁车站空调通风系统安全运行模式分析. 《2005中国第二届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论文集》.2005.10. (1);
3.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Pool Evaporation Models.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4(EI检索)(3);
4. 高层建筑防烟空气幕实验设计.《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文集》.2002.11. (1);
5. 防烟气扩散与控制烟风洞实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1);
6. 新型空调器-立柱式风机盘管空调器.《节能》.1999.12. (2);
7.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水平双管供暖系统的应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2. (2).
 
主要科研项目:
1. 高层建筑火灾防烟空气幕特性与实验研究 项目主要参加人
2. 可燃及毒性气体泄漏扩散灾害模拟研究 项目主要参加人
3. 池火灾动力学演化及其环境下储罐系统热响应行为研究 项目主要参加人
4. 防烟空气幕的应用研究 项目主要参加人
5. 防烟空气幕的实验研究 项目主要参加人
6.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影响的分析研究 项目主要参加人
7. 南京火车站空调系统检测诊断分析与研究 项目负责人
8. 南京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检测诊断分析与研究 项目负责人
9. 扬子BYC通风空调系统调试(通风系统风量平衡)分析与研究 项目负责人
10. 上海小西通风净化空调系统调试(通风系统风量平衡)分析与研究 项目负责人
11. 苏州ESEEX空调水系统调试(水系统流量平衡)分析与研究 项目负责人
 
 
魏 玲
 
魏 玲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8.1
最终学历: 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电 话: 83239964
E-mail:lingwei416@hotmail.com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江苏省制冷协会 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节能数值模拟及试验分析,CFD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应用,传热设备的传热数值模拟计算,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研究等。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1.南京地区冬季窗节能研究。太阳能学报,2002.3
2.华东地区围护结构节能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
3.叶轮机转子内流动的三维跨声速Navier-Stokes方程组数值计算及试验验证。 空气动力学报,2005.3
4.串列叶栅静子粘性全三维流畅的数值模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
5.叶轮机转子内流动的三维跨声速Navier-Stokes方程组数值计算。航空动力学报,2005.2
6.中国东部窗户能耗模拟及节能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
 
 
 
张怡
 
张怡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8.11
技术职称: 副教授,注册造价工程师
电 话: 025-83239964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
省机电设备招投标中心专家库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及造价管理
  项目咨询与评估
  建筑节能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
 
主要研究意义:
    工程技术的有效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上的可行性,二是经济上的合理性。建筑设备工程项目有独立的功能、独立的设计方案和明确的费用投入,除了要考虑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外,还要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预测方案效果,选择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因此,该方向的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实用性两个突出特点。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筑节能目标和政策措施都有相关的研究,但如何建立建筑节能对建筑能耗的直接经济和环境影响的经济计量测算模型,应用该模型测算如果实现了“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将对建筑能耗有怎样的直接经济影响和直接环境影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专著:
1主编《建筑设备工程造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
2参编《实用建筑工程预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
3参编《度假区开发设计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0
4参编《江苏省工程造价编审人员资格考试》培训教材,2002.8
5发表论文若干篇
 
目前在研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本人承担任务
淮安建设局纵向课题  淮安火车站广场设计经济性评价(2004.3--11),项目负责人。
省重点项目 南京钟山风景区琵琶胡景区设计项目经济性研究(2005.10—2006.3),项目负责人。
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厂房设计项目(2007.10—2008.6),项目参加人。
 
 
 
童艳
 
 
童艳
性 别: 女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国家注册公用设备(暖通)工程师
电 话: 025-83239964
E-mail: njtongyan@njut.edu.cn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中国制冷学会 会员
学习经历:
1990,7~1994,7 重庆建筑大学暖通专业(学士)
2002,9~2005,4 东南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硕士)
2005,9~2010,5 东南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2011,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火灾防排烟;建筑节能;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地源热泵、水源热泵设计技术;
教学情况:
已开设的本科教学课程:传热学(双语)、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空气调节、通风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环境测量等;指导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
已开设的研究生教学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出版书目:
1.《建筑设备》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主编
2.《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6,参编
获奖情况:
1. 2010年,复杂建筑内火灾烟气扩散与控制及安全疏散评价。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
2. 2009年,高层建筑与地铁站火灾烟气控制与安全疏散评价。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3. 2008年,地铁站与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与安全疏散评价。获江苏省建设厅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 2007年,地铁站与高层建筑火灾防烟与安全疏散评价。获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5. 2009年,获南京工业大学“工大集团奖教金”
6. 2007年,获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7. 2006年,获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1) Tong Yan,Shi MingHeng,Gong YanFeng,He JiaPeng.Full scale experimental study on smoke flow in nature ventilation road tunnel fires with shafts[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9,24:627-633 (SCI、EI检索)
2) 童艳,施明恒,茅靳风,钟星灿,龚延风,李铁柱.竖井型公路隧道自然通风过程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9,39(9):61-65
3) 童艳,施明恒,龚延风.竖井型自然通风公路隧道气流与污染问题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28(4):18-22
4) 童艳,施明恒,何嘉鹏.单室火灾烟气运动的双层区域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2008,38(3):449-453 (EI检索)
5) 钟星灿,龚延风,童艳.公路隧道自然通风模型实验相似性研究[J].暖通空调,2008,38(5):13-17
6) Tong Yan,Shi MingHeng. Zonal modeling of hot rooms. Beijing: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Refrigeration.2007,8.
7) 童 艳,何嘉鹏. 双层地铁站台火灾安全性分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4.
8) 童 艳,尤朝阳,邱祖林,阎丽萍. 南京地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前景分析.流体机械.2005,3.
9) 童艳,何嘉鹏,尤朝阳. 双层地铁车站防排烟的数值模拟研究. 暖通空调.2005,12.
10) 童 艳,李兆文,阎丽萍,何嘉鹏.单层地铁站台火灾安全性分析.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7.
 
 
主要科研项目:
1.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垂向组合控制与疏散安全评价研究. 江苏省科技厅 项目主要参加人
2. 城市地铁火灾烟气控制研究  江苏省科技厅  项目主要参加人
3. 节能围护结构传热数值模拟与经济分析  江苏省建设厅 项目主要参加人
4. 透明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的计算  江苏省建设厅 项目主要参加人
5. 南京市龙蟠中路隧道现场火灾实验  南京市建委 项目主要参加人
6. 南京市龙蟠中路隧道通风与火灾模型实验  南京市建委 项目主要参加人
 
 
 
 
 
程建杰
 
程建杰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年4月
技术职称:副教授
职务:暖通工程系副主任
电话:025-83239964
E-mail: cjj-njut@njut.edu.cn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目前担任:江苏省制冷协会 委员
 
学习经历:
1993,7~1997,7 同济大学(学士)
1997,9~2000,3 同济大学(硕士)
2004,9至今     东南大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制冷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建筑节能规划及关键技术、室内空气品质
 
教学情况:
本科教学:自动控制、制冷技术、建筑环境测量等;指导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获得校优秀教学质量奖及青年教师比赛二等奖。
研究生教学:空调制冷系统模拟与优化
 
出版书目:
《制冷技术与装置设计》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参编
 
主要科技成果:
1. 玻璃窗热工参数分析与选型计算, 江苏省建设厅,  项目第二完成人
2. 江苏省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研究,  江苏省建设厅, 项目主要参加人
3. 江苏地区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研究,江苏省建设厅, 项目主要参加人
3. 江苏省建筑节能研究报告,  江苏省建设厅, 项目主要参加人
4. 扬州市建筑节能规划,江苏省建设厅,项目主要参加人
5. 常州市建筑节能规划,江苏省建设厅,项目主要参加人
6. 常熟市建筑节能规划,江苏省建设厅,项目主要参加人
7. 南京市能源规划研究,南京市发改委,项目主要参加人
8. 住宅小区集中供冷供热技术研究,江苏省科技厅,项目主要参加人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第一作者):
1.夏热冬冷地区不同玻璃类型幕墙对建筑能耗影响的模拟分析,《建筑科学》2009.8(中文核心)
2.On Site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Envelopes,6th ISHCAC'2009(ISTP检索)
3. Influence of Glazing o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Its Selections, Cryogenics and Refrigeration-Proceedings of ICCR’2008(ISTP检索)2008.4
4.导热反问题原理辨识均质材料导热系数和体积热容的算法,《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核心收录号:081311170384)
5.节能型复合混凝土小型砌块的热绝缘系数分析,《新型建筑材料》2005.8
6.贮液器除霜的实验研究,《流体机械》2008.10
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快速测试仪辨识算法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8
8.制冷装置的除霜研究,《流体机械》2004.7
 
 
陈丽萍
 
陈丽萍                                            
性 别: 女                
最终学历: 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电 话: 025-83239964 
E-mail:clpjoy@njut.edu.cn
参加何学术团体及职务: 中国制冷学会 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计算流体与传热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污染物扩散研究
 
教学情况:
本科教学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
研究生教学课程:高等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传热学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挥发性污染物在水气交界面上耦合传质的机理研究(51109106),负责人
2.江苏省属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挥发性污染物水体泄漏耦合扩散预测研究(11KJB570001),负责人
3.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高等流体力学,负责人
4.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基金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典型危险化学品水体泄漏移流扩散动力学研究(39714004) ,负责人
5.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攻关课题:
基于GIS、实时气象信息的危化品泄漏扩散事故模拟与应急辅助决策支撑技术研究(2006BAK01B02-03),主要成员
6.横向课题:苏州玲珑湾小区风环境模拟,主要成员
7.横向课题:通风均流器产品化实验研究,主要成员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第一作者):
1.空气源热泵全年能耗分析应用软件的开发
2.空气源热泵风侧换热器上湿空气状态的计算机模拟
3.结霜工况下风冷热泵翅片管蒸发器传热特性分析
4.住宅厨房集中排烟系统的理论计算
5.新型节能墙体砌块热工性能的研究
6.住宅厨房排烟的共用竖烟道的设计方法改进
7.空调冷热源能耗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8.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水体泄漏扩散过程的模拟
9.弯道明渠内危化品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
10.Mathematical Model Research of Mass Transfer across Water-air Interface for  Volatile Poisons.
11.丁坝浑水水流环境下污染物三维数学模型
12.挥发性毒物水气耦合扩散模型研究
13.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ransport of dissolved pollutants around spur dike
14.挥发性污染物水气耦合扩散数值模拟
15.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pollutants transportation in the flow field around a spur dyke
16.Anisotropic diffusion of volatile pollutants at air-water interface
17.风速引起的湍流对挥发性污染物传质的影响
18.挥发性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水-气界面传质的作用
 
 
 
牛晓峰
 
 
牛晓峰,男, 1980年生,博士,副教授。
电 话: 025-83239964
E-mail: newton@njut.edu.cn
 
学习经历:
1996.9~2000.7 河南理工大学 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本科)
2002.9~2008.12 东南大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研究经历:
2009.2~2011.8  香港理工大学 屋宇设备工程学系,Research Associate
2011.6~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 城建学院 暖通工程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节能、低品位热源驱动的制冷空调技术、制冷空调中的传热传质。
 
教学情况:
已开设本科课程:工程热力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高层建筑空调;
已开设研究生课程: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与控制。
 
科研项目:
1.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热泵与溶液除湿复合系统能量匹配动态特性与优化研究. (负责人)
2.香港RGC/GRF项目(5300/11E):Study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Liquid Desiccant System Driven By Heat Pump for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主要成员)
3.香港ECF(Environment and Conservation Fund)项目(22/2008):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a Hybrid Desiccant and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 Applied in Hong Kong. (主要完成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6020):纳米颗粒强化氨水吸收机理研究 (主要完成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6045):磁场强化氨水吸收机理研究 (主要完成人)
 
代表性论文:
1.Xiaofeng Niu, Fu Xiao. Investigation of capacities matching in liquid desiccant and heat pump hybri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2,35(1):160-170 (SCI)
2.Xiaofeng Niu, Kai Du, Fu Xi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the heat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of ammonia-water.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1, 43(5):1164-1168 (SCI)
3.Fu Xiao, Xiaofeng Niu. Comparison study of air mixing modes in liquid desiccant based all-ai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1 (SCI; In press)
4.Fu Xiao, Gaoming Ge, Xiaofeng Niu. Control performance of a dedicated outdoor air system adopting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Applied  Energy, 2011, 88(1): 143-149 (SCI)
5.Gaoming Ge, Fu Xiao, Xiaofeng Niu.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 Liquid Desicc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1, 43(6):1499-1507 (SCI)
6.Liu Yang, Kai Du, Xiaofeng Niu, Yanjun Li, Yuan Zhang. 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surfactant on the preparation and stability of ammonia-water nanoflu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1, 34(8):1741-1748 (SCI)
7.Liu Yang, Kai Du, Xiaofeng Niu, Bo Cheng, Yunfeng J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enhancement of ammonia-water falling film absorption by adding nano-parti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1, 34(3): 640-647 (SCI)
8.Xiaofeng Niu, Fu Xiao, Gaoming G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quid desiccant bas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nder variable fresh air ratios.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0, 42(12):2457-2464 (SCI)
9.Xiaofeng Niu, Kai Du, Fu Xi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ammonia-water falling film absorption i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0, 33(4):686-694 (SCI)
10.牛晓峰, 杜 垲, 胡智慧, 陈 铁. 磁场影响氨水吸收的实验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29(6):919-922 (EI)
11.牛晓峰, 杜垲, 杜顺祥. 磁场作用下垂直管外氨水降膜吸收的模型研究. 化工学报, 2007, 58(6):1483-1488 (EI)
12.Xiaofeng Niu, Kai Du, Shun Xiang Du. Numerical analysis of falling film absorption with ammonia-water in magnetic field.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7, 27(11-12):2059-2065 (SCI)
相关话题/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