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技术教研室教师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 /2013-12-27

 刘强,男,1974年生,湖北洪湖人,硕士学历,建筑技术教研室主任

 
担任主要课程:
建筑物理、建筑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节能建筑、居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室内音质设计
主要获奖:
指导学生获2007年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论著:
建筑物理,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2005.4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1.双层表皮在准低温储粮设计中的运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05);
2.金陵机械制造局旧址内近现代工业建筑遗存及其修缮再利用,《建筑与文化》:2011(09)
3.形与声的集约—徐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楼设计,《建筑与文化》:2011(04);
主持及主要参与的工程实践:
1.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加速器机房及放疗楼建筑设计
2.南京宝庆连锁珠宝产业园规划及建筑设计
3.宁海中学体育馆室内音质设计
4.徐州幼师音乐厅室内音质设计
5.中储粮淮安直属库准低温储粮粮库设计
6.句容万宏天源城二期规划及建筑设计等
   
雷英  讲师
担任主要课程
建筑制图、建筑技术类
论文
多篇关于制图及施工技术类文章
科研
江苏省农科院主楼
江苏省人民医院外科大楼
南京旅游学院
江阴大桥公安局
蓝丰生化(上市公司)硫磺制酸及余热发电工程等
   
  许燕明
   
 
 
陈瑜,女,1977年生,江苏人。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术背景:
1995.09-1999.06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09-2003.06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07-2000.08 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2003.07-迄今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执教担任课程: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专业英语、建筑构造、房屋建筑、建筑概论、建筑结构选型
研究方向: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灾和房屋修复加固
论文:
[1] Seismic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buildings built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in Nanjing.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2011.
[2]某老礼堂建筑的抗震鉴定.建筑技术,2010(9)Vol.41.
[3]某民国中央宾馆的抗震鉴定.特种结构,2010(1) Vol.27.
[4]线性和非线性粘滞阻尼支撑减震效果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Vol.31.
[5]某民国老文物库房建筑的抗震鉴定.结构工程师,2009(5)Vol. 25.
[6]从附加柱轴力探讨斜置阻尼支撑的布置原则.江苏建筑,2009(4).
[7]关于黏滞阻尼支撑对高层建筑的适用性研究.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12).
[8]关于现浇楼板裂缝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安徽建筑,2009(6).
[9] 关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抗震概念设计的教学研究.华中建筑.2009(12)Vol.27
[10] 结合建筑设计与构造教育的整合谈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华中建筑.2009(11)Vol.27
[11]关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8(23).
[12]从建筑构造谈《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国西部科技.2008(11)Vol. 7.
[13]关于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Vol.4教学研究专刊.
[14] Research on the velocity exponent of viscous damper.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New  Frontier and Research Transformation,2004.
专著:
[1]《建筑结构与选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江苏省建筑节能技术指南》.冶金出版社,2007.( 参编)
完成课题:
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完成江苏省建设厅科技项目3项;
江苏省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项目2项;
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1项;
江苏省各房屋安全鉴定处项目多项;主持校级教改和科研项目3项。
获 奖:
《建筑结构》获校级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
《建筑结构》课件获第三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优胜奖
《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获校级精品课程
   
 
 
周扬,女,1981年生,江苏徐州人,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生。
担任主要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
主要获奖:
1指导学生获2007年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2指导学生作业“南京1912街区外部空间认知与分析” 获2008年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奖;
3指导学生作业“经典建筑解析——罗比住宅”获2008年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奖;
4指导学生作业“小桃园茶室设计”获2011年Autodesk杯全国建筑院校优秀作业奖;
5作为主要参与人制定的一年级教案获2011年Autodesk杯全国建筑院校优秀教案奖。
学术研究:
主持参与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基金项目。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建筑学报》、《华中建筑》、《国际城市规划》、《规划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作为第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论著:
[1] 空间链接——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约37.5万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8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1] 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必要性的研究,《华中建筑》:2008(07);
[2] 集约型居住综合体的设计方法研究,《华中建筑》:2009(07)
[3] 论印度管理学院设计中折射出的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建筑与文化》:2011(08);
[4] 谈”外部环境认知”课程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设置.《华中建筑》:2011(10);
[5] 《浅谈我国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以北京“当代MOMA”社区规划设计为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4)
[6] 对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探讨,《建筑学报》:2009(S2)
[7] 谈交通建筑综合体中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以日本京都车站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010(06)
[8] 浅谈“生态型”生命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以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地块发展策划与规划设计为例,《华中建筑》:2011(03)
主持及主要参与的工程实践:
1.  南京市尧新路佳和商业综合楼设计方案研究
2.  合肥至大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
3.  滁州城南新区龙蟠河公园规划设计
4.  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地块发展策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
5.  南京市新街口128号地块高层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
6.  马鞍山东湖瑞景小区规划设计
7.  池州市大渡口开发区城市概念设计
8.  池州市滨江老港口区城市设计研究
9.  南京聚宝山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10. 江苏双沟下草湾旅游服务(生态园)综合楼设计方案等
   
 
沈晓梅,女,1981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讲师
简历:
1999年-2004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
2004年-2007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7年至今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工作;
担任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论文专著:
《地域性建筑造型初步研究》,2011-06,山西建筑杂志;
获奖:
2009年指导作业“茶室设计——茗”在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被评为优秀作业;
2011年负责编写的教案《环境&空间——景区茶室设计》在AUTODESK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案;
   
程佳佳,女,(1980.10-  ),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博士,现任教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主要关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近3年来主持完成省级纵向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纵向科研3项,省级纵向课题3项,翻译国外著作1本,发表论文10篇。同时完成设计项目20余项。
近3年主要项目:
1.项目负责人,苏南地区人均体育用地研究,江苏省体育局,2011.9
2.项目负责人,南京市高淳县砖墙镇总体规划及三和村保护性规划,高淳县政府,2011.4
3.项目技术负责人,南京市高淳县“万顷良田”农民安置规划,高淳县政府,2010.8
4.分项目技术负责人,京杭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2010.6
5.分项目负责人,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南京市规划局,2010.5
6.分项目负责人,南京市鼓楼区总体规划,南京市规划局,2010.5
7.分项目负责人,南京市玄武大道环境整治规划,南京市住建委,2010.7
8.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徽吴敬梓儒林大观园概念性规划,全椒市文化局,2010.12
9.项目技术负责人,盐城盐文化旅游园概念性规划,盐城市文化局,2010.12
10.主要成员,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05-2025),安徽省文化厅,2010.4
11.主要成员,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规划局,2010.3
12.主要成员,南昌市李瑞清故里——杨溪李家村教育遗产保护规划,进贤县文化局,2009.9
   
  倪震宇,男,1979年10月生,籍贯江苏省靖江,讲师
简介:
1999年9月至2004年6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学习,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学习,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2011年3月至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博士在读。
2008年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工作。
担任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构造》、《房屋建筑学》、《生态建筑》
研究方向:
传统聚落空间与人类学、建筑设计方法、绿色生态建筑、建筑构造
论文:
《浮石寺中不同标高空间的组织》(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年12月/总148)
《江苏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城市建筑2007年9月 总36期)
   
 
 
姜雷,男,1982年生,江苏盐城人,讲师
简历:
2001年—2006年就读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2009年就读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
担任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概论、建筑构造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
论文专著:
历史环境与建筑创作的和谐发展,山西建筑,2009(5)
传统与现代的演绎—现代室内设计的中式表情,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2)
工程实践:
连云港东海东方体育城规划设计
宁海第一职业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
中国农业银行宿迁分行办公大楼建筑设计
连云港大伊山风景区东侧商业街规划设计
昆明市盘龙区青少年宫建筑规划设计
昆明市盘龙区人武部大楼建筑设计
昆明市盘龙区档案馆建筑设计
   
  杨小山,男,1981年7月生,土家族,湖南凤凰人,博士,讲师
学术背景:
1999.09-2003.06:湘潭大学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6.09-2009.06: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9.09-2012.1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0.11-2012.07: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在德国美因茨大学(University of Mainz)地理系城市气候研究组学习
工作经历:
2003.07-2003.12:中建五局三公司,任助理工程师
2004.01-2006.08:广州地铁设计院,任助理工程师
2013.04-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任教
学术兴趣与研究方向:
建筑热工与节能,城市气候,绿色建筑设计、技术与评价
教授课程:
建筑物理,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热环境的仿真设计
主要论文:
(1)Xiaoshan Yang, Lihua Zhao, Michael Bruse, Qinglin Meng. Evaluation of a microclimate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different ground surfac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3(60): 93-104. (SCI)
(2)Xiaoshan Yang, Lihua Zhao, Michael Bruse, Qinglin Meng. An integrated simulation method for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urban environments.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2(54): 243-251.(SCI)
(3)Xiaoshan Yang, Lihua Zhao, Michael Bruse, Qinglin Meng.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microclimate on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by co-simulatio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V121-126): 2860-2867.(国际会议,ISTP和EI)
(4)王静, 赵立华, 杨小山. 南方档案馆建筑绿色设计方法初探——深圳档案馆创作有感. 华中建筑, 2010(7): 81-82.
(5)冯小恒, 赵立华, 杨小山, 张宇峰, 孟庆林. 室外热环境低空红外遥感观测方法研究. 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2010 年5 月7 日至8 日, 中国南京.
(6)Lihua Zhao, Xiaoshan Yang, Qinglin Meng. Microclim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types in south China: measurements and simulation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Climate (ICUC-7), 29th June-3rd July 2009, Yokohama, Japan.(国际会议)
(7)Yang XS, Zhao LH, Meng QL. Effects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on surface-ai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Guangzhou. 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EERB-BEPH 2009), 29th -31st May 2009, Guilin, China.(国际会议,ISTP)
(8)杨小山, 赵立华, 孟庆林. 广州亚运城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方案分析. 建筑科学, 2009. 25(2): 80-83.
研究项目:
(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对建筑能耗影响的模拟方法研究” (2010-2012),主要参与人
(2)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多尺度气象模型在亚热带城市热环境中的验证与应用”(2010-2011),主要参与人
(3)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课题“节能软件对比评价分析”(2009-2010),主要参与人
(4)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亚热带室外空间热环境调节机理与应用基础”(2008-2011),主要参与人
(5)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广州亚运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2008-2009),主要参与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合作项目“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环境现代实验方法与应用基础研究”(2008-2010),主要参与人
工程实践:
(1)深圳格兰云天大酒店,建筑节能设计优化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建筑节能设计
(3)武汉中山舰博物馆,建筑节能设计
(4)广州亚运城运动员村和技术官员村,建筑节能设计
(5)广州歌剧院,建筑节能设计
(6)潮汕机场,室内空气流场模拟分析和建筑节能设计
(7)佛山科技馆&青少宫,建筑物理环境模拟、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咨询
(8)南阳新闻中心,室外热环境模拟和建筑节能设计
(9)南京河海大学综合体育馆,建筑节能设计
(10)广州云山锦绣小区,绿色建筑设计咨询
(11)佛山星耀广场,绿色建筑设计咨询
(12)武汉中央文化区秀场,绿色建筑设计咨询
联系方式:
Email:190880951@qq.com
相关话题/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