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生代蜻蜓总目化石研究取得系列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蜻蜓总目包括绝灭的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现生的蜻蜓目。它们属于中-大型昆虫,是征服天空的先驱者之一,也曾出现过翅展超过半米的“空中巨无霸”。由于蜻蜓飞行能力强,扩散快,分布较广,因而对于蜻蜓总目化石的研究有助于对比地层以及评估重要地质和生态事件对昆虫演化的影响。但蜻蜓体积较大,数量较少,保存在化石中的记录则更少。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中生代研究团队与香港大学合作,对我国陕西三叠纪、新疆侏罗纪、内蒙古和辽西白垩纪地层,以及缅甸白垩纪琥珀中的蜻蜓总目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建立1新亚科6新属11新种,涉及蜻蜓总目11个科。这些研究为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以及蜻蜓目的起源、演化和辐射提供了新的证据。

  代表性发现主要包括:

  1、报道了我国首枚三叠纪原蜻蜓目化石。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中发现的蜻蜓化石大多采自中侏罗统–下白垩统,目前尚未有三叠纪蜻蜓化石记录。近年来,研究团队在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发现了一枚原蜻蜓目化石,代表该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该化石属之前仅记录于吉尔吉斯斯坦拉丁期–卡尼期Madygen组。结合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证据,科研人员将铜川昆虫群的时代限定在中三叠世拉丁期。

  2、报道了我国首枚早侏罗世早期蜻蜓目化石。该化石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中部,其时代为辛涅缪尔期最早期。该属之前仅记录于英国早辛涅缪尔期地层,表明该属可能在上述两地区存在紧密的交流。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准噶尔盆地位于北纬60°,而英国位于北纬30–40°,两地相隔较远。该属在两地的出现表明三叠纪末灭绝事件对于间翅亚目蜻蜓的影响微弱,或者该类化石在侏罗纪最早期出现了快速的辐射。

  3、蜻蜓目灭绝科Stenophlebiidae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Stenophlebiidae曾广布于德国、西班牙、英国、法国、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的侏罗系–白垩系,仅1种记录于我国内蒙古下白垩统。发现于辽西下白垩统的单型属Liaostenophlebia yixianensis Zheng et al., 2016因独特的翅脉特征而成为该科一新属。Stenophlebia 属在该科中多样性最高,但之前仅记录于欧洲的上侏罗统,发现于辽宁北票下白垩统的新种(S. liaoxiensis Zheng et al., 2016)扩展了该属的分布和时代延限。

  4、缅甸琥珀中蜻蜓和豆娘化石研究取得新进展。晚白垩世最早期的缅甸琥珀也保存有大量立体保存的昆虫化石,但其中的蜻蜓目化石在2010年以前尚无研究和报道。近年来,随着缅甸虫珀的大量发掘,现生蜻蜓目三个亚目的代表成员均已发现,并以均翅亚目(豆娘)为主。

  其他主要成果包括:报道了第二枚白垩纪琥珀中的蜻蜓化石;报道了现生歧蟌科(Hemiphlebiidae)一新属新种,该种为缅甸琥珀中蜻蜓目化石中优势种,已有50余枚标本被发现;报道了现生扁蟌科(Platystictidae)一新种,将扁蟌科起源追溯到晚白垩世早期的缅甸热带雨林地区,并修订了Mesosticta属的特征;报道了现生环蟌科( Perilestidae)一新属新种,代表首次化石记录,将环蟌科起源追溯到晚白垩世早期;报道了扇蟌科(Platycnemididae)一新种;报道了灭绝科 Dysagrionidae一新亚科和两新属,新亚科具有独特盘室,有助于我们了解豆娘翅膀的演化。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含已接收)在国际地学期刊Geological Magazine,Journal of Paleontology,Cretaceous Research,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Comptes Rendus PalevolAlcheringa等杂志上。

  论文详细信息:

  Zheng, D.R., Nel, A., Wang, B., Jarzembowski, E.A., Chang, S.-C., Zhang, H.C. (in press). The first Triassic “Protodonatan” (Zygophlebiidae) from China: stratigraphical implications. Geological Magazine, http://dx.doi.org/10.1017/S0016756816000625.

  Zheng, D.R., Zhang, Q.Q., Jarzembowski, E.A, Zhou, Z.C., Chang, S.-C., Wang, B., Nel, A. (in press). New damselflies (Odonata: Zygoptera: Hemiphlebiidae, Dysagrionidae) from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Alcheringa: 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http://dx.doi.org/10.1080/03115518.2016.1164402.

  Zheng, D.R., Jarzembowski, E.A., Chang, S-C., Wang, B. (in press). A new true dragonfly (Odonata, Anisoptera, Gomphaeschnaoidini) from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 http://dx.doi.org/10.1016/j.pgeola.2016.07.006.

  Zheng, D.R., Wang, B., Chang, S-C. (in press). Palaeodisparoneura cretacica sp. nov., a new damselfly (Odonata: Zygoptera: Platycnemididae) from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Comptes Rendus Palevol, doi: 10.1016/j.crpv.2016.08.005.

  Zheng, D.R., Nel, A., Wang, B., Jarzembowski, E.A., Chang, S.-C., Zhang, H.C., 2016. A new damsel-dragonfly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northwestern China and its palaeobiogeographic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90 (3): 485–490.

  Zheng, D.R., Wang, H., Jarzembowski, E.A., Wang, B., Chang, S.-C., Zhang, H.C., 2016. New data on Early Cretaceous odonatans (Stenophlebiidae, Aeschnidiidae) from northern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67: 59–65.

  Zheng, D.R., Wang, B., Jarzembowski, E.A., Chang, S.-C., Nel, A., 2016. Burmadysagrioninae, a new subfamily (Odonata: Zygoptera: Dysagrionidae) from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Cretaceous Research, 67: 126–132.

  Zheng, D.R., Zhang, Q.Q., Chang, S.-C., Wang, B., 2016. A new damselfly (Odonata: Zygoptera: Platystictidae) from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Cretaceous Research, 63: 142–147.

  Zheng, D.R., Wang, B., Jarzembowski, E.A., Chang, S.-C., Nel, A., 2016. The first fossil Perilestidae (Odonata: Zygoptera) from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Cretaceous Research, 65: 199–205.

  Zheng, D.R., Nel, A., Wang, B., Jarzembowski, E.A., Chang, S.-C., Zhang, H.C., 2016. The first Early Cretaceous damsel-dragonfly (Stenophlebiidae: Stenophlebia) from western Liaoning,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61: 124–128.

  Zheng, D.R., Nel, A., Wang, B., Jarzembowski, E.A., Chang, S.-C., Zhang, H.C., 2016. The discovery of the hindwing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dragonfly Sinaktassia tangi Lin, Nel & Huang, 2010 (Odonata, Aktassiidae) in northeastern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61: 86–90.

相关话题/昆虫 新疆 陕西 内蒙古 辐射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白垩纪琥珀中发现系列昆虫伪装行为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昆虫演化出不同的伪装术,例如拟态、保护色。其中,极少数昆虫可以主动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材料遮盖体躯,达到伪装效果(覆物行为)。覆物行为是昆虫伪装术中最奇特、最复杂的一类,需要昆虫同时具有辨别、采集、携带材料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形态学适应。该行为的化石证据极其稀少,因此我们对该行为的早期演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雨含果:一种来自中国内蒙古中侏罗世的独特的被子植物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家、现代植物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化石能为探索这一科学问题提供可靠的实际资料。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等在英国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Biology)上报道了来自中国内蒙古中侏罗世的被子植物化石----道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古昆虫研究揭示昆虫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的过渡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黄迪颖研究员联合法国、德国、黎巴嫩等国的科学家对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一类形态独特的小昆虫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类昆虫叫古啮虫(Archipsyllidae),它们在1.6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就频现身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地质年代,它的构造特征与现代啮虫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内蒙古西部发现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早白垩世,伴随劳亚大陆的解体,在欧亚大陆的东部形成了一个以热河生物群为代表的陆地-淡水生物地理区系。热河生物群中除了带羽毛的恐龙外,还出现了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大量无脊椎动物等现代生物群的早期类群。该生物群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生物面貌区别比较明显,早期阶段分布局限,中、晚期阶段分布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中泥盆世地层发现最早的石松类球茎状根系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石松类植物是我国泥盆纪植物群中的优势类群。新疆中泥盆世植物群近年来发现与报道了多种类型的石松类植物,既有全球广布型的低矮草本石松,也有乔木状的石松,这些乔木状石松植物可能构成了我国中泥盆世森林的重要冠层植物,也是泥盆纪重要的成煤植物。  根的形态是石松类植物重要的分类与鉴别特征之一,不同类型的根系特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准噶尔盆地首次发现晚三叠世诺利期化石木材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全球中生代化石木材大多集中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三叠纪的木化石则比较少见。我国西北地区亦是如此,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正式报道的木化石几乎全是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木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无论是在古植物学还是在古气候学上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南京古生物所“准噶尔盆地三叠纪地层研究”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酒泉盆地首次发现直翅目昆虫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未统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采集了大量昆虫化石。这些标本不仅为昆虫区系和古生态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缅甸琥珀中发现昆虫育幼行为的直接证据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育幼行为是动物双亲对自己的卵及幼仔的照顾行为,可以提高子代成活率。该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中,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等。由于动物的行为证据很难保存为化石,我们对古代育幼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  昆虫是生物界最丰富的类群,育幼行为在昆虫中广泛存在,其起源也可能非常古老。但昆虫行为学的化石证据本身就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热河生物群及缅甸琥珀直翅目昆虫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短脉螽总科(Elcanoidea)是直翅目昆虫中已经绝灭的一个类群。其系统发育关系一直缺少详细研究,至今分类位置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分歧,该类群早先被认为是螽斯亚目的基干类群,后有学者认为它是蝗亚目的祖先类群。该类群最早发现于英国普尔贝克灰岩层;而该地也是短脉螽类昆虫研究最为详细的地区。琥珀中保存的短脉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巴楚地区晚奥陶世生物礁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生物礁建造模式从偏重于对生物礁具体例证的剖析发展到对造礁演化历史和古地理模式的理论综述已持续百余年。厘定造礁群落结构更新和海陆分布格局、古气候、海水化学成分等古环境背景是探讨生物礁建造模式的基础。早-中奥陶世以小型菌藻类形成的藻丘为主,中-晚奥陶世之交,后生动物如苔藓虫、珊瑚、层孔虫等大量出现并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