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栩栩如生:科学家复原5亿年前寒武纪豌豆形球接子三叶虫模型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化石网报道)据新浪科技(任天):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一种5亿年前的古生物进行了复原。在复原模型中,可以看到这种古老节肢动物的丰富细节,包括软组织的形态。
  这是一种三叶虫类,属于球接子目(Agnostida),学名为豌豆形球接子三叶虫(Agnostus pisiformis)【原报道译为“舟形球节子三叶虫”,实际为“豌豆形球接子三叶虫”,南古所注,下同】,其化石发现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尽管这种三叶虫活体的长度大约只有1厘米,但它们的化石被极为完好地保存在页岩和石灰岩中,科学家因而得以详细了解它们的解剖学特征。  

  研究者之一、瑞典隆德大学的地质学教授马茨·E·埃里克森(Mats E。 Eriksson)说:“化石细节的完好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掌握它们的全部解剖学特征,反过来又有助于解释它们的生态学和生活模式。”埃里克森等人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地球科学综述》(Earth-Science Reviews)期刊上。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豌豆形球接子三叶虫的幼虫通过多次蜕壳和外骨骼再生过程发育为成虫。它们的身体有两块盾板,在蜷曲起来的时候就像贝壳一样,具有保护作用。科学家对这种海生节肢动物的生活模式知之甚少,推测它们可能是从海水中撷取有机物质作为食物。  
  对今天的科学家而言,这种奇特的寒武纪生物也可以作为指准化石(index fossil)。指准化石是指一些只出现于一段特定时期的化石,能用来推知所处地层的地质年代。换句话说,如果某种指准化石出现在一个岩层中,那岩层的年代就确定无疑了。  
  丹麦10Tons工作室的艺术家制作了豌豆形球接子三叶虫的生活模型。制作过程十分艰辛,还涉及到许多道手工制作工序,用黏土和蜡制模,用硅材料浇铸。最终的成品用半透明的硅质制成,大小相当于一个餐盘——比真实的个体大得多,但也更容易看清楚解剖构造。艺术家们制作了三个模型,一个呈部分打开的状态,模拟这种三叶虫游泳时的可能姿势;另一个则蜷曲起来,显示外骨骼如何起到保护作用;他们还做了一个扫描显微电镜下的形态模型。  
  研究人员和艺术家们希望他们的作品能参与一个寒武纪海洋奇异动物的巡回展览。在论文中,他们将寒武纪称为“地球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期之一”。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约5.41亿到4.88亿年,当时地球上首次诞生了带硬壳的动物(更容易形成化石),并且数量繁盛,形态各异,被称为动物演化史上的大爆发时期。今天地球上主要的动物类群都是在寒武纪出现的,包括人类所属的脊索动物。
  
  真实的豌豆形球接子三叶虫化石 

 

  豌豆形球接子三叶虫可以作为指准化石。上图是艺术家们制作的模型,大小相当于一个餐盘,而真实生物只有1厘米大小。
相关话题/艺术 生活 动物 论文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