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薛逸凡一个人的毕业照与化石保护者的一声叹息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化石网报道)据科技日报:因为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连同毕业照上的学生都成了网红。网红引发的不仅仅是网友的留言吐槽,还有化石保护者的一声叹息。
    10月11日,在湖北宜昌举行的“国际化石日”化石保护论坛上,不少化石科研、保护人士话里话外都回避不了一个问题:化石这么重要,为何研究化石的人那么少,保护化石的人才更少?
    化石有多重要?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的话说就是:“化石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们知道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化石还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国民经济工作地质先行,地质工作找矿先行,化石则是找矿的重要基础材料。”
    那么,化石研究与保护人才有多缺?“我是2005年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毕业的,那一届60个毕业生现在还从事地质古生物工作的也就两三个。”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李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说到底还是挣不来钱,搞化石保护是需要情怀的。”李飞所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同类展馆中运行比较好的,也有事业编制,但是仍然难以引进高素质的化石保护专业人才。
    记者了解到,因“一个人的毕业照”而成为焦点的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被称为“六代单传”,因为每届只有一个毕业生,是名副其实的“高冷”专业。在中国地质大学,虽然伴随着扩招,地质学专业人数比李飞在校时有所增加,但从全国来看,开设古生物专业的院校仍然屈指可数。
    近几年,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进入低谷,与矿产开发相关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就业前景也不被看好,这就更加剧了人们对这些专业的敬而远之。
    王丽霞认为,化石研究与保护有它的专业性,不懂专业的人就没办法把这项工作扎实地搞好,不是出台几个管理办法就能达到保护的目的,首先还要解决人的问题。
    在研讨中科技日报记者发现,专业人才缺乏的背后,还暗藏着各地对化石开发的躁动,说到底还是对化石专业性的漠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提升,化石的价值也逐渐被地方政府所认识到。“过去当地老百姓把猛犸象骨入药,把象牙当小孩玩的兵器和栓马桩,全国各地都去青冈收购猛犸象化石,可就是没有人研究。”黑龙江省青冈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丁襟友说,最近几年,县里不仅出台了保护办法,成立了保护机构,而且也开始借化石搭台,让经济唱戏。
    王丽霞也告诉记者,现在博物馆越办越多,包括各类化石博物馆在内,全国每一天半就有一个博物馆诞生,“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化石博物馆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有些博物馆该不该建、怎么建都需要仔细研究。”
    专家告诉记者,大型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宜就地建设化石遗址保护博物馆,因为北方地区四季温差太大,化石极易自然风化。但是,我国北方有多个城市在发现化石后,不顾专家建议大规模发掘,将其作为地方旅游名片,导致某些化石几年时间就发现了严重的风化,这在化石专业人士看来就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看不懂,不好玩,没意思。”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后,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研究发展中心张静明研究员曾在中小学生中做过科普类博物馆的调查,他发现博物馆的内容建设往往比较呆板,不利于科普传播。
    专家建议,在化石博物馆逐步向公众免费开放后,应承担起化石保护和科普传播的双重职责,加强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化石保护的技术支撑单位;同时,加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通过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科学知识传播出去,也为博物馆增添造血功能。
相关话题/博物馆 工作 传播 毕业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