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美国科学院学报》:异时发育退化才是导致鸟类牙齿丢失的直接原因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化石网报道)据科技日报(姜靖):众所周知,所有现生的鸟类都没有牙齿,它们各自进化出不同形状的喙,以适应不同的取食需求。不过,化石记录表明,早期鸟类和它们的祖先兽脚类恐龙一样嘴里都是长满牙齿的。以往科学界对现生鸟类喙的发育过程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鸟类牙齿丢失的原因却一直众说纷纭。
那么,鸟类到底是如何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把牙给弄丢了呢?
9月2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最新成果称,在窃蛋龙类和基干鸟类中发现了牙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丢失的现象,并指出牙齿的异时发育退化才是导致鸟类牙齿丢失的直接原因。
鸟类没牙齿,是为了减重还是基因突变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烁博士9月26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类对鸟喙形态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达尔文在随“贝格尔号”进行环球航行时,注意到了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具有不同的形态的喙,可以帮助它们适应不同的食性并占据不同的生态位。虽然达尔文将这一发现作为支持物种进化的有力证据写入了《物种起源》,但他并没有回答鸟类牙齿如何丢失的问题。
最早关注鸟类牙齿丢失问题的可能是荷兰古生物学家海尔曼,他在1927年出版的一本名为《鸟类起源》的书中提到:“最早的鸟类有牙齿,但是后来鸟类长出了角质喙,因为角质喙代替了牙齿的功能,牙齿不再使用,所以就掉光了。”虽然海尔曼并没有回答鸟类的牙齿是怎么掉光的,但此后的整个20世纪似乎没有人对这一所谓的答案产生过疑问。20世纪50年代,甚至有人进一步提出,鸟类牙齿丢失是为了减轻体重,从而更利于飞行。
“为了获得一个功能而失去或得到一个器官,在演化上是很难实现的,这好比人类想飞上天,但从来不会长出翅膀。”王烁说,不过,当时并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需要证据,彼时全世界发现的早期鸟类化石都非常稀少,由于标本有限而且相当破碎,人们根本无法系统推测早期鸟类到底长什么样儿,也不清楚长牙的早期鸟类究竟只有始祖鸟还是所有的早期鸟类都长牙。”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对此并无更多探讨。直到2014年底,有学者在分析了数百种没有牙齿的现生脊椎动物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提出:鸟类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与牙齿发育相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实际上,大多数早期鸟类都是长牙的,只不过长得不是很整齐,有些丢失前面的几颗牙,有些丢失后面的几颗牙。牙齿只要能生长就说明早期鸟类与牙齿发育相关的基因并没有发生突变,而是某些其他的原因导致鸟类牙齿的丢失。因此从那时候起,我就怀疑这些学者的观点可能是站不住脚的。”王烁说。
牙齿长丢了,是否缘于异时发育退化
去年12月22日,王烁研究团队就曾报告称,他们在新疆发现了一种幼体长牙、成体无牙的恐龙——难逃泥潭龙。这种恐龙刚出壳时,幼体嘴里至少有42颗牙,到了半岁时就只剩下34颗,而到了接近一岁时牙就全部丢光了。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恐龙中观察到牙齿长丢了的现象。为此,他们试图从中探析鸟类牙齿丢失之谜。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牙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丢失的现象在窃蛋龙类和基干鸟类中同样存在,并且在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牙齿异时发育丢失的时间不断提前。研究小组称,这说明牙齿的异时发育退化才是导致鸟类牙齿丢失的直接原因。
所谓异时发育,就是发育的时间和速率发生的改变。我们看到的动植物的很多特征都是异时发育的结果。王烁举个了通俗的例子,比如雄狮长有鬃毛,雌狮则没有。这是因为在这个特征上雄狮比雌狮多走了“一步”。在王烁看来,对于鸟类的牙齿丢失而言,相对其祖先兽脚类恐龙不是多走了一步而是少走了一步。
鸟类的祖先恐龙是有牙齿的,但是有那么几种恐龙,第一代牙齿还出现,随后的几代牙齿慢慢就不长了,取而代之的是角质喙慢慢长出来了。最初长牙的基因没有突变丢失,而是慢慢关闭了。作为一个新出现的器官,角质喙慢慢取代了牙齿的功能,成为了鸟类取食的重要器官。此后,作用于牙齿发育基因上的自然选择压力逐渐减小,这些基因开始发生突变。这说明科学家们在现生鸟类中发现的基因突变是鸟类演化后期才出现的现象,而真正导致早期鸟类牙齿丢失的原因来自异时发育。“人类现有的技术还不能直接检测鸟类化石上残留的遗传物质,因此要想回答鸟类的牙齿是如何丢失的问题,还必须借助古生物学证据。”王烁说。
恐龙掉牙关鸟啥事,最新研究靠不靠谱
那么,问题来了。恐龙牙齿丢失关鸟类喙的演化什么事儿?新研究真的就这么靠谱吗?
王烁解释说:“目前的证据普遍支持兽脚类恐龙是鸟类的祖先,因此要研究鸟类起源以及鸟类重要特征的起源,就先要知道鸟类的祖先身上发生过什么。这一点就好比我们想知道人类的起源,就需要研究猩猩一样。”
而且王烁认为,相比以往对于鸟类牙齿丢失的假说,这一新的发现更有说服力。首先,王烁研究小组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特征相关性分析发现,牙齿的丢失与角质喙的发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往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不仅控制着牙齿发育,也参与角质喙的发生过程。通过发育生物学实验证实,这一信号通路表达的上调在引起牙齿发育中断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角质喙的生长——这一结果第一次阐明了牙齿异时发育退化可能的机制。
其次,从泥潭龙到窃蛋龙再到早期鸟类都存在这一现象,说明牙齿的异时发育丢失是脊椎动物牙齿演化常用的一种“手段”。
因此,王烁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多条证据链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演化发育生物学、大数据分析等分析手段获得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这一工作标志着鸟类牙齿如何丢失这个困扰科学家们将近一个世纪的科学问题或许最终得到了回答。
相关链接
为什么一些鸟看上去好像有牙
鸟类有牙齿吗?任何一位生物学家都会回答:绝对没有。然而很多人宣称自己看到了鸟类的牙齿,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灰雁,你会发现,它们上下喙的外部边缘是锯齿状的,这样的构造能让灰雁轻松地咬断嫩枝和青草。不过,这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齿,科学家称之为齿状喙。
还有很多鸟类口中都有或大或小、高低不平的刺,这些倒刺向后伸出,貌似牙齿,可以确保吃下去的东西不会吐出来。当然,这也不能算是牙齿。
此外,除了几维鸟,所有鸟类都在颅部前端有一个很小很尖的凸起,叫做卵齿,是用来划破蛋壳求得新生的。当幼鸟破壳之后,卵齿很快会脱落或者被吸收掉。尽管被称为卵“齿”,但这个构造其实只能算是角或者骨刺。
相关话题/基因 人类 鸟类 牙齿 过程
太阳大气中磁场及相关物理过程研讨会顺利召开_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大气中磁场及相关物理过程研讨会于6月14-16日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紫台青促会“西天取经论坛”第七期,同时也属于“中国太阳物理青年学者研讨会”系列,由太阳高能及相关物理过程研究团组赵洁博士组织,共有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紫台等 ...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稳定性同位素示踪DNA/RNA-SIP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研讨会暨培训班_南京土壤研究所
(2016年5月29日-2016年6月2日)主讲人:王琼、柴本立、贾仲君、JimCole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生态学中心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对象: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培训内容: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微生物群落DNA/RNA培训内容:纯菌株基因组拼接与注释、土壤组学、全转录组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方法与展望”青年学术论坛在南京土壤所召开_南京土壤研究所
10月31日至11月1日,“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方法与展望——青年学术论坛”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召开。来自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等单位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肥料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与损失阻控机制”召开启动会_南京土壤研究所
10月18至1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项目“肥料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与损失阻控机制”在南京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与学术研讨会。江苏省科技厅及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管领导,项目专家组成员,各课题研究骨干和研究生共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硝态氮同化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田土壤硝态氮的径流和淋溶加据了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其根源在于施入的铵态氮肥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变成了易流失的硝态氮。因此,控制土壤中硝态氮的产生和累积是减少氮素损失的关键措施之一。已有研究发现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可以抑制硝态氮产生和淋洗,但硝化抑制剂亦会增加氨挥发损失并造成土壤有机污染。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长期施用粪肥土壤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中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可以在土壤、水体及空气等不同环境介质中持久残留、传播和扩散,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ARGs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关注热点。施用畜禽粪便被认为是农田土壤中ARGs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以上结论大多基于短期调查,缺乏长期施肥的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面源污染防治:从过程控制到生态系统服务区域集成_南京土壤研究所
面源污染的形成与产生主要受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面源污染产生的本质为污染物(氮磷等)在土壤及水体间的迁移转化。传统的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保护性耕作等减源技术,生态沟渠、生态干渠等过程拦截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再处理等末端治理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均建立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青藏高原草毡表层形成过程与功能研究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草毡表层(matticepipedon)是青藏高原及部分高山地带独特的由土壤物质与活/死根交织缠结而成的毡状表层,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形态特征和发生过程的综合体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考虑其在我国青藏高原分布广泛,在国际土壤分类领域首次将其划为诊断表层,赋予其重要的土壤发生分类学地位,但对其形成机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水稻土大气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过程机制研究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准确估算温室气体CH4的氧化量(汇),既是各国政府全球变化履约的关注点,也是全球变化生物学的研究难点。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甲烷(CH4)浓度极低,仅为百万分之二不到(1.84ppmv),难以支持微生物生存生活。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目前尚未可知、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唯一生物汇。 经过近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蚯蚓富集土壤汞的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尽管汞能沿陆生食物链放大,但汞在陆生无脊椎动物的富集过程尚不清楚。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底栖生物,被视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最近,南京土壤研究所周东美课题组党菲副研究员运用活体暴露实验和体外萃取实验研究了土壤性质和蚯蚓消化过程对汞(尤其是甲基汞)富集的影响。 蚯蚓暴露于六种不同类型的汞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