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地表水质污染最为严重,这与上述区域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及高人口密度相对应。各监测点COD与对应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城市不透水面和农田)、GDP及人口密度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 0.001)。地表水DO显著上升,而COD和NH4+-N浓度则显著下降,特别是单位GDP的地表水COD及NH4+-N浓度近十年来呈指数函数下降,意味着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较明显的转变,单位GDP污染物发生量显著下降,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显著下降,当前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也表明过去十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的投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今后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和参考。

图1 全国145个国控监测点2006-2015年平均水质类别(a-d)以及主要水环境参数溶解氧(DO,e)、化学需氧量(COD,f)及氨氮(NH4+-N,g)的空间分布

图2 全国145个国控监测点2006-2015年主要水环境参数DO、COD及NH4+-N逐周(a)和逐年(b)变化以及单位GDP的地表水COD及NH4+-N浓度逐年变化(c)

图3 2000-2014年我国河流> 11万公里区段内平均水质类别(a),环境修复投入(b)及环境修复投入与水质类别及化学需氧量(COD)的线性关系(c-f)
全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17302981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6145293_Improving_water_quality_in_China_Environmental_investment_pays_divid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