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高强度投入显著改善地表水水质_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而至的是我国内陆地表水水质的急剧恶化。长期以来,我国地表水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被认为是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然而近二十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在此背景条件下,我国地表水近年来水质的变化情况如何?水质变化对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高强度投入的响应究竟如何?这是目前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联合资助下,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小组博士生周永强等基于我国各流域共计145个国控监测站点2006-2015年逐周的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及氨氮(NH4+-N)的变化规律,结合我国近二十年来在生态环境领域投入的相关数据,探讨了我国近十年来地表水水质变化情况及对政府部门主导的生态环境修复投入的定量响应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水资源领域顶级期刊Water Research上(Water Research, 2017, 118: 152-159)。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地表水质污染最为严重,这与上述区域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及高人口密度相对应。各监测点COD与对应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城市不透水面和农田)、GDP及人口密度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 0.001)。地表水DO显著上升,而COD和NH4+-N浓度则显著下降,特别是单位GDP的地表水COD及NH4+-N浓度近十年来呈指数函数下降,意味着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较明显的转变,单位GDP污染物发生量显著下降,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显著下降,当前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也表明过去十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的投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今后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和参考。
  图1 全国145个国控监测点2006-2015年平均水质类别(a-d)以及主要水环境参数溶解氧(DO,e)、化学需氧量(COD,f)及氨氮(NH4+-N,g)的空间分布



  图2 全国145个国控监测点2006-2015年主要水环境参数DO、COD及NH4+-N逐周(a)和逐年(b)变化以及单位GDP的地表水COD及NH4+-N浓度逐年变化(c)



  图3 2000-2014年我国河流> 11万公里区段内平均水质类别(a),环境修复投入(b)及环境修复投入与水质类别及化学需氧量(COD)的线性关系(c-f)

  全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17302981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6145293_Improving_water_quality_in_China_Environmental_investment_pays_dividends
相关话题/环境 化学 科学 博士生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