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先基于1998-2014年东太湖水环境参数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发现,东太湖生境呈现氮磷营养盐、悬浮物和藻类水生物显著增加,透明度显著下降,湖泊长期处于高水位运行,湖泊生境条件越来越不利于水生植物生长。2003-2014年MODIS影像揭示的水生植被出现频次逐渐降低,水生植被低频次水域也在逐渐扩大,水生植被和生态系统呈现快速退化趋势。统计分析和分类回归树模型揭示,在总氮、总磷、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氨态氮、叶绿素a、悬浮物、透明度、水位等生境因子中,氨态氮浓度(反映富营养化水平)、透明度与水位比值(反映水下光照强度)对水生植被出现频次的解释率高达60.1%,是决定东太湖水生植被消退的决定性因子。因此,减少营养盐特别氨态氮输入,在水生植物萌发的春季降低湖泊水位都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生植物发育和生长,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受损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以水生植物重建为主导的湖泊生态修复。
全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23867
![](http://www.niglas.cas.cn/xwdt_1/yjjz/201604/W020160408624703168637.png)
2003-2014年东太湖水生植物出现频次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
![](http://www.niglas.cas.cn/xwdt_1/yjjz/201604/W020160408624703177663.png)
东太湖水生植物出现频次与水环境参数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