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作通过分析指向银盘天区(l=2890.635,b=-10.572)3500幅图像时域测光数据的Welch-Stetson变化指数L,探测到560颗变源,其中一半是食双星变源。通过已公开发布的变源星表进行位置和亮度匹配,发现61%是新探测变源。变源样本中有33颗食双星存在O’Connell效应(主食后的光极大和次食后光极大存在亮度差)。目前主要有两类模型来解释O’Connell效应:恒星黑子模型和双星系统存在星周介质模型。图片展示了存在O’Connell效应AST46538食双星的相位曲线,科研人员推断这是一颗晚型(G8)短周期(P=0.333d)食双星,0.06星等的光极大亮度差与双星系统存在星周介质的解释吻合。直接证据则需要更多的跟踪观测。
南极冰穹A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大气条件,使得长时间的高精度时域测光成为可能。伴随着一系列中国主导的南极科考活动,一些天文观测设备正在或即将在冰穹A运转,如本项工作的天文观测设备AST3-1。这些天文设备取得的关键时域数据为南极冰穹A的台址测试,极地科考提供重要参考。
![](http://www.bao.ac.cn/xwzx/kydt/201703/W020170310408386617390.jpg)
AST3-1天区中一个食双星AST46538的相位曲线,它存在很强的O’Connell 效应:i波段的光极大星等差是0.06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