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永久结构胜利贯通!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向我院发来感谢信_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2017年5月25日15点36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完成最终合龙焊接,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控制性工程6.7公里的沉管隧道永久结构胜利贯通。值此之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向我院发来感谢信,感谢我院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早在2004~2007年港珠澳大桥工可研阶段,我院开展了拟建桥区海床演变分析研究,论述了伶仃洋的自然环境特点、总体动力架构、水沙运动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系统归纳总结了桥区海床冲淤演变规律,从满足通航条件和保持滩槽稳定的角度提出了大桥选址意见,并成为该工程初步设计招标的基础依据。在此期间,我院还完成了桥区水域波浪、潮流、水位等设计水文要素推算和桥位选址方案的水沙数值模拟计算等专题研究,对大桥通航区桥、隧、人工岛的位置、形状等工程尺度提供了多方案的比选意见,在确定北线桥位北移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三地三检”人工岛的合理布置形式和东、西桥隧人工岛采用宽口门布置的方案。

2008~2010年大桥工可深化研究与初步设计阶段,我院科研团队采用二、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大范围水动力泥沙物理模型、宽水槽局部冲刷系列模型试验及现场实验等多种研究手段,对大桥布置、基槽稳定性等进行了比选试验和分析论证,使工可阶段的设计方案更趋合理。以桥隧人工岛方案优化为例,在模型试验指导下,东西人工岛由原来的长条形调整为椭圆型并最终优化为鹅卵型,其迎水面宽度从最初的1000m缩短为625m。研究成果为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批准、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方案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由我院牵头完成的《港珠澳大桥对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港口航道影响研究》成果获得2016年度中国水运科技一等奖。

从2010年岛隧工程开工以来,我院继续投入优秀资源对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其成果为人工岛钢圆筒施工、岛头掩护体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2014年E15管节安装过程因异常回淤受阻后,第一时间派出泥沙专家参与攻关,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建立了完善的泥沙回淤预报预警系统,为E15及后续十八节沉管的顺利安装提供了持续保障。针对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沉管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水沙问题,我院组织海流、泥沙方面专家,开展大量数模模拟分析工作,为东岛岛头区掩护体方案设计提供了关键依据;同时开展了隧道合拢口的海流和回淤问题专题研究,为最终接头的顺利吊装提供了重要支撑。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的重大工程,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




相关话题/工程 方案 设计 优化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