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学术】我校举办第三届全国公共工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_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工程管理学院 报道

12月24日,由我校主办,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公共工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司长许亚、校党委书记晏维龙、副校长董必荣、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时现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国家审计署、全国十多家高校、审计机构和工程企业的近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共工程审计创新与发展”,交流公共工程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前沿热点问题及创新性成果,得到了与会学者专家的积极支持与热情参与。

开幕式由董必荣主持。晏维龙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指出,自2015年开始,我校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公共工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收获颇丰,逐步打造出颇具特色的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术探讨与交流平台。本届研讨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共工程审计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旨在聚焦“工程审计”,开展“问题导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共享智慧盛宴。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紧跟国家审计战略,全力支持工程审计发展,成功设置了本科层面的工程审计专业方向和研究生层面的公共工程审计研究方向,持续开展相关干部培训和国际培训等工作。面向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为一体的系统资源库,为公共工程审计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随后,许亚、昆明建筑科学研究院BIM 中心主任柏文杰高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袁竞峰副教授、我校工程管理学院王雪荣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时现对报告一一进行了点评。

许亚在其题为《公共投资审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回顾了公共投资审计的发展和演进历程,系统总结了我国公共投资审计领域取得的四大成果,即公共投资审计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形成了系列理论和制度成果;培育了一支人才队伍并了塑造两大核心品牌。与此同时,许亚也毫不回避问题,明确指出审计理论建设、现行法规、监管体制、资源配置及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许亚要求今后要全面把握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监督体系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和本质要求,增强方向感、时代感和使命感。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强调要提高公共投资审计法制化水平,坚持“三大创新”,实现“两大目标”、“三个转变”。

柏文杰介绍了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P-BIM数据平台构建,对比了IFC-BIM实施路径与P-BIM实施路径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袁竞峰围绕PPP融资与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主题,剖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特点与问题。王雪荣介绍了基于BIM 平台的大数据驱动工程审计中数据集成关键技术和方法。时现在点评大会报告的同时,还从理论视角,实践视角,法律视角下分析了公共工程审计的现状与挑战,并对新时代公共工程审计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在分组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围绕“PPP 模式与工程审计”和“工程治理与资源环境审计”展开深入研讨。共有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扬州大学、长春市审计局、潍坊市审计局等单位的16位专家学者做了学术报告,报告从工程中的政府治理、公共工程环境审计、工程供应链审计、工程社会责任审计、PPP项目绩效审计和资本补偿决策等方面对公共工程审计和治理进行了深度剖析,对解决当前重大实际问题,为新时代下工程审计探索新理论、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实现投资审计的转型发展和新跨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责编 赵环球)

相关话题/审计 工程 公共 投资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