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研究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思维学和决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得学员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创新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学制
学制三年。其中前五学期学习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第六学期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9门)
1、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4课时)
(2)英语 (36课时)
2、专业必修课: (1)辩证唯物论专题研究 (21课时)
(2)历史唯物论专题研究 (21课时)
(3)中西方哲学专题研究 (24课时)
(4)逻辑思维的理论和方法 (24课时)
(5)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 (24课时)
(6)当代思维哲学 (24课时)
(7)科学决策理论 (24课时)
(二)选修课(9门)
(1)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18课时)
(2)公共关系学研究 (18课时)
(3)宗教哲学与宗教问题研究 (21课时)
(4)当代世界思潮 (21课时)
(5)经济哲学与经济伦理 (12课时)
(6)当代文化建设研究 (12课时)
(7)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2课时)
(8)领导科学研究 (21课时)
(9)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安全研究 (12课时)
四、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1、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4课时)
(2)英语(一) (18课时)
2、选修课: (1)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18课时)
(2)公共关系学研究 (18课时)
第二学期
1、必修课: (1)辩证唯物论专题研究 (21课时)
(2)逻辑思维的理论和方法 (24课时)
(3)英语(二) (18课时)
2、选修课: (1)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课时)
第三学期
1、必修课: (1)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 (24课时)
(2)历史唯物论专题研究 (21课时)
2、选修课: (1)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安全研究 (12课时)
(2)领导科学研究 (21课时)
第四学期
1、必修课: (1)中西方哲学专题研究 (24课时)
2、选修课: (1)宗教哲学与宗教问题研究 (21课时)
(2)当代世界思潮 (21课时)
(3)当代文化建设研究 (12课时)
第五学期
1、必修课: (1)当代思维哲学 (24课时)
(2)科学决策理论 (24课时)
2、选修课: (1)经济哲学与经济伦理 (12课时)
第六学期
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论文答辩
五、学习方法与考核方法
1、学习方法:集中面授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第1-4学期,每学期集中面授5次,每次2.5天,共计75课时;第5学期集中面授4次,每次2.5天,共计60课时。
2、考核方法:必修课闭卷考试,选修课开卷考试,讲座课撰写3000字以上论文。缺课按规定在本课程考试成绩中扣分。
3、理论研究:为提高学员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水平,要求学员在学3年期间,必须在报刊上独立发表1篇以上学术研究性或决策咨询性文章(报纸1500字以上,刊物3000字以上);完成1篇人均5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一般3人以内,最多不超过5人。
4、毕业论文:必修课与选修课考核全部合格且论文和研究报告全部完成并合格者,方取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采取抽检制度,研究 生处根据论文和研究报告填报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填报不实,取消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并对教学点和班主任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毕业论文由学员根据专业所学内 容,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题,研究生处和教研部研究并报经分管校长批准后正式聘请论文指导教师。论文指导教师负责论文指导并写出评阅推荐意见,经评审答辩 合格后,方准许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