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纯代表学校从发展现状、发展目标等方面汇报了常州大学的具体情况。他指出,40年来,学校“三易其址”、“四更其名”,走过了一段艰辛而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常大人”的薪火相传和不懈奋斗,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家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排名也不断提升。但学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高层次人才仍需集聚、学科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财政压力较大、办学空间不足等,希望常州市委、市政府能够在白云校区土地置换、拓展办学空间、西太湖校区建设以及构建互动交流机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常州大学也一定会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秉持“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持续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办成常州和常州人民的大学。
陈群强调,前不久,汪泉调研科教城时提出了当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排头兵这一“定位”,推进高等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等“两大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聚集高水平人才、搭建更多创新平台、加强资源共享等“四项举措”。这与常州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高度契合。目前,学校在化工、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信息数理等方面和领域均有所建树,是助力常州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常州市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2018年,适逢学校建校四十周年和第二次党代会,希望常州市委市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帮助学校再谱新篇、再创辉煌,同时进一步促进校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方国强认为,常州大学与常州的相融性强、结合度高、对地方的支持度高、贡献度大。近年来,常州大学的飞速发展为常州市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对常州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常州市科教城的创新创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国强表示,常州市将大力推进白云校区土地置换,积极帮助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全面支持西太湖校区建设工程,持续构建市校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为学校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
汪泉充分肯定了常州大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尤其是2010年以来,学校为常州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逐渐成为常州高校发展的标杆和展现常州形象的名片。他认为,常州大学现今的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发展举措务实,并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充分把握学校建校四十周年、第二次党代会、博士点申报等重要契机,使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从而全面助力常州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他表示,常州市委市政府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和支持常州大学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常州大学的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全面实现常州市与常州大学的共融和共荣。(通讯员/宋佳羚 编辑/庄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