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竞争和生物捕食作用是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演变的关键驱动力。已有研究较多揭示了土壤微生物之间的资源竞争和生态位分化,但对生物捕食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仍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在野外开放环境下的相关长期试验研究。线虫是土壤中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线虫捕食作用影响了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活性。在农田土壤中,不同的培肥措施会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必然影响线虫对微生物捕食作用的强度与效应,从而影响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养分转化功能,这是调控土壤生物功能、提高农田养分利用效率的基础。前期研究已经发现,旱地红壤在长期有机培肥后,土壤团聚体中线虫对微生物的捕食作用促进了非根际氮代谢(“正反馈”,Environ Microbiol, 2014;Soil Biol Biochem, 2015)和根际磷代谢(“正反馈”,ISME J, 2017),抑制了非根际碳代谢(“负反馈”,Soil Biol Biochem, 2013)。因此,线虫—微生物交互作用有利于红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固持和NP养分平衡供应。土壤有机碳库可分为活性、慢性和惰性有机碳库,土壤不同团聚体中(大团聚体>2000mm、中团聚体250~2000mm、小团聚体<250mm)三种碳库的积累过程不同,目前对于不同培肥措施下线虫—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及其对不同有机碳库容与周转速率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
南京土壤研究所孙波课题组针对中亚热带典型的贫瘠旱地红壤,基于长期有机培肥(猪粪)试验,研究发现红壤土壤活性、慢性和惰性有机碳库容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在相同施肥量下其库容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减小;三种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变化趋势与库容的变化趋势相反。大团聚中食细菌线虫群落结构与小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显著分异,其优势类群原杆属的丰度最高,导致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大团聚体中细菌与真菌比值(B/F)和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比值(G-/G+)均高于微团聚体,但微团聚体中B/F和G-/G+与有机碳库容和周转速率的正相关更为显著。结构等式模型分析表明,在大团聚体和小团聚体中,食细菌线虫的捕食作用通过增加细菌与真菌比值(B/F)间接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库容与周转速率。该研究结果在土壤微域尺度上,阐明了土壤食细菌线虫的捕食作用对根际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容与周转速率的生物作用机制,为建立红壤生物培肥措施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B类)以及973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1,2,3,4,5
红壤根际线虫对微生物的捕食作用在大团聚体中对碳库储存和周转的影响与微团聚体不同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土壤所在线虫—微生物互作影响不同团聚中有机碳库转化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土壤 微生物 结构 生物 农田
南京土壤所在江苏省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示范方面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为推动江苏省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和治理,研发和筛选低成本、可推广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仓龙副研究员、党菲副研究员和周东美研究员在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5B04)和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污染农田修复项目的资助下,在江苏徐州、宜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研究所在纳米零价铁-生物炭复合材料修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技术应用研发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为推动我国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梦舫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科技网络服务STS项目“污染场地地下水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KFJ-EW-STS-091)”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子课题“新型渗透式反应屏障(PRB)技术研发与实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材料和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显得迫切需要。为探索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治理技术,评价不同修复材料和植物联合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静研究员课题组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微/纳米材料对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的原理及其示范(2013CB934302)”、国家支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研究所在自然生物膜对染料废水的净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全球每年产生的合成染料达7×107吨,其中有3×104–1.5×105吨的染料排放进入水环境中,且很大一部分以分散的形式排入,是主要的面源污染物类型之一。苋菜红(Amaranth)、甲基橙(methylorange)和结晶紫(crystalviolet)这些染料在面源污水中广泛存在,对水生动植物及人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华北平原小麦根际微生物分布研究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根际是植物根系和土壤的交界面,蕴含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根际微生物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根际微环境下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解析其驱动因子,对阐明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并揭示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于2015年6月在大尺度下(80万平方公里)采集了华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连作障碍性土壤发生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连作障碍是许多作物普遍发生的现象,是指同一种作物或者近缘作物连作后,即使采用正常的栽培管理措施也会发生作物生长不良、病虫害发生、产量下降的现象。我国由于人多地少、高集约化利用,连作障碍问题较为普遍,是制约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深入研究连作障碍性土壤的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技术是当前集约化农业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硝态氮同化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田土壤硝态氮的径流和淋溶加据了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其根源在于施入的铵态氮肥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变成了易流失的硝态氮。因此,控制土壤中硝态氮的产生和累积是减少氮素损失的关键措施之一。已有研究发现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可以抑制硝态氮产生和淋洗,但硝化抑制剂亦会增加氨挥发损失并造成土壤有机污染。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稀土尾矿浸出化学物质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方面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稀土采矿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降低了土壤质量,还可导致矿堆浸出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等)随径流和泥沙发生迁移,威胁着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然而,矿堆区浸出污染物沿水流路径的分布特征和迁移机制尚不明确。南京土壤所梁音研究员课题组在赣南一稀土尾矿区开展实验,基于对天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所在秸秆碳特征调控其分解速率的内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_南京土壤研究所
东北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过去三十年中,由于土壤侵蚀强度大、有机物质输入少,导致其有机碳含量不断下降。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有机碳的重要举措,但是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效应存在争议,内在机制尚不明确。南京土壤所研究员丁维新课题组以位于黑龙江省的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基地,建立秸秆原位分解试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土壤研究所揭示秸秆生物质炭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机制_南京土壤研究所
由于铵态氮肥的过量施用及酸沉降的影响,近30年来我国亚热带地区农田土壤加速酸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铝锰毒害加重,危害农作物生长,使作物减产,农民减收。虽然施用碱性改良剂能中和土壤酸度,减轻酸化的危害。但随着作物种植和施肥等农业活动的持续进行,土壤酸化还会再次发生。如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壤的抗酸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