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该合作团队又解析了从氧杂苯基非那烯酮(PBICs)到氮杂苯基非那烯酮(PBIQs)的生物合成途径,提出氧杂苯基非那烯酮葡萄糖苷是一类血皮草科及其近源植物中固有的组成型抗毒素,并阐释了基于这类氧杂苯基非那烯酮葡萄糖苷的植物新防御机制。即,氧杂苯基非那烯酮葡萄糖苷可能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在受到草食动物或病原物侵害时,液泡受到损伤,使具有防御性的氧杂苯基非那烯酮葡萄糖苷暴露于存在于细胞质或邻近细胞中的水解酶;氧杂苯基非那烯酮葡萄糖苷被水解后,经氧化产生活性醛类中间体,该中间体作为迈克尔加成受体,能与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中的伯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氮杂苯基非那烯酮生物碱,使得蛋白失活,从而抵御食草动物和病原物的取食和侵染。该部分研究结果“Precursor-Directed Biosynthesis of Phenylbenzoisoquinolindione Alkaloids and the Discovery of a Phenylphenalenone-Based Plant Defense Mechanism”已在2018年3月6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天然产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natprod.7b00885。
![1.jpg 1.jpg](http://www.cnbg.net/UpLoad/Images/201804/25dc7cb5487d4a6ebe0f351f2c191535.jpg)
图1. 该研究提出的基于氧杂苯基非那烯酮葡萄糖苷的植物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