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博士导师简介-----赵继伦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3

教授信息 赵继伦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4月12日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政法学院  
所学专业 哲学   办公电话 (0431)4536161  
传  真 (0431)5620799   E-mail zhaojilun265@nenu.edu.cn
个人情况综述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1969年3月-1973年3月长春东北师范师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1973年3月-1975年7月吉林省五﹒七干校知识青年、团总支书记
  1975年9月-1978年4月吉林省五﹒七干校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
  1978年3月-1982年1月长春科技大学(现吉林大学)社科系哲学专业本科生
  1982年1月-1985年9月长春科技大学社科系担任助教,兼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1982年9月-1983年7月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进修
  1985年9月-1988年7月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调入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同年晋升为讲师
  199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兼政治系副主任
  1997年12月晋升为教授
  2000年12月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7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跨世纪中青年理论骨干
  2000年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基础课主讲教师
  2000年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首批教授委员会教授 ,2003年第二次聘为教授委员会教授
  自1990年以来,曾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原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学会理事、吉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思维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春市在职干部教育兼职教授、理论研究兼职研究员、理论文章特约撰稿人、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吉林省广播大学兼职教授、吉林电视台新闻中心特约评论员、吉林省图书馆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春市政协特约委员、长春市人民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长春市行政执法监督员。
 
教学工作
  为本科生讲授逻辑学、哲学、社会学、思维科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社会学专题、伦理学专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哲学通论、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文化哲学、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研究
  指导研究生:博士生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2人

 
主要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文化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思维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涉及文化哲学、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逻辑学等

  1.大众文化研究

  对大众文化问题的研究,是当代文化哲学和文化社会学思考中共同遇到的难题。现代大众社会的形成,使大众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加速了文化多元化发展进程,在更大的空间满足了大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大众文化的反文化、平庸化、低俗化倾向,也对我国精神文化领域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从文化哲学的层面上对大众文化进行反思,从文化社会学层面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进行规划是问题研究的关键。赵继伦在1997年开始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先后在中宣部党建杂志、道德与文明等杂志上发表了“大众文化勿忘教育使命”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审视”等十余篇论文。完成了多维视野中的大众文化(13万字)的研究报告。该项成果被全国社科规划办印成成果要报,发至党中央机关及各部委,受到文化部的重视,孙家政部长作了重要批示。目前此项研究仍在深入进行。

  2.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研究与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有许多学科交叉点。精神文明本质上是文化的创造与发展问题。道德建设是人的精神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是一个问题的极多,亟待研究的重要领域。赵继伦自1996年开始对我国道德建设问题开展研究,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跨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先后在道德与文明等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集体主义道德实践的理论思考”、“学术文化与学术人”、“信仰的现时代选择”等30多篇论文。有些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作为项目成果,出版了构建中国21世纪精神文明一书,目前对中国道德建设问题研究仍在进行。

  3.逻辑学研究

  逻辑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至今仍是一个问题较多的领域。其中关于中国古代逻辑的性质及模型特征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领域。自清末以来,国内学术界始终认为中国古代逻辑是与亚里士多德创立的传统形式逻辑相同的逻辑类型。赵继伦自1989年开始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类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1989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古代逻辑是古典的非形式逻辑的思想,这一思想发表在天津师大学报上。1990年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同时转载了该论文,并引发了国内的争论。国内哲学动态就争论进行了综述。随后赵继伦又先后在哲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杂志发表了“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墨家辩学的文化特征”等多篇文章。在逻辑学的研究中关于形象思维,国内外的研究始终认为,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对立的两种思维,认为形象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先后在社会科学辑刊等杂志发表“关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构想”等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逻辑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

 
主持科研项目
  1.主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吉林省“八五”规划项目,1990——1993年,经费0.4万元
  2.主持研究:“跨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批准文号:96JAQ710016,经费1.6万元
  3.主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的状况、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批准文号:97BZX035,经费3万元
  4.主持研究:“把握前进方向,发展吉林文化产业”,吉林省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批准文号:2001050,经费6,000元
  5.主持研究:“社会精神文明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长春市两委办“十五”重点研究项目,批准文号:2001012,经费10,000元
  6.主持研究:“信息化中国东北”子课题“东北文化教育”,教育部211工程重点项目,经费180,000元(课题部分经费)  
  7.主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批准文号:02JAZJDXLX005,经费10,000元
  8.主持研究:“推进长春市家政产业化进程研究”,长春市科技局2004软科学项目,经费40,000元
  9.主持研究:“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文号:2005011,经费40,000元
 
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1.“三物”是墨辩中论辩方法的范畴,齐鲁学刊89.3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逻辑)89年9期全文转载
  2.墨辩是中国古典的非形式逻辑,天津师大学报89.6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逻辑)90年3期全文转载
   ※该文为“新华文摘”90年3期(论点摘编)转载
   ※该文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90年3期转载
  3.竞争的逻辑手段,逻辑与语言学习89.5
  4.墨经的逻辑推论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宁夏大学学报90.1
  5.论墨辩的逻辑类型,东北师大学报90.1
  6.概念的逻辑与观念的逻辑,社会科学战线90.2
  7.关于形象思维的语言与逻辑问题,逻辑与语言学习90.2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逻辑)90年6期全文转载
 8.论继续教育学以致用的原则,继续工程教育90.3
 9.从逻辑的观点看形象思维,北京论丛90.4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逻辑)90年8期全文转载
 10.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哲学与社会主义91.8
 11.论形象思维的认识意义,东北师大学报92.2
 12.新编哲学题选吉林大学出版社91年12月版
 13.思维科学概论(教材)东北师大内部教材
 14.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材)东北师大内部教材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东北师大学报93专刊
 16.论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吉林日报95年1月10日
 17.论思维方式的文化底蕴,长白学刊95.5
 18.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其特征,长白学刊95.4
 19.论墨家辩学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研究95.4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96年1期全文转载
 20.论文化价值观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功能,长白论丛95.6
   ※该文为96年第3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转载
 21.论企业文化的实践生成与理论建构,社会科学探索95.6
 2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大世界96.1
 23.面向未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长白论丛96.1
 24.把握城市整体文明建设的着力点,道德与文明
 25.论“象”的思维机制,东北师大学报96.4
 26.论现代企业制度的道德调控机制,道德与文明96.5
 27.强化道德调控手段的现实性思考,长白论丛96.5
 28.企业公共关系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国领导科学96.5
 29.辩说的艺术(专著)山西教育出版社,96年5月版
 30.关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构想,社会科学辑刊96.6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逻辑)97年1期全文转载
  31.论中国古代逻辑类推的思维特征,自然辩证法研究96.12
 32.关于集体主义道德实践的理性思考,长白论丛97.2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97年8期全文转载
  33.关于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长春日报97.4.28
  34.用大文科观念指导人文学科继续教育,吉林教育学院学报97.1-2
  35.用社会系统论思想指导城市社区文明建设,社会科学探索97.3
  36.对性文化传播的道德审视,道德与文明97.3
  37.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观念误区,党政干部学刊97.3
  38.确立面向21世纪的道德建设意识,长白论丛97.6
  39.强化社会发展主体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党政干部学刊97.8
  40.社会发展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东北师大学报97.5
  41.再塑集体主义形象,甘肃理论学刊97.5
  42.拥抱世俗与崇尚审美——论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世纪论评1997.5-6
  43.试论高校文化产业的开发,吉林教育科学97.10
  44.跳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维框框,学理论98.2
  45.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哲学研究98增刊
  46.学术文化与学术人,世纪论评98.4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总论98年4期全文转载
  47.中国文化的跨世纪发展与趋向,吉林教育出版社98年12月版
  48.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道德与文明99.3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99年9期全文转载
  49.我国大众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国家社科成果要报99年30期
   ※该文得到文化部的重视并采用,孙家正部长作了重要批示。
  50.论信仰的现时代选择,长春市委党校学报99.5
  51.追寻善的道德真义,党员之友99.10
  52.走出法轮功的信仰误区,吉林日报,99.7.28
  53.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家政与家教99.1
  54.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99年7月版
  55.构建中国21世纪精神文明(专著)吉林教育出版社99年12月版
  56.大众文化勿忘教育使命,党建2000.2
  57.儿童特长的选择与培养,家政与家教2000.1
  58.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理念,吉林工大学报(社科版)2000.3
  59.论现代女性人格魅力的文化塑造,长白学刊2000.3
  60.文化震荡与边际人心理调适,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4
  61.论文明城市的文化内涵, 长春日报2001.6
  62.“以德治国”的文化阐释, 党员之友2001.5
  63.论心世纪中国高校文化建设,东北师大学报2001.专刊
  64.”以德治国“方略的社会学思考,<<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3
  65.反思文化精神?启迪今人心智,<<社会科学战线〉〉2001.2
  66.以德治国的社会学思考长春市党校学报2001年第6期
  67.构建新世纪公民道德调控体系 党员之友2002年第1期
  68.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精神 中国青运辑刊2002年第2期 
  69.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走向 长春市党校学报2002年第6期
  70.媒介权利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控制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71.当代中国诚信危机的文化阐释 新长征2002年第6期
  72.生命﹒责任﹒信心,吉林日报(理论版)2003年5月19日
  73.寻找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论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3年3期
  74.论大众媒介权利的滥用 东北师大学报 2003年4期
   ※该文为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传播﹒媒介2003年9期全文转载
  75.论高校师德建设的缺失与对策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7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6期
  77.把握大众审美文化的前进方向(论文) 东北师大学报 2003年特刊
  78.“践诺”的伦理透视 浪淘沙2003年第9期
  79.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村教育(专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80.精神文明的时代审视(专著) 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鉴定成果目录
 
获奖情况
  1.墨辩是中国古典的形式逻辑获1992年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
  2. 2001年12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获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
  3. 2002年2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获首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