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博士导师简介----胡海波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3

教授信息 胡海波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12月2日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政法学院  
所学专业 哲学   办公电话 4536160  
传  真   E-mail huhb460@nenu.edu.cn
个人情况综述
  自198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以来,主要从事哲学、社会学专业本科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原理等课程。1998年起被学校聘为核心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讲教师,2004年该课程被列为学校级精品课程。1993年起开始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1995年开始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1年起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哲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为研究生讲授哲学、社会学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哲学通论,中国哲学专题,人与社会发展理论专题,辩证法专题以及社会学理论等课程。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当代中国哲学。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及省级课题6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有3篇被新华文摘转载,形成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学术奖励。
  在院系领导班子中分管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创办了社会学、哲学两个本科专业,主持申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参与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等重要工作。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1975年至1979年,吉林省洮儿河知青。
  198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4年,吉林省浑江市第二中学任教。
  1984年至1987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列部,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
  1989年晋升为讲师。
  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6年任政治系副主任。
  1992年至1996年于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7年晋升为教授。
  1998年任政法学院副院长。
  1999年任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2001年1月至2001年5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访问研究。
  2001年5月至2001年6月,任中山大学“和田讲座教授计划”讲座教授。
  2001年至2004年兼任政法学院哲学社会学系主任。
  2002年任政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教育部派赴俄罗斯莫斯大学哲学系进行合作学术研究。
  2004年兼任政法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社会学术兼职
  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会哲学组评审委员,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重大宣传课题策划写作组成员;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教学工作
  本 科:哲学通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生:哲学通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专题,当代中国哲学前沿问题研究,社会哲学前沿问题研究,社会学原理,教育社会学专题。
 
主要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哲学与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哲学观问题、当代中国哲学、社会学基础理论与教育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深入研究,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逻辑,特别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经济学思想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经济的人性价值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此项研究成果被列为东北师范大学图书出版基金项目,于2006年以哲学与人性的观念为名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在国内学界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哲学观的意义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个性化的哲学理论,按照这种理解对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该书于2005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哲学观问题研究
  通过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现状,触及到哲学观问题。从人的视角把握哲学不同于科学、艺术、宗教的思想特征与理论品格;提出了应该以人性为根据,以哲学的个性为核心,理解与研究哲学的全部问题的观点。此项研究的代表作是“哲学就是哲学”(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和学术专著哲学导论(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
  在对中国哲学进行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对中西哲学的特质与人类性价值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弘扬中国传统哲学、创造当代中国哲学的路径。这项研究的代表作是“文化传统的当代意义”(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社会学基础理论与教育社会学研究
  在社会学的意境中研究教育实践的“属人本性”与“社会问题”,探索当代人类教育观念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教育人性化”的观点。分析了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中人与知识本末倒置的“教育异化”现象;研究素质教育的本质、方式,批判关于素质教育的种种误解;研究教育的“尊重性”内涵。依据上述研究,多次为我校学生、干训班和中学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学术报告。此项研究发表论文数篇,代表作为“‘尊重教育’的人性真谛”(光明日报)、“人类教育理念的当代转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主持科研项目
  1.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哲学与社会学研究(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会董事会、香港浸会大学与大陆高校学术研究合作计划,2001.2-2001.6)。
  2.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观转变的比较研究(教育部与俄罗斯合作学术研究,2002.7-2003.12)。
  3.社会文化震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教育部,系与我校教育科学院张向葵教授合作的跨学科研究重大课题,2003- 2005)。
  4.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03-2005)。
  5.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03-2005)。
  6.中国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转变的比较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3-2005)。
  7. 当代中国研究生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03-2006)
  8.“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东北师范大学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基金,2004-2006)。
  9.哲学基础理论教程基础课教材规划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基金,2005-2008)。
  10.哲学概论网络课程项目(东北师范大学,2002-2004)。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类
  1.哲学与人性的观念(胡海波,郑弘波,孙璟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哲学导论(胡海波,魏书胜,庞立生),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胡海波,庞立生,魏书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高清海,胡海波,贺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5.正义的追寻(胡海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论文类
  1.从“和合”文化传统到“和谐”社会理想(胡海波,魏书胜),社会科学战线,2005,5(CSSCI、重点刊物)。
  2.哲学的个性与当代哲学发展的个性化问题(庞立生,胡海波),社会科学战线,2004,2(CSSCI、重点刊物)。
  3.哲学的生命与生命的哲学(胡海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4.反思“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胡海波,孙璟涛),新华文摘,2003,3(CSSCI、国家级)。
  5.反思“非点”疫病的“生命问题”(胡海波,魏书胜),长春社会科学,2003,4。
  6.当代人类的生命问题,吉林日报,2003,5-1。
  7.哲学就是哲学——“价值哲学”的哲学观批判(胡海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9;新华文摘光明日报论点摘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CSSCI、重点刊物)。
  8.人类教育理念的当代转向(胡海波,魏书胜),东北师大学报,2002,1(CSSCI、重点刊物)。
  9.破除小农意识的束缚(胡海波,魏书胜),吉林日报,2002,2-1。
  10.反思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问题(胡海波,孙璟涛),吉林大学学报,2002,4(CSSCI、重点刊物)。
  11.中国市场经济与中国人的自由个性(胡海波),长白学刊,2002,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2,4(重点刊物)。
  12.尊重教育的人性真谛(胡海波),光明日报,2001,1-1。
  13.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序,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3-1。
  14.市场经济的人性本质与形上价值(胡海波),长白学刊,2001,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1,4。(重点刊物)
  15.人类教育理念的当代转向(胡海波,魏书胜),东北师大学报,2001,7。(CSSCI、重点刊物)
 
鉴定成果目录
  1.学术专著正义的追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于2000年12月通过教育部规划办公室鉴定。
  2.学术专著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作为与吉林大学高清海教授合作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博士点重点项目,于2000年12月通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
  3.学术论文“从人的‘类生命’看生命伦理学的人性根据”作为“访问学人计划”研究成果,于2001年5月通过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会董事会、香港浸会大学联合鉴定。
 
获奖情况
  1.反思“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论文),第六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4年。
  2.哲学概论(网络课程),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网络资源类),2004年。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5年。
  4.哲学导论,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5年。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