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王东方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3-12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王东方

个人信息: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性别:男毕业院校: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职务:No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办公地点:长春市南关区长春明珠小区

其他联系方式

教授/博导工作室 (Office):工作室电话 (Direct Call):教授 信箱 (E-mail):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信箱 (E-mail):通讯地址:个人简介:
荣誉称号、学术兼职、科研奖获:
2002年 -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摩擦学分会(Tribology Division)2002年度最优秀论文奖 (Best Paper Award)
2003年 – 日本东北大学未来科学技术共同研究中心(New Industry Creation Hatchery Center of Tohoku University) Research Fellow
2004年 - 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创立 / Micro Engineering & Micro Systems Lab (MEMS Lab founded in Japan)
2005年 - 日本NEC/TOKIN科学技术振兴财团研究奖励奖
2006年 – 筹办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纳微工程与分子系统国际会议首届中国年会(The 1st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IEEE NEMS 2006))
2009年 -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JAPAN)
2010年 - 创办第一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首届日本年会(The 1stJCK MEMS/NEMS 2010)
2012年 – 协办第三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中国年会(The 3rd JCK MEMS/NEMS 2012)并担任大会共同主席
2014年 - 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筹建 / Micro Engineering & Micro Systems Lab (MEMS Lab constructed in China) 2015年 - 长春市第六批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 2015年 - The 6th JCK MEMS/NEMS 2015 最优秀大会海报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刘欢 等) 2015年 - The 6th JCK MEMS/NEMS 2015 最优秀大会报告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李晓东 等) 2016年 -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IS系统评议专家 2017年 - 长春市机器人学会副会长、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2017年 - 入围 The 12th IEEE-NEMS 2017 最优秀大会论文奖(FINALIST OF BEST PAPER AWARDS) (冼伟康 等) 2017年 - 入围 The 4th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Summit 2017 最优秀大会海报奖(BEST POSTER AWARD FINALIST) (刘欢 等) 2017年 - 入围 The 4th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Summit 2017 最优秀大会海报奖(BEST POSTER AWARD FINALIST) (苑文楼 等) 2017年 - The 8th JCK MEMS/NEMS with NANO KOREA 2017 最优秀大会报告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杜旭 等)
2017年 - 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
2018年 - 长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理事
2018年 - 主办第九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中国年会(The 9th JCK MEMS/NEMS 2018)并担任大会主席
2018年 - The 9th JCK MEMS/NEMS 2018 最优秀大会海报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宋杰 等) 2018年 - The 9th JCK MEMS/NEMS 2018 最优秀大会报告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周頔 等)
2018年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微纳制造技术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2019年 – 协办第十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日本年会(The 10th JCK MEMS/NEMS 2019)并担任大会共同主席
2019年 - The 10thJCK MEMS/NEMS 2019 突出贡献奖(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2019年 – 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指导博士硕士本科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学术经历获奖情况
硕博研究生校级及以上各类获奖2017年度:获评国家奖学金(刘欢)
2017年度:获评国家奖学金(李晓东)
2017年度:获评国家奖学金(杜旭)
2019年度:获评吉林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杜旭)
2019年度:获评国家奖学金(单冠淞)
2019年度:获评国家奖学金(周頔)
大学本科生校级及以上各类获奖
2005年3月 - 荣获 2005年度 日本機械学会賞: 遠藤嵩幸(本科四年级)
2017年6月 - 获评 2017年度 吉林大学校级优秀论文(设计)奖: 冼伟康(本科四年级)
2017年6月 - 荣获 2017年度 吉林大学首届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创意组一等奖: 靖旭、赵子琪等(本科三年级)
2019年6月 - 获评 2019年度 吉林大学校级优秀论文(设计)奖: 郑路伟(本科四年级)重要开创性 (Pioneering & Novel/Original) 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按时间顺序排列)(1)2002年 原位观测CNx薄膜表面纳米摩擦现象全过程,从理论上解析纳米疲劳的发生条件,在世界摩檫学领域首次证实纳米疲劳是产生10-6mm3/Nm数量级磨损率的主要机制。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余篇,在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上发表的系列学术论文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摩擦学分会 (Tribology Division of ASME) 2002年度最优秀论文奖 (Best Paper Award)。(2)2005年 与美国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等开展国际合作,在单晶硅基体上表面微制造 (Surface Micromachining) 横截面约数百纳米 (<500nm) 的强磁性条状结构,为全硅量子计算机 (All-Silicon Quantum Computer) 的研发与实现提供物理支持,获日本NEC/TOKIN科学技术振兴财团研究奖励奖。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IOP Nanotechnology (JCR1区期刊 IF=3.821) 等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3)2009年 与日本企业 SHINTO Scientific Co., Ltd. 共同研制“超低载荷(<0.1g)表面性能试验机 (Tribogear Series Type 36)”,在线监测超低载荷作用下表面摩擦力等物理量的微小变化。该产品(试验机)已在微小机械及化妆品研发等领域实现成果转化。(4)2010年 基于“同步共振”、“局部化”、“超/次谐振”、“双稳态”、“参激共振”等非线性振动理论,构建并研发“超高分辨率、超高灵敏度物理量传感器件”,实现皮克级(pg)至飞克级(fg)质敏、力敏及场敏检测。获授权专利八项。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AIP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CR2区期刊 IF=3.515)等国际SCI源刊上共发表系列学术论文近20篇。获第八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 (The 8th Japan-China-Korea MEMS/NEMS Joint Conference 2017 (JCK MEMS/NEMS 2017))最优秀大会报告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获第九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The 9th Japan-China-Korea MEMS/NEMS Joint Conference 2018 (JCK MEMS/NEMS 2018))最优秀大会报告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第七届生物传感、生物电子、生物医疗器件、生物微纳机电系统及其应用国际会议(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Bio-Medical Devices, Bio-MEMS/NEMS and Applications 2018 (Bio4Apps2018)) 特邀报告。第十四届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纳微工程与分子系统国际年会(The 14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IEEE NEMS 2019))特邀报告。第十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The 10th Japan-China-Korea MEMS/NEMS Joint Conference 2019 (JCK MEMS/NEMS 2019))大会报告(Plenary Speech)。第八届生物传感、生物电子、生物医疗器件、生物微纳机电系统及其应用国际会议(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Bio-Medical Devices, Bio-MEMS/NEMS and Applications (BioApps2019) 主旨演讲。
(5)2011年 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s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共同研发 “Au纳米间隙的电子迁移与表面沉积同步纳加工” 先进技术,微细制造沟宽小于1纳米 (<1nm) 的Au纳米间隙。 该项纳加工技术在先进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及生物器件等领域有者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共同申请人获相关日本国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CR1区期刊 IF=6.723) 等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6)2011年 提出并构建“无源非接触式双线电流检测新方法”,设计与制造第一代 “无源非接触式微型MEMS双线电流传感器”,该器件无需外加电源即可直接用于双线直流和交流电流的非接触式测量,并为近未来直流和交流电量的在线检测及实时监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获日本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中国授权专利八项、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或作为通讯作者在AIP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CR2区期刊 IF=3.411)等国际SCI源刊上共发表系列学术论文20余篇。获第六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 (The 6th Japan-China-Korea MEMS/NEMS Joint Conference 2015 (JCK MEMS/NEMS 2015))最优秀大会报告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入围第十二届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纳微工程与分子系统国际年会(The 12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IEEE NEMS 2017))最优秀大会论文奖 (FINALIST OF BEST PAPER AWARDS)。入围第四届微系统与纳工程国际峰会(Microsysytems and Nanoengineering Summit 2017(MAN2017))最优秀大会海报奖(BEST POSTER AWARD FINALIST)。第四届微系统与纳工程国际峰会(Microsysytems and Nanoengineering Summit 2017(MAN2017)) 特邀报告。第八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The 8th Japan-China-Korea MEMS/NEMS Joint Conference 2017 (JCK MEMS/NEMS 2017)) 特邀报告。第七届世界智慧能源大会(The 7th World Congress on Smart Energy 2017)特邀报告。第九届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The 9th Japan-China-Korea MEMS/NEMS Joint Conference 2018 (JCK MEMS/NEMS 2018))最优秀大会报告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届国际会议分会场特邀报告(2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第三届中国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航空航天(国际)合作论坛特邀报告(2019)。
(7)2013年 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s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共同研发“微型并列反应系统(micro parallel reactors)及其在H2O2高效合成和过程可视化中的应用”先进技术,该技术在催化氧化反应等化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Elsevie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CR1区期刊 IF=4.321) 等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在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8)2016年 提出并构建“变形界面三维量测新方法”。获授权专利二项。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获二项日本国授权发明专利;获六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获二十九项中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参与撰写微纳科学与工程相关学术专著四部(其中微机电系统领域学术专著一部(书名: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
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其中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SCI收录80余篇(其中JCR1区论文4篇、JCR2区论文7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80余篇、近三年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性的论文出典于(78+4 Journal Papers, 20191226):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ACS) (01)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IP) (06)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Elsevier) (01)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Elsevier) (01)
IEEE Sensors Journal (IEEE) (12)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IEEE) (01)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ACerS) (01)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AIP)(01)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IOP science) (02)Journal of Tribology (ASME) (02)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OP science) (03) Micro and Nano Letters (IET) (08)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Springer-verlag) (15) Nanotechnology (IOP science) (02)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Elsevier) (01)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Elsevier) (01)
Smart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OP science) (01)
SurfaceReview and Letter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01)Tribology International (Elsevier) (04)WEAR (Elsevier) (14) 等SCI源刊。国际合作与交流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ctivities):中日韩微纳机电系统国际会议 (The Japan-China-Korea Joint Conference on MEMS/NEMS (JCK MEMS/NEMS)) 创始人之一。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纳微工程与分子系统国际年会 (The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IEEE NEMS)) 筹建組委会成员。 多次应邀担任相关国际学术会议重要职务(大会主席、大会共同主席、顾问委员会委员、组织委员会委员、程序委员会委员等),做大会特邀报告、学术报告。至今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5余次,发表国际会议论文70余篇。应邀担任: Micromachines (MDPI); Sensors (MDPI);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Springer-verlag);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Elsevier); Materials Letters (Elsevier);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Elsevier);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Elsevier); WEAR (Elsevi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Elsevier);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IOP science); Nanotechnology (IOP science);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OP science);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IOP scienc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IP);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AIP);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AIP); IEEE Sensors Journal (IEEE); IEEE Sensors Letters (IEE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IEEE/ASME);
Shock and Vibration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icro and Nano Letters (IET Journals);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PLOS ONE (PLOS Corporation); Journal of Sensors and Sensor Systems (Copernicus Publications)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The 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 (JSAP))
Sensors and Materials (Scientific Publishing Division, MYU K.K.)等二十七种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同行评议人)。JSME (Japanese Society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J(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Japan Society of Next GenerationSensor Technology,MEMS Industry Forum 会员,CMES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CSMNT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高级会员
近年来应邀担任相关国际学术会议重要职务主要体现在(按时间顺序排列)1. 1st , 8th - 9th, 12th - 14th Inter. Conf. on Nano/Micro Engineering andMolecular System (IEEE NEMS), Technical Programme Committee Member &Session Chairperson (2006, 2013 - 2014, 2017 - 2020)2. 1st - 3rd Japan-China Joint Seminar on MEMS/NEMS,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Session Chairperson (2006 - 2008)3. 20th - 22nd Inter. Microprocesses and Nanotechnology Conf.(MNC), ProgrammeCommittee Member & Session Chairperson (2006 - 2009)4. 1st - 10th Japan-China-Korea Joint Conf. on MEMS/NEMS (JCK MEMS/NEMS),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 Technical Programme Committee Member (2010 -2020); Conference General Chair (2018);Conference Co-Chair (2012, 2020);Advisory CommitteeMember (2015, 2018, 2019-);Best Presentation Award Committee (2013 - 2020);Keynote Speaker(2017)5. Tsukuba Innovation Arena, Chair of Inter-university Networking Committee(2010 - )6. IUMRS Inter. Conf. on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2, Organizing Committee Member(2012); Chair Examiner of Examining Committee for Best Paper Award (2012);Session Chairperson (2012)7. IUMRS Inter. Conf. in Asia 2014, Organizing Committee Member (2014)8. 15th – 22st Inter. Symposium on Design, Test, Integration & Packaging ofMEMS/MOEMS (IEEE DTIP), Technical Programme Committee Member (2013 - 2020); SessionChairperson (2017 - 2020)9. IEEE SENSORS 2017, Paper Reviewer,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2017)


更多内容请详见英文版简介及各栏目
研究方向
更多>> JLU MEMS LAB 研究领域:
微纳科学与工程 (Micro Nano Science & Engineering) 包括:
1.微纳智能系统 (Micro / Nan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 NEMS));
2.微小机械制造 (Micro-Manufacturing / Micro-Machining);
3.微纳摩檫学 (Micro Nano Tribology) ;
4. 智能信息机械系统 (Intelligent Informative Mechanical Systems);

社会兼职
更多>> Tsukuba Innovation ArenaChair of Inter-university Networking Committee
Inter. Conf. on Nano/Micro Engineering and Molecular System (IEEE NEMS)Technical Programme Committee Member & Session Chairperson
Sensors and Acutators A. Physical (Elsevier); Nanotechnology (IOP scienc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IP); IEEE Sensors Journal (IEEE);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Springer-verlag) 等17种国际SCI源刊特约审稿人特约审稿人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83.91987.7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学士学位
1993.91997.9
其他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日本东北大学
1989.91992.2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硕士学位暂无内容

团队成员


[1]JLU MEMS LAB
科研团队(Academic Group): 由包括数名教授在内的近10名专业教师团队组成,和美国、欧洲及日韩等国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均有合作与交流。欢迎国内外拥有机械、电子、信息、材料、物理、生物、化学或医学等不同专业背景,掌握英语、汉语或日语中的任意语种,希望在微纳智能系统 (MEMS/NEMS)、微小机械制造 (Micro-Manufacturing/Micro-Machining)、微纳摩檫学(Micro Nano Tribology)、智能信息机械系统 (Intelligent Informative Mechanical Systems)等微纳科学与工程 (Micro Nano Science & Engineering)相关研究领域推进开创性(Pioneering & Novel/Original) 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各年级本科生等各层次人才,勇于科研实践,奋力创新创造,圆梦复兴伟业,造福人类社会。
[2]JLU MEMS LAB 队员毕业后去向(Students of Status after Graduation):
一 产业界(Company):TOYOTA(丰田)、NISSAN (日产)、HONDA(本田)、MATSUDA(马自达)、HITACHI(日立)、NEC(日电)、Canon(佳能)、OMRON(欧姆龙)、DENSO(电装)、TDK(东电化)、SONY(索尼)、OLYMPUS(奥林巴斯)、etc.
二 学术界(University):Tohoku University(日本)、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本)、The University of Tsukuba(日本)、Nagoya University(日本)、University of Florida(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美国)、University of Virginia(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美国)、Columbia University(美国)、Northwestern University(美国)、ETH Zurich(瑞士)、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新加坡)、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荷兰)etc.
[3]JLU MEMS LAB 研究生等名额:
硕士研究生7~8名/每年;博士研究生2~3名/每年;博士后2~3名/每年。热诚欢迎国内外拥有机械、电子、信息、材料、物理、生物、化学或医学等不同专业背景,掌握英语、汉语或日语中的任意语种,希望在微纳智能系统 (MEMS/NEMS)、微小机械制造 (Micro-Manufacturing/Micro-Machining)、微纳摩檫学(Micro Nano Tribology)、智能信息机械系统 (Intelligent Informative Mechanical Systems)等微纳科学与工程 (Micro Nano Science & Engineering)相关研究领域推进开创性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的各层次人才。


当前位置:Chinese homepage>>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JLU MEMS LAB 研究领域:
微纳科学与工程 (Micro Nano Science & Engineering) 包括:
1.微纳智能系统 (Micro / Nan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 NEMS));
2.微小机械制造 (Micro-Manufacturing / Micro-Machining);
3.微纳摩檫学 (Micro Nano Tribology)
4.智能信息机械系统 (Intelligent Informative Mechanical Systems)


科研项目
更多>>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及各类横向课题 (先后与TOYOTA(丰田)、NISSAN (日产)、HITACHI(日立)、NEC(日电)、TOSHIBA(东芝)、OMRON(欧姆龙)、DENSO(电装)、SONY(索尼) 等7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注重“探索学术前沿”与“解决工程实际”之间的交叉融合。(1)2002年 原位观测CNx薄膜表面纳米摩擦现象全过程,从理论上解析纳米疲劳的发生条件,在世界摩檫学领域首次证实纳米疲劳是产生10-6mm3/Nm数量级磨损率的主要机制。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余篇,在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上发表的系列学术论文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摩擦学分会 (Tribology Division of ASME) 2002年度最优秀论文奖 (Best Paper Award)(2)2005年 与美国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等开展国际合作,在单晶硅基体上表面微制造 (Surface Micromachining) 横截面约数百纳米 (<500nm) 的强磁性条状结构,为全硅量子计算机 (All-Silicon Quantum Computer) 的研发与实现提供物理支持,获日本NEC/TOKIN科学技术振兴财团研究奖励奖。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IOP Nanotechnology (JCR1区期刊 IF=3.821) 等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3)2009年 与日本企业 SHINTO Scientific Co., Ltd. 共同研制“超低载荷(<0.1g)表面性能试验机 (Tribogear Series Type 36)”,在线监测超低载荷作用下表面摩擦力等物理量的微小变化。该产品(试验机)已在微小机械及化妆品研发等领域实现成果转化(4)2010年 基于“同步共振”、“局部化”、“超/次谐振”、“双稳态”、“参激共振”等非线性振动理论,构建并研发“超高分辨率、超高灵敏度物理量传感器件”,实现皮克级(pg)至飞克级(fg)质敏、力敏及场敏检测。获授权专利八项。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AIP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CR2区期刊 IF=3.515)等国际SCI源刊上共发表系列学术论文近20篇。

论文成果
更多>> 2019 1. The 14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IEEE-NEMS 2019, April 16-19, 2019, Bangkok, Thailand) 1a. Synchronized Resonator Sensors (Invited Speech),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01-04, 000-0-0000-0000-0/00 (4pp) #Dong F. Wang**, Cao Xia, Shenglai Wan, Xu Du, Guowen Zheng, Haonan Feng, Xin Wang* 2. Internal resonance phenomena in coupled ductile cantilevers with triple frequency ratio Part II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ume: 19, Issue: 14) (IF=3.076),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n 17 March 2019, Published to IEEE Xplore? on ** 2019, Published in the paginated issue: July 15, 2019, DOI: 10.1109/JSEN.2019.2907966 (9pp: 5475 - 5483)Xu Du, #Dong F. Wang*, Cao Xia, Shimoyama Isao, Ryutaro Maeda 3. Internal resonance phenomena in coupled ductile cantilevers with triple frequency ratio Part I - A mass sensitivity amplification schemes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ume: 20, Issue:00) (IF=3.076),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n 17 March 2019, Published to IEEE Xplore? on ** 2019, Published in the paginated issue: July 15, 2019, DOI: 10.1109/JSEN.2019.2907958 (9pp: 5484 - 5492)Xu Du, #Dong F. Wang*, Cao Xia, Shimoyama Isao, Ryutaro Maeda

专利
更多>>2019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模态局部化的谐振式气体感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X 发明人:王东方,周頔 刘书溢.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01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6月19日2019 发明名称:一种针对微系统三维立体结构的增材制造设备.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5.3发明人:王东方,姜新岩 刘睿 殷志富 万胜来.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18日.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31日2019 发明名称:基于参数激励及同步去同步共振原理的触发传感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8 2 1467951.X发明人:王东方,杜旭 安临君 郑果文 夏操 万胜来 冯昊楠 孙超超 滕浩 王昕. 专利申请日:2018年09月07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17日2019 发明名称:一种宽频域自调谐双稳态振动能量采集器.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8 2 1707212.3 发明人:王东方,宋杰 刘欢 单冠淞 杨旭 王昕 刘欣 殷志富.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21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03日2019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ET重量法的多孔颗粒比表面积表征传感器.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8 2 1630891.9发明人:王东方,夏操 杜旭 郑果文 万胜来 冯昊楠 滕浩 安临君 杨旭 刘欣 殷志富 王昕 张志宇.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02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03日

著作成果2017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Springer-Verlag Book, Part of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Chapter: Passive MEMS DC electric current sensors applicable to two-wire appliances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n 28 August 2017 (30pp) #Dong F. Wang*, Huan Liu, Xuesong Shang, Weikang Xian, Yipeng Hou, Xu Yang, Toshihiro Itoh, Ryutaro Maeda2017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Springer-Verlag Book, Part of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Chapter: Picogram-order mass sensors via cantilever-based micro/nano structuresaccepted as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20 June 2017 (30pp)#Dong F. Wang*, Xu Du, Xiaodong Li, Di Zhou, Cao Xia, Jiajun He, Mengyuan Mao, Xin Liu, Xin Wang, Ryutaro Maeda


+科学研究

个人信息:

性别:男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所在单位: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职务:No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其他联系方式

教授/博导工作室 (Office):工作室电话 (Direct Call):教授 信箱 (E-mail):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信箱 (E-mail):通讯地址: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Chinese homepage>>科学研究>>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及各类横向课题 (先后与TOYOTA(丰田)、NISSAN (日产)、HITACHI(日立)、NEC(日电)、TOSHIBA(东芝)、OMRON(欧姆龙)、DENSO(电装)、SONY(索尼) 等7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注重“探索学术前沿”与“解决工程实际”之间的交叉融合。(1)2002年 原位观测CNx薄膜表面纳米摩擦现象全过程,从理论上解析纳米疲劳的发生条件,在世界摩檫学领域首次证实纳米疲劳是产生10-6mm3/Nm数量级磨损率的主要机制。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余篇,在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上发表的系列学术论文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摩擦学分会 (Tribology Division of ASME) 2002年度最优秀论文奖 (Best Paper Award)(2)2005年 与美国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等开展国际合作,在单晶硅基体上表面微制造 (Surface Micromachining) 横截面约数百纳米 (<500nm) 的强磁性条状结构,为全硅量子计算机 (All-Silicon Quantum Computer) 的研发与实现提供物理支持,获日本NEC/TOKIN科学技术振兴财团研究奖励奖。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IOP Nanotechnology (JCR1区期刊 IF=3.821) 等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3)2009年 与日本企业 SHINTO Scientific Co., Ltd. 共同研制“超低载荷(<0.1g)表面性能试验机 (Tribogear Series Type 36)”,在线监测超低载荷作用下表面摩擦力等物理量的微小变化。该产品(试验机)已在微小机械及化妆品研发等领域实现成果转化(4)2010年 基于“同步共振”、“局部化”、“超/次谐振”、“双稳态”、“参激共振”等非线性振动理论,构建并研发“超高分辨率、超高灵敏度物理量传感器件”,实现皮克级(pg)至飞克级(fg)质敏、力敏及场敏检测。获授权专利八项。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在AIP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CR2区期刊 IF=3.515)等国际SCI源刊上共发表系列学术论文近20篇。(7)2013年 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s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共同研发“微型并列反应系统(micro parallel reactors)及其在H2O2高效合成和过程可视化中的应用”先进技术,该技术在催化氧化反应等化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Elsevie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CR1区期刊 IF=4.321) 等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在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5)2011年 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s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共同研发 “Au纳米间隙的电子迁移与表面沉积同步纳加工” 先进技术,微细制造沟宽小于1纳米 (<1nm) 的Au纳米间隙。 该项纳加工技术在先进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及生物器件等领域有者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共同申请人获相关日本国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CR1区期刊 IF=6.723) 等国际SCI源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6)2011年 提出并构建“无源非接触式双线电流检测新方法”,设计与制造第一代 “无源非接触式微型MEMS双线电流传感器”,该器件无需外加电源即可直接用于双线直流和交流电流的非接触式测量,并为近未来直流和交流电量的在线检测及实时监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获日本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中国授权专利八项、作为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或作为通讯作者在AIP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CR2区期刊 IF=3.411)等国际SCI源刊上共发表系列学术论文20余篇。(8)2016年 提出并构建“变形界面三维量测新方法”。获授权专利二项。共9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科研项目

个人信息:

性别:男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所在单位: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职务:No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其他联系方式

教授/博导工作室 (Office):工作室电话 (Direct Call):教授 信箱 (E-mail):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信箱 (E-mail):通讯地址: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Chinese homepage>>科学研究>>专利
2019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模态局部化的谐振式气体感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X 发明人:王东方,周頔 刘书溢.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01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6月19日 2019 发明名称:一种针对微系统三维立体结构的增材制造设备.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5.3发明人:王东方,姜新岩 刘睿 殷志富 万胜来.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18日.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31日 2019 发明名称:基于参数激励及同步去同步共振原理的触发传感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8 2 1467951.X发明人:王东方,杜旭 安临君 郑果文 夏操 万胜来 冯昊楠 孙超超 滕浩 王昕. 专利申请日:2018年09月07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17日 2019 发明名称:一种宽频域自调谐双稳态振动能量采集器.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8 2 1707212.3 发明人:王东方,宋杰 刘欢 单冠淞 杨旭 王昕 刘欣 殷志富.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21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03日 2019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ET重量法的多孔颗粒比表面积表征传感器.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8 2 1630891.9发明人:王东方,夏操 杜旭 郑果文 万胜来 冯昊楠 滕浩 安临君 杨旭 刘欣 殷志富 王昕 张志宇.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02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9年05月03日 2018 发明名称:基于同步共振的高灵敏度压电压阻电容叠加力敏传感器. 发明专利号:ZL 2016 1 0171506.8 发明人:王东方,杜旭,王昕,杨旭,刘欣,刘欢,郑果文,毛梦元. 专利申请日:2016年03月23日.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日:2018年01月26日 2018 发明名称:一种旋转式多方向势垒可变双稳态振动能量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7 2 1236121.1 发明人:王东方,单冠淞 李屹 傅宇鹏 宋杰 杨旭. 专利申请日:2017年09月25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8年03月30日 2018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表面摩擦的多物理量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7 2 1416380.2 发明人:王东方,夏操 杜旭 江傲俊 田利峰 郑果文 刘思明 万胜来 杨旭 刘欣 殷志富 王昕. 专利申请日:2017年10月29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8年04月27日 2018 发明名称: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三维静脉识别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7 2 1112908.7 发明人:王东方,苑文楼 顾哲豪 许远航 刘欢 刘欣 殷志富 杨旭 吴越 王昕. 专利申请日:2017年08月31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8年05月08日 2018 发明名称:一种新型高精度低噪声直流大电流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7 2 1358392.4 发明人:王东方,刘洋 林源 兰钦鸿 刘欢 候毅鹏 尚雪松 赵子琪 索浩 杨旭. 专利申请日:2017年10月20日.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日:2018年05月18日共34条1/4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页

+专利

个人信息:

性别:男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所在单位: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职务:No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其他联系方式

教授/博导工作室 (Office):工作室电话 (Direct Call):教授 信箱 (E-mail):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信箱 (E-mail):通讯地址: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Chinese homepage>>科学研究>>著作成果
2017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Springer-Verlag Book, Part of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Chapter: Passive MEMS DC electric current sensors applicable to two-wire appliances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n 28 August 2017 (30pp) #Dong F. Wang*, Huan Liu, Xuesong Shang, Weikang Xian, Yipeng Hou, Xu Yang, Toshihiro Itoh, Ryutaro Maeda 2017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Springer-Verlag Book, Part of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Chapter: Picogram-order mass sensors via cantilever-based micro/nano structuresaccepted as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20 June 2017 (30pp)#Dong F. Wang*, Xu Du, Xiaodong Li, Di Zhou, Cao Xia, Jiajun He, Mengyuan Mao, Xin Liu, Xin Wang, Ryutaro Maeda共2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著作成果

个人信息:

性别:男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所在单位: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职务:No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其他联系方式

教授/博导工作室 (Office):工作室电话 (Direct Call):教授 信箱 (E-mail):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信箱 (E-mail):通讯地址: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Chinese homepage>>教学研究
授课信息
更多>>1.《电子显微学》(汉语教学)(本科生)2.《Scientific English》(英语教学)(本科生)3.《机械物理学》(日语教学)(本科生)4.《机械工学入门》(日语教学)(本科生)(Co-Teaching)5.《计测工学》(日语教学)(本科生)


+教学研究

个人信息:

性别:男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所在单位: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职务:No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其他联系方式

教授/博导工作室 (Office):工作室电话 (Direct Call):教授 信箱 (E-mail):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信箱 (E-mail):通讯地址: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Chinese homepage>>教学研究>>授课信息
1.《电子显微学》(汉语教学)(本科生) 2.《Scientific English》(英语教学)(本科生) 3.《机械物理学》(日语教学)(本科生) 4.《机械工学入门》(日语教学)(本科生)(Co-Teaching) 5.《计测工学》(日语教学)(本科生) 6.《精密微细加工学》(日语教学)(本科生) 7.《材料系统及び加工》(日语教学)(本科生 8.《教授专题讲座》(英语教学)(本科生)(Co-Teaching) 9.《Smart Sensing for Intelligent Machinery》(英语教学)(本科生) 10. 《新生研讨课》(英语教学)(本科生)(Co-Teaching)共20条1/2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页

+授课信息

个人信息:

性别:男职称:教授毕业院校: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所在单位: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职务:No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其他联系方式

教授/博导工作室 (Office):工作室电话 (Direct Call):教授 信箱 (E-mail):微工程与微系统实验室信箱 (E-mail):通讯地址: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相关话题/吉林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马永亮
    马永亮(教授)赞的个人主页 http://teachers.jlu.edu.cn/MaYouliang/zh_CN/index.htm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性别 : 男毕业院校 : 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 博士在职信息 : 在职所在单位 : 物理学院办公地点 :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楼307教育经历[1]1995.9--2006.7 青岛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陈亚坤
    教师基本信息 陈亚坤性别:男 学位:博士学科:物理化学在职信息:在职MORE +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毕业院校:加拿大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理论化学研究所曾获荣誉:办公地点: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柳条路2号,吉林大学北区科技楼402室 个人简介:教育经历其他联系方式工作经历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团队成员 个人简介Personal pr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张奕楠
    基本信息MORE +张奕楠Zhang Yinan(讲师(高校)) 学位:博士性别:男毕业院校:英国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物理学院 个人简介 暂无内容 教育经历[1]2004.9-2007.7复旦大学|光学工作经历 [1]  吉林大学  研究方向暂无内容 团队成员 暂无内容 基本信息MORE +张奕楠Zhang Yinan(讲师(高校)) 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王晓峰
    王晓峰(教授)赞的个人主页 http://teachers.jlu.edu.cn/WangXiaofeng/zh_CN/index.htm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性别 : 男毕业院校 : 日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 博士在职信息 : 在职所在单位 : 物理学院办公地点 : 长春市二道区通安小区11栋4门207个人简介王晓峰 教育背景1995.9-1999.7. 吉林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贾然
    贾然(副教授)赞的个人主页 http://teachers.jlu.edu.cn/RanJia/zh_CN/index.htm副教授性别 : 男毕业院校 : 德国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 博士在职信息 : 在职所在单位 : 理论化学研究所办公地点 : 长春市朝阳区柳条路2号,吉林大学科技楼教育经历[1]2003.10--2007.9 其他 物理学 工作经历[1]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许志国
    许志国(副教授)赞的个人主页 http://teachers.jlu.edu.cn/Xuzhiguo/zh_CN/index.htm副教授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硕士生导师性别 : 男毕业院校 : 吉林大学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 博士在职信息 : 在职所在单位 : 数学学院学科 : 基础数学办公地点 :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教育经历[1]2006.9--2008.7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韩晓霞
    同专业博导性别:女学位:博士学科:物理化学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理论化学研究所查看更多个人简介韩晓霞,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生物科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导师赵冰教授);2009年8月-2011年10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理工学部博士后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奖学金,导师 Prof.Yukihir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吴小峰
    性别:男学位:博士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查看更多个人简介暂无内容 其他联系方式暂无内容 工作经历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育经历 2002.9--2007.6 吉林大学>应用物理学社会兼职暂无内容研究方向暂无内容团队成员最后更新时间:--中文主页-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最后更新时间:--中文主页-科学研究-研究领域研究领域No Content最后更新时间:--中文主页-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包连璋
    教师基本信息 包连璋性别:男 学位:博士在职信息:在职MORE +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毕业院校:美国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数学学院曾获荣誉:办公地点:吉林大学家属区17-105 个人简介:教育经历其他联系方式工作经历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团队成员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暂无内容 教育经历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
  • 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陈传海
    陈传海(副教授)赞的个人主页 http://teachers.jlu.edu.cn/CHUANHAICHEN/zh_CN/index.htm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机械工业数控装备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性别 : 男毕业院校 : 吉林大学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 博士在职信息 : 在职所在单位 :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学科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办公地点 : 长春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