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孙洪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11




一、简 历



孙洪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生,吉林松原人。1992年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本科毕业,199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赴日本,先后在日本德岛大 学、大阪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起先后任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助手(助理教授)、特任教授;2005年开始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 年初,全职回国工作。孙洪波教授作为超精细激光加工领域的知名学者,十几年来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原创性工作。在微纳集成制备方面,早期提出的超衍射极限曝 光制备的纳米牛(Nature,412,697,2001,单篇他引1300次)成为该领域的标志性符号;近期提出光场裁剪、光动力纳米组装等创新思想, 为石油钻探等工业和国防高技术领域若干信息器件的微制备提出关键解决方案。系列引领性工作为我国超精细激光加工基础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贡 献。

近五年,以责任作者在IEEE专业期刊和影响因子 大于3.0的杂志发表论文153篇,含影响因子6.0以上杂志41篇,成为国际上超快光电子学领域基础研究方面最活跃、业绩最突出的研究者之一。十余年来 论文被SCI引用6000次,被Nature、Science和Laser Focus World 等杂志专题介绍和杂志封面采用100余次;100余 次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包括OSA、SPIE、IEEE、MRS等顶级国际会议。2002年获日本光科学与技术财团显著贡献奖(全日本每年1-2 人);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受聘为****特聘教授; 2006年获日本文部大臣表彰-青年科学家奖;2008年荣获教育部****创新 团队计划资助;2010年荣获中国光学最高奖-王大珩光学奖;2011年、2012年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12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 等奖,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8-2010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 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2006年至今担任欧盟重点实验室(葡萄牙CDRSP)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9年至今担任RSC学会期刊: Nanoscale 顾问、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首届主席团副主席;2011年至今担任韩国延世大学APCPI实验室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半导体材料学术委员会委 员;2012年至今担任Nature出版集团期刊: Light: Science &Applications编委一职。2014年受任美国光 学学会期刊;Optics Letters的Topical editor及《科学通报》期刊编委。
二、研究方向
1.超快纳米光子学方向:
(a)微纳结构与器件的光与物质非线性相互作用操控研究(b)光电转换动力学瞬态光谱技术研究;
2.激光微纳加工方向:
(a)微光学(b)微电子(c)微机械(d)微流控(e)有机微电子(f)苛刻环境微传感(g)生物传感及(h)仿生学
三、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
1.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高速转盘式飞秒激光纳米直写装置的研制”负责人,2012.01~2015.12(280万);
[2]国防“863”项目“******研制”负责人,2011.07~2015.06(120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在高性能微光学元件制造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负责人,2010.01~2013.12(270万);
[4]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超快激光技术与前沿光电器件物理”负责人,2008.01~2010.12(300万);
[5]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集成电路电光采样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负责人,2007.01~2008.12(80万);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功能微纳机械的飞秒激光制备和纳米力学的研究”负责人,2006.01~2009.12(160万)。
2.科研获奖
[1]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2;
[2]“微纳集成器件制备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2;
[3]“动态可调谐型蛋白质微透镜”,2012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全国20项),2012;
[4]“金纳米棒和J聚集强耦合体系的杂化态动力学”,2011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11;
[5]中国光学学会最高奖-王大珩光学奖(全国两年评审一次,每次1-2人),2010。
四、讲授课程
1.本科生课程:专题讲座A
2.研究生课程:1. 前沿光子学;2. 科技论文写作基础A。
五、代表性工作及论文
代表性论文:
1.Jiang HB, Zhang YL, Han DD, Xia H, Feng J, Chen QD,Hong ZR, and Sun HB, Bioinspiredfabr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graphene films by two-beam laser interference,Adv. Funct. Mater. (2014).
2.Wang L, Wang HY, Wei HT, Zhang H, Chen QD, Xu HL,Han W, Yang B, and Sun HB,  Unraveling charge separation and transportmechanism in aqueous-processed polymer/CdTe nanocrystal hybrid solar cells,Adv. Energy Mater. (2014).
3.Fang HH, Yang J, Feng J, Yamao T, Hotta S, and SunHB, Functional organic single crystalsfor solid-state laser applications, LaserPhoton Rev. (2014).
4.Lei Wang, Shou-Jun Zhu, Hai-Yu Wang,Song-Nan Qu, Yong-Lai hang, Jun-Hu Zhang, Qi-Dai Chen, Huai-Liang Xu, Wei Han,Bai Yang, and Hong-Bo Sun, Common origin of green luminescence in carbonnanodots and grapheme quantum dots, ACS Nano 8, 2541 (2014).
5.Yan-Gang Bi, JingFeng, Yun-Fei Li, Xu-Lin Zhang, Yue-Feng Liu, YuJin, and Hong-Bo Sun, Broadband light extraction from white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by employing corrugated metallic electrodes withdual periodicity, Adv. Mater. 25, 6969 (2013).
6.Lei Wang, Hai-Yu Wang, YanWang, Shou-Jun Zhu, Yong-Lai Zhang, Jun-Hu Zhang, Qi-DaiChen, Wei Han, Huai-Liang  Xu, Bai  Yang, and Hong-Bo Sun, Direct observation of quantum confined graphene-like states andnovel hybrid states in graphene oxide by transient spectroscopy, Adv. Mater. 25, 6539 (2013).
7.Hong-Hua Fang, Ran Ding, Shi-Yang Lu,Yue-De Yang, Qi-Dai Chen, Jing Feng, Yong-Zhen Huang, and Hong-Bo Sun, Whisperinggallery mode lasing from patterned molecular single-crystalline microcavityarray, Laser Photon. Rev. 7, 281 (2013).
8.Lei Wang, Hai-Yu Wang, Hong-Hua Fang,Hai Wang, Zhi-Yong Yang, Bing-Rong Gao, Qi-Dai Chen, Wei Han, and Hong-Bo Sun,Universal electron injection dynamics at nano interfaces in dye-sensitizedsolar cells, Adv. Funct. Mater. 22, 2783 (2012)
9.Yu Jin, Jing Feng, Xu-Lin Zhang,Yan-Gang Bi, Yu Bai, Lu Chen, Tian Lan, Yue-Feng Liu, Qi-Dai Chen, and Hong-BoSun, Solving efficiency-stability tradeoff in top-emitting organiclight-emitting devices by employing periodically corrugated metallic cathode,Adv.Mater. 24, 1187 (2012).
10.Yun-Lu Sun,Wen-Fei Dong, Rui-Zhu Yang, Xiang Meng, Lu Zhang, Qi-Dai Chen, and Hong-Bo Sun,Dynamically tunable protein microlenses, Angew. Chem. Int. Ed. 51, 1558 (2012).
11.Hong-Hua Fang,Ran Ding, Shi-Yang Lu, Jie Yang, Xu-Lin Zhang, Rui Yang, Jing Feng, Qi-DaiChen, Jun-Feng Song, and Hong-Bo Sun, 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s based onthiophene/phenylene co-oligomer single crystals, Adv. Funct. Mater. 22, 33 (2012).
12.Ya-Wei Hao,Hai-Yu Wang, Ying Jiang, Qi-Dai Chen, Kosei Ueno, Wen-Quan Wang, HiroakiMisawa, and Hong-Bo Sun, Hybrid states dynamics of gold nanorods/dye J-aggregateunder strong coupling, Angew. Chem. Int. Ed. 50, 7824 (2011).
13.Dong Wu,Jian-Nan Wang, Si-Zhu Wu, Qi-Dai Chen, Shuai Zhao, Hao Zhang, Hong-Bo Sun, andLei Jiang, Three-level biomimetic rice leaf surfaces with controllableanisotropic sliding, Adv. Funct. Mater. 21, 2927 (2011).
14.Dong Wu, Si-ZhuWu, Qi-Dai Chen, Yong-Lai Zhang, Jia Yao, Xi Yao, Li-Gang Niu, Jiang-Nan Wang,Lei Jiang, and Hong-Bo Sun, Curvature-driven reversible in-situ switchingfrom pinned to roll-down surperhydrophobic states for water droplettransportation, Adv. Mater. 23, 545 (2011).
15.Hong Xia, JuanWang, Ye Tian, Qi-Dai Chen, Xiao-Bo Du, Yong-Lai Zhang, Yan He, and Hong-BoSun, Ferrofluids for fabrication of remotely controllable micro-nanomachinesby two-photon polymerization, Adv. Mater. 22, 3204 (2010).
16.Yong-Lai Zhang,Qi-Dai Chen, Hong Xia, and Hong-Bo Sun, Designable 3D nanofabrication byfemtosecond laser direct writing, Nano Today 5, 435 (2010).
17.Yong-Lai Zhang,Li Guo, Shu Wei, Yin-Yan He, Hong Xia, Qi-Dai Chen, Hong-Bo Sun, and Feng-ShouXiao, Direct imprinting of microcircuits on graphene oxides film byfemtosecond laser reduction, Nano Today 5, 15 (2010).
18.S. Kawata, H. B.Sun, T. Tanaka, and K. Takada, Finerfeatures for functional microdevices,Nature, 412, 694, (2001).
19.H. B. Sun, Y.Xu, S. Juodkazis, K. Sun, M. Watanabe, S. Matsuo, H. Misawa, J. Nishii, Arbitrary- lattice photonic crystals createdby multiphoton microfabrication, Opt.Lett. 26, 325, (2001).
20.H. B. Sun, S.Matsuo, and H. Misawa, Three- dimensionalphotonic crystal structures achieved with two-photon- absorptionphotopolymerization of resin, Appl.Phys. Lett. 74, 786, (1999).
授权发明专利:
1.一种利用氧化石墨烯制备导电微纳结构的光加工方法,ZL1.X,发明专利,2013。
2.一种基于流体电光材料的电光探头及用于探测电场的方法,ZL6.X,发明专利,2013。
3.一种在微流控芯片中制备多级金属微纳结构的方法,ZL8.2,发明专利,2013。
4.磁遥控驱动微结构的制备方法, ZL0.6,发明专利,2011。
5.一种用于电光探测器电压校准的方法,ZL2.1,发明专利,2011。
6.利用多光束干涉光刻技术制备仿生彩色超疏水涂层的方法,ZL6.2,发明专利,2011。
7.微弹簧的激光加工方法,ZL9.5,发明专利,2009。
8.可校准电压的电光探测器,ZL4.3,发明专利,2008。
六、报考要求
具有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志向并具有合作精神,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读写水平,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等专业背景的学生。
七、毕业生去向
1. 国际及国内著名电子类、光通讯类公司,如华为、中兴国际等。
2. 985、211高校任教(2010级博士毕业生吴东入选2013年中国科技大学计划)。
3. 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后。
八、联系方式
办公室: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唐敖庆楼D323
电  话:
E-mail:hbsun@jlu.edu.cn


详细信息欢迎访问超快光电中心实验室(C-UFO)主页:www.lasun-jlu.cn






相关话题/电子 吉林大学 科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夏虹
    1一、简历夏虹,女,教授,博导。1980年出生。近十余年来主要从事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研究。具体包括:利用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成功地制备了光和磁遥控驱动的微弹簧、微涡轮等微机械器件;制备了微型探测器、过滤膜等微流控芯片内部元件;顺反异构及凝胶化新原理制备微纳器件。有关合成磁流体用于激光微纳加工微机械的工作作为Adv. Mater. 杂志封面发表以后,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杂志(RSC) Chemistry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王海宇
    一、简 历王海宇,1967年生,1989年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本科毕业,2000年获博士学位。2002-2008年先后赴荷兰和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初作为学术带头人引进到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授,被学校聘为唐敖庆特聘教授。二、研究方向主要方向利用超快激光光谱学的方法研究光电子、光子学相关的物理过程,具体包括:高效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动力学研究,如聚集诱导发光、半导体及石墨烯量子点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郑杰
    一、简 介郑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受教育状况: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2月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科研及工作经历:2003年10月—现在:在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从事平面波导和光纤器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3年2月—2003年8月:在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应用物理研究所(IF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赵纯
    一、 简 历赵纯,男,199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在吉林大学电子系任教。现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新型检测仪器的研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发表SCI论文8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二、研究方向 1、导电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索新的制备方法从而扩大或优化其性能,包括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董玮
    一、简 历董玮,女,1973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科学系主任。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到吉林大学工作并于2004年获得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年从事微波信号的光学处理和分布式光纤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微波光子滤波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常玉春
    一、简历分别于1995、1998、200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本科、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9年被聘为教授,2011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9-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从事半导体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2007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机系做访问学者,从事射频集成电路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田小建
    一、简 历田小建,男,1957年7月2日出生。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获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在吉林大学获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吉林大学从事多年教师工作。曾主讲现代通信原理、电子测量、信息电子学概论、模拟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本科生课程。为研究生主讲数字通信原理、信号检测理论、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等课程。1994年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郭树旭
    一、简 历 学习经历: 2000.9-2006.12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理学博士。1986.9-1989.7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理学硕士。1978.3-1982.1 吉林大学半导体系,半导体器件专业,理学学士。工作经历:2000.1--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1982.1-199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王一丁
    一、简 历王一丁,男,锡伯族,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2005年做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法国MontpellierII (蒙比利埃)第2大学暨科学院南方电子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2012年做为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高技术(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简介-王小龙
    一、简 历 王小龙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特聘教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2012年3月于日本富山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就职于日本九州大学和筑波大学。IEEE学会和IEICE学会会员。发表SCI及EI学术论文50余篇。2013年获得IEEE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Society (MTT-S) Japan Young Engineer Aw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