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征集活动分为校级选拔、省级推荐、国家级评选三个阶段。今年活动启动以来,学校招生就业处积极配合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推进具体工作,通过开展宣传动员、招募评审和材料优化等系列工作,充分发掘近几年在基层就业、大学生创业和军营大学生战士等领域的大学生典范,确保了推荐人选的代表性和事迹材料的生动性。此次入选,不但向社会展示了吉外学子的良好形象,发挥了示范典型的引领作用,也彰显了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特色和成果,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征兵入伍人物”郜怡雯:追随强军梦 尽展深蓝志
我叫郜怡雯,现就读于吉林外国语大学,现任国经济贸易学院学生会副主席。2014年我考入吉林外国语大学,初入大学的我上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在军训期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严肃又活泼的军旅生活。开学新生军训期间正逢9.3大阅兵,看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那一身干净纯粹、英姿飒爽的白军装,我深深的被震撼了,我心里想着,我要投身军营,哪怕是为了这身帅气的白军装,我也要去实现自己的军旅梦。
2015年9月,剪去长发,换上军装,我摆脱温室,迎接风雨;我张开双臂,拥抱别样的年华。作为第一批实战化训练的女兵,我被分配到东海舰队参谋部。新兵连的三个月是军旅生涯中最难忘也是最幸福的日子。在那段日子里,对我的精神、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每天全身负重20多斤装备,进行练队列,爬战术,实战演习等科目。
训练中我们都是携枪负重训练。记得有一次爬战术训练结束后,从我身后走过来一位班长提起我的枪,看了上面刻有我的名字和编号的枪,然后问了我一句:“你的胳膊在流血,你没感觉到吗?”我当时低头看到了地上已经汇集成一小圈的红色,我才知道我的胳膊肘在滴血。我当时只回答了她一句话:“班长,我没顾上这些,我眼里只有前方的障碍线。”我告诉自己,当兵就要有个当兵的样子,这才只是一个开始,而正是这个开始给了我一生的信念。还记得那时候为了能让自己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每天早上吃4个馒头,后来下了连队到单位才发现自己的脸和馒头一样膨胀了。那时候我的体重上升到了我的人生极限,130多斤。看看我现在的我,我根本不敢想象当时我的脸有多圆。
![undefined undefined](http://www.jisu.edu.cn/__local/C/81/38/539481154BAC3E24D12D4538CC2_D0BC3E6E_27A5C.png)
郜怡雯
在新兵集训期间,每晚会组织观看新闻,这是我们唯一能接触新闻媒体的时刻。新闻联播正式开始前那短短几分钟的广告,才又接触到外面世界的缤纷多彩,才知道原来看广告也是那么的幸福。结业的那一天,我嚎啕大哭,是难过,是释放,更是无法言语的感觉。当我举起右手向军旗宣誓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和使命。
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东海舰队水兵演出队,主要负责给官兵带来多种形式的文化演出。每一次重大演出任务都需要我们熬夜彩排,熬夜。尤其是2016年春节演出的时候,审节目,换节目,改动作。全体队员连续一个星期在礼堂加班彩排到凌晨三点多,第二天早上正常六点起床参加早训,累的后来3个月都没缓过劲来。虽然劳累不堪,但站在舞台上就要以最好的状态展示给下面的官兵,每个兵有每一个兵的岗位职责,因为我知道我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论夜有多黑,任务有多重,这是责任,更是信仰。
在部队服役期间,勇敢顽强,永不服输的军人信念鞭策着我不断突破自己。每一次演出,从舞台到大海,我们翻山越岭,上高山,下海岛,走战位,进哨所,为基层官兵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第一次三公里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坚持;第一次出任务让我知道了责任的意义;第一次尝到连做100个俯卧撑的滋味;第一次体会到离家过春节思念和牵挂亲人的心酸。部队给了我无数个第一次的历练,同时也让我收获了无数的成长。
若把人生分为两半,那么参军前叫“不犹豫”,参军后叫“不后悔”。当初我在退伍申请书里只写了八个字:归期未定,有召必回。即便脱下了这身军装,但我坚信我依旧是中国人民海军的一员。复学后,我申请加入了吉外国防志愿使者这个光荣的组织,在这里,我将以一名退役老兵和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樱花只开一季,真爱只有一次,同样军旅生涯也只有这么一次。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青春,只有经过了激情奋斗、顽强拼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青春,才是不负韶华的无悔青春!
“创业人物”史天壹:扎根泥土,做青春的味“稻”
我叫史天壹,老家在吉林省舒兰市松江村,那里西揽松花江江水,物华天宝,盛产有名的舒兰贡米。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进入大学以来,我珍惜在校园里的每一天,作为学生干部,统筹组织校园活动,组织参与校更名文艺汇演等各类型校园活动;作为吉外学子,服务参加志愿活动,积极参与“北京8分钟”、央视春晚录制等各类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型活动比赛如市级深阅读图书分享会,省级防控疾病宣传演讲、国防宣传演讲赛等,不错过、不浪费每一份能争取到的机会。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励志青春,砥砺前行。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返乡创业,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受家乡大米的感召,2017年我在蔡雪老师的帮助下相继和3名学生,共同组建了核心创业团队。在此期间蔡雪老师先后赴日本和欧盟考察学习,推出了“企业+基地+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新理念。我们共同参加各类产品展会,了解市场,进行水稻经营。团队的组建加速了新型农业三产融合体系的快速拓展,并成功打造出最适合三莲农业的四位一体整体运营模式。
种的好,也要卖的好,我们通过参加各地食品展会,线下拓展经销商,线上推广销售等方式,成功地将“三莲”牌有机稻花香、有机长粒香、珍珠米、杂粮等系列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地市场,并开创了“一亩田”私人农场项目,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团队的组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简单的事,从2017年组建团队以来遇到过各式各样的问题,创业维艰,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创业很苦,但坚持很酷。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个一个去面对、去解决。在此期间要非常感谢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们参加了像“互联网+”这样全国顶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结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创业佼佼者,通过交流学习,对于自身也有了更多更新的思路与想法。未来希望能够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undefined undefined](http://www.jisu.edu.cn/__local/9/5C/40/0B7AB4738F5CA115168671793A1_1587B682_4BA9A.png)
史天壹的“三莲农业”项目荣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回首走过的路,我非常荣幸能够得到蔡雪老师以及我们团队一起的帮助。新时代、新农村给了青年人广阔的舞台,我们的梦想就在这片稻田里,让中国人吃上放心米、健康米、营养米,这是我们新时代农业人毕生的追求。扎根农村,脚踏实地,改善产业现状,带领农户发家致富,努力实现中国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