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上,范士龙聚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涵,从大学的使命和职能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素养,并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一名合格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从业职责和标准。报告会内涵丰富,例证详实,讲解生动风趣,为广大师生献上了一场涵养师德规范,明确从教本真的精神大餐。

报告会后,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第一支部书记吴殿龙表示,“听了范老师的报告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能水平,我将在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教育好我的学生,在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同时,努力汲取人类文明的养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胡运哲则表示,“这次讲座深刻阐释了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要求,让更多教师坚定了做好学生学习、生活与道德上的引路人。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学识,增强育人本领,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璐说:“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教师,我能深刻体会到一名师德高尚的好老师对学生影响。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我们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以身示范、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据悉,学校党委从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秉烛行动”,这是学校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充分酝酿、认真谋划、反复论证的一项顶层设计,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大引领工程。“尚德论坛”是“秉烛行动”的一个载体和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和传承高尚师德为宗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发挥师德引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