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科门类: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
所属培养单位: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锐意创新,服从祖国需要,愿为国家建设服务。
(二)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国内外旅游管理相关研究领域和旅游业界的最新发展,具有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承担旅游业界的管理工作,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生的学术水平。
(四)具有从事科研、教学和旅游企事业管理相关工作所需的健康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分为三个研究方向: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研究旅游资源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与旅游业的内在关联;研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异规律,系统地分析地质地貌、水体、气象气候、生物、历史古迹、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价值;研究以上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途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对特定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多层次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景观规划等)的理论与方法;全面掌握进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具体实施体系。
其目标在于培养本方向研究生从事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的实际工作能力、相关学术研究及教学能力。
(二)旅游企业管理
研究中外旅游企业管理的规律特征以及现代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理论变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旅游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探讨适合于我国本土旅游业运营实践的优化管理模式;并在旅游业的战略管理、资本营运与财务管理、品牌管理与集团化连锁、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等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旅游企业管理之路。
其目标在于培养本方向的研究生为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战略决策支持和管理咨询的能力、从事旅游企业高层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教学能力。
(三)旅游服务管理
全面了解现代旅游企业服务过程的本质特征以及服务运营环节;掌握现代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分析框架和企业质量认证标准体系的制订依据;通过对国外服务业质量管理先进方法与手段的学习借鉴,探索出能够适合我国旅游业服务质量管理的行业规范标准、政策法规、优化模式和运作机制;能够针对特定的旅游企业环境设计出提升顾客满意度的最佳服务运营模式与有效实施途径。
其目标在于培养能够本方向学生从事服务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认证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的能力、设计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数:40分,其中:课程学分为36分(学位课程学分14分,专业课程学分14分,选修课程学分10分),实践环节学分为2分(社会调研学分2分),科研学分为2分。具体见表1。
2012级旅游管理 专业
课程类型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学 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公共 必修课 |
学位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外语精读 |
1 |
48 |
√ |
|
|
|
|
|
外语学院 |
|
||
外语听说 |
1 |
32 |
√ |
|
|
|
|
|
外语学院 |
|
||
当代管理理论 |
4 |
64 |
√ |
|
|
|
|
|
工商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管理经济学 |
3 |
48 |
|
√ |
|
|
|
|
经济学院 |
|
||
专业 必修课 |
学位课 |
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
旅游经济与产业管理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
||
旅游服务管理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
||
必修课 |
旅游研究方法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
|
专业外语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
||
旅游企业战略研究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
||
选修课 |
旅游法规专题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常用统计软件运用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公共 选修课 |
||
旅游规划制图 |
2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饭店筹建与运营管理研究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跨文化管理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公共 选修课 |
||
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公共 选修课 |
||
会展与节庆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高级旅游市场营销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旅游研究前沿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世界旅游经济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红色旅游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生态旅游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温泉旅游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休憩旅游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传统景观文化专题 |
1 |
16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专业选修课 |
||
旅游地管理 |
2 |
32 |
|
|
√ |
|
|
|
|
|
||
周易与管理专题 |
2 |
32 |
|
√ |
|
|
|
|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公共 选修课 |
||
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在第二至四学期修读 |
注:1.本课程计划总学分为35学分。
2.专业课一般每学分安排16学时。
3.公共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4学分,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6学分。
四、成绩考核
研究生所学习的课程必须经过考试或考查合格后,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公共必修课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专业学位课程采取闭卷考试或采用期中考查和期末考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指定选修课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任选课采取同堂考试或考查的方式。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对于录取的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实行补课制度。该类研究生应补修与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三门本科课程。这三门补修课由导师组督促其在前二学期内全部补完,不计学分。补修将结合本科教学计划安排随堂学习和考试。经考试全部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五、培养方式
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培养方式和方法上,采取专业指导小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遵循如下原则并实施安排:
1.在总体安排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并通过导师、导师组和教研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
2.在指导方式上,充分发挥导师各自的专长和主导作用,讲究因材施教,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启发式、案例研讨式教学,并安排一定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以强化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专业素质训练。
4.在思想教育上,导师和任课教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每学期研究生都须进行思想政治及操行鉴定。
5.研究生入校后,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导师组给每个研究生安排导师,并由导师具体负责该研究生的专业指导与培养。
六、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经过考评后才能进入论文阶段的学习。在硕士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先提高论文开题报告,然后经导师组审议并批准后,才能开始撰写论文。外语通过国家六级考试者,方能申请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答辩和评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江西财经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执行。
七、实践与创新培养
在实践与创新培养环节,研究生须至少修完10学分。其中毕业实习为必修项目,计4学分;其他项目为选修,共计6学分。具体要求以《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相关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