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别:男
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毕业专业:生态学
职 务:旅游管理系主任、硕导
职 称:副教授
自我简介
学习经历1996—2000年赣南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0-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4-200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3-2004年福建武夷学院旅游系
2004-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教授课程
研究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旅游规划与开发
会展策划与管理
人类文化遗产与旅游
温泉旅游开发与管理
专科生:会展管理
科研成果
[1]区域文化景观演变机理及其保护利用研究——以庐山地区为例(11YJC850004),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1.09-2013.12,主持,在研。
[2]国民休闲背景下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的特征、效应与形成机制研究(41261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6,参与,在研。
[3]转型期鄱阳湖土地利用变化与城乡建设空间优化研究(410013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01~2013.12,参与,在研。
[4]我国革命老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13BJY1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01~2015.12,参与,在研。
[5]基于生态安全评价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2008GQH0057),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参与,已完成。
[6]大庐山框架与和谐旅游发展战略研究(YCYJ06~02),四川省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招标项目,2006.07~2008.12,主持,已完成。
[7]庐山风景名胜区战略规划,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2010.11~2011.2,副组长,已完成。
[8]中国世界遗产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09YB284),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2010.01~2011.12,主持。
[9]江西修河旅游区总体规划研究(1040KH0516),江西省财政厅重点课题,参与,2004.12~2006.06,已完成。
[10]庐山红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j0628),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01~2006.12,参与,已完成。
[11]庐山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200509),江西省软科学课题,2005.01~2007.12,参与,已完成。
[12]旅游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XJG~09~3~8),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项目,2010.01~2011.12,主持,已完成。
[13]世界遗产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09YB284),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2010.01~2011.12,主持,已完成。
[14]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10YJ42),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10年)规划项目,2011.01~2012.12,参与,已完成。
[15]廖坊灌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抚州市廖坊水利枢纽管理局,2009-2010,已完成,排名第二。
[16]南城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抚州市南城县人民政府,2010-2012,副组长,已完成。
[17]金溪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抚州市金溪县人民政府,2010-2013,副组长,已完成。
[18]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10-2011,主持,已完成。
[19]进贤县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进贤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主持,已完成。
[20]共青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共青城市政府,2013,参与,在研。
[21]乐平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乐平市旅游局,2010,主持,已完成。
[22]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耦合机制评价,江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研究课题一等奖,同时获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二等奖,参与,已完成。
[23]井冈山金葡萄庄园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井冈山金葡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0,副组长,已完成。
[24]主持青山湖区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发展规划,参与广西上林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规划、江西省兴国县旅游总体规划、山东省新泰市青云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及其一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总体规划及其试验段旅游策划等。
[25]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金牌主讲教师,青年教学五强。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近五年):
[1]胡海胜,魏美才,唐继刚,张福庆,郑艳萍.庐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模拟研究,生态学报,2007,27(11):4696~4706.
[2]胡海胜.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资源科学,2007,29(5):28~36.
[3]胡海胜.山地景区生态足迹分析――以庐山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6):814~820.
[4]胡海胜.旅游文学遗产视野下的庐山风景区变迁,旅游论坛,2009,2(4):605~610.
[5]胡海胜,王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结构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3):109~112.
[6]胡海胜.庐山石刻景观格局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1~54,57.
[7]徐聪荣,胡海胜,吴章文.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71~78.
[8]XUCong~rong,HUHai~sheng,WUZhang~wen,ZHENGYan~ping,ZHONGLin~sheng.TheideallandscapeanditsecologicalplanningapproachinMountLushanNationalPark,China,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9,20(3):279~284.
[9]胡海胜,周运瑜,郑艳萍.基于网站平台的旅游投资功能评价研究——以31省(市)的官方旅游政务网站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8):752~754.
[10]张福庆,胡海胜.区域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10,(4):219~224.
[11]胡海胜.高校世界遗产教育:意义、现状与对策,旅游论坛,2010,2(5):607~610.
[12]谢雨萍,胡海胜,郑艳萍.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7,(3):45~49.(原载《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752~756)
[13]胡海胜.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9(5):102~106.
[14]胡海胜,唐代剑.文化景观研究回顾与进展,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95~100.
[15]胡海胜.山地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途径,江西科学,2006,24(5):332~336.
[16]胡海胜,郑艳萍.中国自助旅游发展探论——以庐山风光网旅游论坛分析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8(1):96~100.
[17]郑艳萍,胡海胜.庐山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探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38~43.
[18]胡海胜.文化遗产分类及其价值判定,中国旅游报,2006~12~25(7).
[19]胡海胜,郑艳萍.庐山研究的文献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supp):66~71.
[20]胡海胜,郑艳萍.桂林石刻景观的生命路径研究,人文地理,2006,20(3):88~91.
[21]胡海胜.民俗节庆遗产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清山板灯节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5):47~52.
[22]胡海胜.旅游产业园:理论模式与实践发展,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8):851-854.
[23]胡海胜.微旅游:现状、内涵、对策,旅游论坛,2012,(3):1-5.(该文被2013年第9期《旅游管理》全文收录)
[24]胡海胜.文化景观变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