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爱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04




刘爱华,男,1978年生,汉族,江西省南昌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常务副主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个人履历
2011年7月—至今,在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任教,2014年评为副教授,2017年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2008年9月—2011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法学博士学位。
2007年7月—2008年7月,在江西中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工作。
2004年9月—2007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史学硕士学位。
2001年7月—2004年6月,在南方希望中学任教。
1998年9月—2001年6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教育专业。
二、研究领域
非遗保护、民俗理论、民俗文化产业、民艺学
三、科研课题
1、“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资助编号:19VJX16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等专项课题(主持)。
2、“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民俗传承机制创新研究”(资助编号:2019T1205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2批特别资助项目(主持)。
3、“‘非遗’视域下的毛笔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资助编号:2015M57172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主持,已结题)。
4、“江西气派:海昏侯国遗址品牌化运作机制研究”,(资助编号:2019KY16),2019年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主持)。
5、“民俗认同与中华传统节俗资源创造性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8DY21),2018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委托项目(主持)。
6、“生活教育理念下非遗资源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有效途径研究: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2020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
7、“民俗节庆与乡村振兴:以篁岭古村重建为例”(项目编号:18@ZH17),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治理智库“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
8、“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培育与发展研究”(批准号:JC1404),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已结题)。
9、“毛颖之技:江西文港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意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5YS19),2015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已结题)。
10、“进贤县文港镇周坊村历史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6CS05),2017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村史馆”专项课题(主持,已结题)。
11、“社会转型期江西民俗嬗变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B08),2016年度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主持)。
12、“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中华传统节俗传承利用研究”(项目编号:YG**),2019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主持)。
13、“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毛笔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编号:4530),2012年度江西师范大学青年成长基金(主持,已结题)。
14、“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的结合:明代墨样图研究”(项目编号:13YJC760063),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第一参与人,已结题)。
15、“江西省文化产业人才支撑系统建设研究”(15SKRC13),2015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已结题,鉴定结果:优秀)。
16、“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入选2019 年江西师范大学“双万计划”一流课程(社会实践)培育项目建设名单。
17、“中华传统节日”入选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名单。
四、科研论文
1、《“新礼”与旧俗的对峙:民国时期废历运动宣传策略的误区及其阐释》,《民俗研究》(CSSCI/北大核心),1/1,2020年第5期。
2、《符号、消费与遗产建构:乡村振兴战略下海昏侯国遗址旅游业态发展探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北大核心),1/2,2019年第1期。
3、《经济新常态下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顾江主编《文化产业研究(第20辑)》(CSSCI集刊),1/1,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4、《科技变革语境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构——中国毛笔制作中心的民俗图谱勾勒》,《长白学刊》(北大核心),1/2,2017年第6期。
5、《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民俗研究》(CSSCI),1/1,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并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杂志(2018年第3期)以英文形式重刊。
6、《符号价值视野下毛笔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意开发》,胡惠林、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23卷)》(CSSCI集刊),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7、《文化产业视域下海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意开发》,顾江主编《文化产业研究(第14辑)》(CSSCI集刊),1/1,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8、《创意时代中国陶瓷首饰开发探究》,《中国陶瓷》(北大核心),1/1,2016年第8期。
9、《“梦笔深藏五色豪”:中国古代梦笔传说及其类型分析》,《民族文学研究》(CSSCI /北大核心),1/1,2015年第2期。
10、《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民俗研究》(CSSCI),1/1,2015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1、《工具理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探析》,《民族艺术》(CSSCI /北大核心),1/1,2014年第5期。
12、《跨越“禁区”:民俗文化产业经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释》,《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北大核心),1/2,2013年第2期。
13、《创意与“变脸”:创意产业中民俗主义现象阐释》,《民俗研究》(CSSCI),1/2,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收入周星、王霄冰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向:民俗主义·本真性·公共民俗学·日常生活》(全2册),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14、《走出“围城”:网络媒介下民俗文化资源观的形成》,《青海民族研究》(CSSCI /北大核心),1/2,2012年第4期。
15、《半市场化笔业竞争与权力秩序重构——交换理论视角下的文港毛笔业》,《装饰》(CSSCI扩展版/北大核心),1/2,2012年第2期。
16、《集体无意识下民族精神的回归与民众狂欢——民俗学视野中的<中国红歌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CSSCI),1/2,2010年第1期。
17、《“移植”视域中的南昌瓷板画及其阐释》,《民族艺术研究》(CSSCI),1/2,2010年第2期。收入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编著《南昌瓷板画透视》,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18、《被捆绑的手艺:制笔技艺的当下境遇与发展路径探析——以文港毛笔为例》,《文化遗产》(CSSCI扩展版),1/2,2011年第1期。
19、《动漫产业发展报告》,载《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
20、《文港毛笔产业发展研究》,载《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
21、《立足江西“十三五”新起点,力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载《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22、《区隔共融理念下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以南昌西山万寿宫为例》,载《江西文化蓝皮书:万寿宫文化发展报告(2018)》,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2月。
23、《乡村振兴背景下婺源篁岭“晒秋”品牌打造及其发展路径探析》,载魏礼群主编《创新社会治理案例精选(四)》,1/2,中国言实出版社,2020年10月。
24、《西汉海昏侯国酒俗文化考略》,《中原文化研究》,1/1,2019年第6期。。
25、《毛颖之技:江西文港毛笔制作技艺的考察》,《民间文化论坛》,1/2,2013年第3期。
26、《“非遗”视域下江西体育民俗生产性保护谫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1,2013年第3期。
27、《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阐释及发展路径探究——以江西文港毛笔为例》,《民间文化论坛》,1/1,2016年第2期。
28、《从遗产到资源:民俗文化观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报》,1/1,2012-12-07(A-08版)。
39、《现代毛笔老大的隐忧》,《中国文化报》,1/1,2010-6-22(005版)。
30、《裂变中的传承:清末民初广州航政管理的变迁与近代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1,201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4期学术卡片摘录摘要内容。
五、专著编著
1、编著《船》(中国民俗文化系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版、6月版。
2、编著《中华民居》(中华民俗图文书系),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年6月版。
3、编著《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
4、专著:《手工作坊生产与社会交换——以江西文港毛笔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
5、执行主编:《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六、奖励
1、荣获2006年华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一等奖
2、荣获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综合奖学金(学术优秀型)
3、“区隔共融理念下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以南昌西山万寿宫为例”荣获2018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第六次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七、讲授课程
本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校“双万计划”一流课程)《民俗学概论》《中华传统节日》(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文化品牌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教学》《影视民俗学》
研究生:《非遗保护与创意开发》《民俗文化产业专题研究》《文化产业前沿问题研究》《民俗艺术研究》
八、联系方式
地址: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邮编:330022 TEL:** Email:liuah2017@163.com

相关话题/江西师范大学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