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袁智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8-21


袁智强,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96.09-2000.06华南师范大学 数学系 本科
2000.09-2003.06华南师范大学 数学系 硕士
2009.09-2012.06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系 博士
2006.01-2006.05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 数学与统计系 访问****
2019.09-2019.12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教育学院 访问****
工作经历:
2003.08-2004.06广东广雅中学 高中数学教师
2004.07-2015.01福建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5.01-至 今 湖南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学育人:
课程: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等
硕士研究生:
2020届——课程与教学论:梅浩
学科教学:邓湘萍,段春燕,李哲丽,谈娟,唐依风
2019届——学科教学:王正良,徐霜
2018届——学科教学:刘玉,汤志勇
2017届——学科教学:聂婷婷,周麟虹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数学教师教育、数学教育技术、STEM教育、学习科学等
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创新型STEM教师培养的探索性研究”(在研)等。
教改项目:主持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已结题);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实践项目“卓越中学数学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已结题)等。
代表著作:
袁智强. 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04. (ISBN 978-7-03-047982-2)
李士锜, 黄兴丰, 吴颖康, 袁智强.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ISBN:978-7-03-043244-5)
代表论文:
袁智强, Marina Milner-Bolotin. 基于TPACK理论的学科教育技术课程研究及启示——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运用技术教数学与科学”课程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20, 29(1): 23-28
袁智强, 李士锜. 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以“正态分布”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34(3): 107-113
袁智强.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综述[J]. 数学教育学报, 2012, 21(6): 13-18
袁智强. 用NVivo分析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9): 28-31
袁智强.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整合的比较研究——以数学1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08, 17(3): 88-90
袁智强. 加强中外数学教育交流——从了解ICMI开始[J]. 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4): 59-62
袁智强. 关于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11(2): 95-98
YUAN Zhi-qiang(袁智强), Gabriel Matney. Searching for the middle zone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mathematics teaching through math camps【通过数学营寻找中美数学教学的中间地带】[J].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18, 11(2): 1-16.
YUAN Zhi-qiang(袁智强). A coding method for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the TIMSS1999 Video Study and its applications【TIMSS1999录像研究中的一种数学问题编码方法及其应用】. Journal of the Korea Society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Series D: Research in Mathematical Education[J], 14(2): 123-141
YUAN Zhi-qiang(袁智强), Huang Rongjin(黄荣金)(2018). Pedagogical training for prospective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China【中国职前数学教师的教学法训练】. In Y. Li, & R. Huang (Eds.), How Chinese Acquire and Improve 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 Teaching【华人如何获得和提高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pp.137-152). Leiden, The Netherlands: Brill|Sense Publishers
YUAN Zhi-qiang(袁智强) & Li Xu-hui(李旭辉)(2015)."Same content different designs" activ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spective mathematic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Nadine【“同课异构”活动及其对职前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In L. Fan, N. Y. Wong, J. Cai, & S. Li (Eds.), How Chinese teach mathematics: Perspectives from insiders【华人如何教数学】(pp.565–588). Hackensack, NJ: World Scientific
学术兼职: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数学学会理事,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数学)以及数学教育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所获奖励: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湖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家”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联系方式:zhqyuan@hunnu.edu.cn

上一条:叶军
下一条:张卫
相关话题/统计学院 数学

闂佺懓鐡ㄩ崝鎺旀嫻閻旂儤瀚氶柛娆嶅劚閺佲晠鎮跺☉杈╁帨缂佽鲸绻堝畷姘跺幢閺囥垻鍙愰柣鐘叉搐婢т粙鍩㈤懖鈺傚皫闁告洦鍓氶悘鎰版⒑閸撗冧壕閻㈩垰顕禍鍛婃綇椤愩垹骞嬮梺鍏煎劤閸㈣尪銇愰敓锟�40%闂佸湱绮崝鏍垂濮樿鲸灏庢慨妯垮煐鐏忣亪鏌ㄥ☉铏
闂佽浜介崝宀€绮诲鍥ㄥ皫婵ǹ鍩栫亸顏堟煛婢跺﹤鏆熸繛澶樺弮婵℃挳宕掑┑鎰婵炲濯寸紞鈧柕鍡楀暣瀹曪綁顢涢悙鈺佷壕婵ê纾粻鏍瑰⿰鍕濞寸姴鐗忕槐鏃堝箣閻樺灚鎯i梻渚囧亝閺屻劎娆㈤悙瀵糕枖闁绘垶蓱閹疯京绱掗弮鈧悷锔炬暜瑜版帞宓侀柛顭戝櫘閸氬懎霉閼测晛袥闁逞屽墯闁芥墳P婵炴潙鍚嬮懝楣冨箟閹惰棄鐏虫繝鍨尵缁€澶愭煟閳ь剙濡介柛鈺傜洴閺屽懎顫濆畷鍥╃暫闁荤姴娲よぐ鐐哄船椤掑倹鍋橀柕濞у嫮鏆犻梺鍛婂笒濡棃妫呴埡鍛叄闁绘劦鍓欐径宥夋煙鐎涙ḿ澧柟鐧哥秮楠炲酣濡烽妸銉︾亷婵炴垶姊瑰姗€骞冨Δ鍛櫖鐎光偓閸愭儳娈炬繛瀵稿缂嶁偓闁靛棗鍟撮幊銏犵暋閺夎法鎮�40%闂佸湱绮崝鏍垂濮樿泛违闁稿本绻嶉崵锕€霉閻欏懐绉柕鍡楀暟閹峰綊顢樺┑鍥ь伆闂佸搫鐗滈崜娑㈡偟椤栨稓顩烽悹浣哥-缁夊灝霉濠х姴鍟幆鍌炴煥濞戞ǹ瀚版繛鐓庡缁傚秹顢曢姀鐘电К9闂佺鍩栬彠闁逞屽墮閸婃悂鎯冮姀銈呯闁糕剝娲熼悡鈺呮⒑閸撗冧壕閻㈩垱鎸虫俊瀛樻媴鐟欏嫬闂梺纭呯堪閸庡崬霉濮椻偓閹囧炊閳哄啯鎯i梺鎸庣☉閼活垵銇愰崒鐐茬闁哄顑欓崝鍛存煛瀹撴哎鍊ら崯鍫ユ煕瑜庣粙蹇涘焵椤戣儻鍏屾繛鍛妽閹棃鏁冩担绋跨仭闂佸憡鐨滄担鎻掍壕濞达綁鏅茬花鎶芥煕濡や礁鎼搁柍褜鍏涚粈浣圭閺囩喓鈹嶉幒鎶藉焵椤戝灝鍊昋缂備礁鏈钘壩涢崸妤€违濞达綀娅i崣鈧繛鎴炴煥缁ㄦ椽鍩€椤戞寧绁伴柣顏呮尦閹椽鏁愰崶鈺傛儯闂佸憡鑹剧€氼剟濡甸崶顒傚祦闁告劖褰冮柊閬嶆煏閸☆厽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