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1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博士后2人,博士及博士生1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5人。高级职称比例占教师人数的40%,博士比例占教师人数的15%,硕士研究生比例占教师人数的50%.
  
  法学院下设四个教学系:法律系、政治系、管理系、哲学系;
  
  开办三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拥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
  
  设立2个校级研究机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此外,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挂靠在法学院,全国毛泽东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秘书处也设在法学院。
  
  法学院十分注重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和最终目标。近3年来,法学院教师努力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主持并承担了省部级、校级教研课题1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研究成果。例如,宋元林副教授主持研究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成果,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王卫方教授主持研究的《两课教育与素质教育》课题成果,获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法学院教师努力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学院先后有1人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德育课老师”,5人被评为学校的“十佳”授课教师,有10余名教师荣登学校“教学优良榜”,有2名教师在湖南省高校“两课”“精彩一课”比赛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等。
  
  法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近3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和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共10余项,主持全国高等教育“十五”规划课题4项,主持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湖南省社科联课题等共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近20部,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0余篇,5篇被《新华文摘》摘录或辑目。
  
  近3年来,法学院先后获得了多种奖励。例如,刘建武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胡安邦教授的著作《快乐之源》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七届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此外,还获得省部级奖10余项,市厅级奖10余项。
  
  法学院十分注重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确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治觉悟高,思想表现好。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积极要求进步,约85%的本科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已发展党员170余人,目前在校的学生党员37人。
  
  二是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学业成绩优良。在近年来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法学院学生通过率为90%左右,计算机过级率为90%左右。历届毕业生中有64人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研究生。
  
  三是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特长。法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表彰中共获奖近千人次,其中较有影响的奖项有:魏妍同学在2001年、2002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二等奖,2000级谭利群、李静在2002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99级的周国超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撑杆跳高第6名,2002年在全国高师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十项全能第二名。此外,法学院还有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优秀大学毕业生”、“优秀特困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多项。刘文、祝俊峰等同学在校期间已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前身是1993年5月成立的“湘潭师范学院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2000年5月更名为“湘潭师范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并被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为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是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教育思想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
  
  该基地现有各类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博士(后)及博士生11人,形成了一支较实力雄厚的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学术队伍。基地现已获取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5年来,该基地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实依据等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特色、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方法特色、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比较研究等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20余本,发表相关论文200多篇。其中刘建武教授1995年出版的《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理论专著,在国内学术界、理论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先后获湖南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二等奖、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刘建武、戴开尧合著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一等奖。刘建武、郭渐强教授合著的《改革开放论——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总结和发展趋势研究》,先后获湖南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和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国家重点出版图书。刘建武教授的专著《时代的丰碑——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形成轨迹》,刘建武、赵中原、许彬等合著的《执政为民论》、米华博士后的《毛泽东国民性改造研究》、吴畏博士的《实践合理性》、戴开尧、胡石其合著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等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近5年来,该基地研究人员共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30余项,平均每年科研经费达10万元以上。其中,刘建武教授主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江泽民科教兴国理论与21世纪中国》分别被批准为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全国教育规划重点项目,赵中原副教授的《郑培民精神研究》、李建华教授的《逻辑哲学》、周绍斌副教授的《湖南农村人口老龄化研究》等获省社科规划项目。由该基地首先倡议、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的关于“四个主义”的“理想信念”丛书已于2000年7月出版。该基地还承担了湖南省委宣传部的重大理论宣传和研究课题《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改革开放中从严治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执政为民论》等项目,并多次受湖南省委的指派,派专家深入各基层宣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受各地群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了发挥邓小平理论研究起步早、成果多、队伍强等优势,该基地在全省高校范围内率先开设了“邓小平理论专题”课程,编写了《邓小平理论教程》、《邓小平理论概论》等教材。与此同时,基地也配合我校团学工作部门,利用基地在的优势和影响,在学生群体中发起成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组织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研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一系列关于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情况的社会调查,深受学生欢迎。
  
  该基地还以全国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会秘书处为桥梁,不断沟通、加强同国内外、省内外的学术联系,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基地(含前研究中心)先后在湘潭、长沙、张家界等地主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一次,主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多次。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地已在省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基地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