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的故事
□ 文红霞

作者近照
一九六四年的中秋是父亲命运的转折点。那一年从中秋节前就开始下雨,不停地下,天跟漏了一样。半夜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紧接着一阵闷哼。一家人火急火燎爬起来,只见屋后的小山包垮了,大雨挟裹着石头冲垮了猪圈,一头已经喂了半年的猪被压死了。正是那一年,父亲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秭归一中。猪是家里最宝贵的财产,奶奶说卖了给父亲当下半年的学费。
现在猪死了,学还怎么上?
父亲不肯服输,一定要上学!
那个寒冷的冬天,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皮肤。父亲天天在地里翻找着,或是一蓬地姜,或是一味草药,凡是能卖钱的他都扒开厚厚的,用肿得像红萝卜一样的手掏出来。
快开学的时候,点点那些零零碎碎的钞票,还差五块钱。五块钱对于一九六四年的农人来说可是个大数目。奶奶说找人借借吧。
父亲一家家地去敲村人的门。寒风中,父亲的脸一直通红着,一角、两角……到晚上算算,还差两元。奶奶要父亲去柳家借,柳是村里的会计。
父亲挪着僵硬的脚步去了。柳家有一只很大的黑狗,凶恶地冲父亲叫着,父亲握一根棒与它周旋了好久,才来到柳家门口,嗫嚅着说明了来意。柳会计坐在红通通的炉火边抽旱烟,磕磕烟灰,他笑了:“有钱就读书,无钱就种田,羞先人借钱读书!”气得父亲扭头就走。
虽然最后还是借到了两块钱,父亲这个冬天又进了学校。但终究因为家境过于贫寒,在十六岁那年,高一刚刚上完就辍学了。不久,神农架基建施工队招工,父亲当了一名工人,在搬石头筑路累了一整天之后,他坐在煤油灯下坚持看书学习。七八年恢复高考,他第一个考出了施工队,成了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大学生。后来当老师,当校长,清贫的生活里攒下了满满一屋子的书。
初二时我很贪玩,没日没夜看金庸,学习什么的都忘在了九霄云外。那年中秋父亲破天荒买回了一摞月饼,我们三姐妹兴高采烈地坐在院子里吃月饼。父亲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他没说是自己,可是我们都听出来了说的是他自己。父亲说他最喜欢的作家是路遥,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跟他当年的生活几乎一模一样。父亲还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的平凡的人,只有靠读书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那一个晚上月亮很圆很亮,我们一家人在月亮下呆到很晚很晚,从没像那一天晚上那样感觉和父亲贴近。从那以后我们三姐妹都开始发奋读书,我们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两个博士,一个硕士。
去年大搬家,妈妈拿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月×日借钱×角……原来这是父亲的借款本。妈妈说,父亲当工人的第一年省吃俭用,把读书时借的钱都还清了,以后每次回家乡,他都要给这些人的孩子买些书,是这些人在困难中帮助了他,或许书也能帮助其中的一些孩子改变命运。
月到中秋分外明,凝望着宁静的一轮满月,思绪飘飞至很远很远。
作者:文红霞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