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战火中弦歌不辍的大学_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辅仁网/2017-07-20

对于学者张长弓来说,八年抗战,是其著述的“关键时刻”。就以《鼓子曲言》为例,1948年正中书局版的《题记》称:“民国三十四年六月脱稿于宝鸡石羊庙,又二年二月改定于开封。”此文有曰:“三十三年嵩潭失陷,明年宛西战役,皆在极艰苦中,强力携出曲稿。”《张长弓曲论集》收录的《鼓子曲言》修订本,则是:“一九四五年六月脱稿于宝鸡,一九四七年二月改于开封,一九五○年三月再改于开封。”《鼓子曲言》第一章“历史与源流”曾以《南阳俗曲之历史与源流》为题单独发表,文后注:“一九四五年二月在荆关。”这里的“荆关”,即《鼓子曲言·题记》中提及的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濒临丹江的荆紫关;而后者提及的“嵩潭”,乃豫西深山区的嵩县潭头(现归栾川县管辖)。此“嵩潭”,在《鼓子曲存·序》中也有涉及:“回想一九四一年春,敌人侵犯郾漯,本人远在北京。妻孟华三置箱箧不顾,携儿女稿包逃难下乡。一九四四年夏,敌人陷我嵩潭,衣物损失罄尽,带眷负稿出山。今日整理旧稿付印,真是感怀不绝。”

嵩县潭头、淅川荆紫关、宝鸡石羊庙、河南省会开封,这四个地名,不仅关系《鼓子曲言》一书的写作状态,更牵涉一所著名大学的命运——八年抗战,河南大学多次迁徙,先迁豫南鸡公山,1939年5月转豫西的嵩县潭头。1944年5月日军奔袭,师生逃避不及,多有牺牲(被杀16名,失踪25名)。河南大学师生攀援于崇山峻岭之间,转移到淅川县荆紫关落脚,继续办学;第二年又因日寇逼近,师生及家眷“经商南,越秦岭,过蓝田,步行800里,于4月中旬抵达西安”。不久又奉部令迁往宝鸡附近的石羊庙继续办学,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才返回原址开封古城。

张一弓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中关于H大学抗战中四处迁徙、辗转办学的经历,基本属于写实;至于“父亲”在炮火连天中坚持治学,寻访古曲《劈破玉》的经历,可与张长弓的著作相印证。只是在小说中,河大遇袭以及从潭头转移到荆紫关这一段,以张长弓为原型的“父亲”更像是孤胆英雄。就像张一弓在《远去的驿站·后记》中说的,这部小说以父亲、大舅、姨父三个家族的故事为主体,而第一人称“我”的位置,“好像只是‘冰糖葫芦’和‘羊肉串’中的那根棍儿”,其作用是“把三个家族内外的各种人物串联起来”。作为贯穿线索与观察角度的“我”,主要关注的是作为H大学教授的“父亲”如何冒着炮火寻访古曲《劈破玉》。卷首篇“胡同里的开封”以及第四卷“琴弦上的父亲”,固然是以父亲的故事为中心;第一卷的卷外篇“浪漫的薛姨”、第二卷第九节“绝唱”,以及第二卷的卷外篇“倒推船”,也都是寻访鼓子曲的故事。擅长经营中篇而非长篇的张一弓,其《远去的驿站》对抗战中大学生活的精彩描写,本可与鹿桥的《未央歌》,宗璞的《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比肩,可惜作家贪多求快,将“原要分为三部长篇来写”的故事,用“经济实惠”的结构,硬塞进一部仅二十多万字的小说里,明显分散了笔墨。但有一点,将小说中关于河南大学的迁徙以及张长弓教授的撰述,与相关史料相印证,发现大都属实——除了爱情这条主线外。

我曾提及:“抗日战争中,于颠沛流离中弦歌不辍的,不仅是西南联大。可后人谈论‘大学精神’,或者抗战中的学术文化建设,都会以西南联大为例证。……战火纷飞中,中国大学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涵着某种让后人肃然起敬的精神。”应该表彰的众多随战事转移而四处迁徙、弦歌不辍的中国大学,当然包括当时的国立大学,其水准毋庸置疑。

所谓河大于离乱艰辛中“弦歌不辍”,既包括校方如何殚精竭虑,严格教学管理;也包括学生热心求学,教授勤奋著述。此外,还有兼及写实与象征的大山深处之舞台演出。《远去的驿站》第四卷“琴弦上的父亲”的第一节“劈破玉”,讲述“父亲”如何暂时搁置《劈破玉》的寻找,担任H大学剧社艺术顾问:

一九四三年,H大学女生为庆祝“三八”节演出《红楼梦》,就是父亲提供的曲稿,把乡间村头和市井茶肆里演唱的鼓子曲,搬上了关帝庙对面原本为关云长唱戏的戏台。

“那是H大学师生流亡山区以来的第一次艺术享受。我望见父亲眼含泪水,呆坐在广场中央的小板凳上。”此后,“父亲”的艺术宗旨发生了变化,“开始推出了一个个属于‘先锋派’的‘大腕儿’明星”。所谓“先锋派”,就是在古装戏中穿插时事,甚至夹杂英语。“村民们都望着戏台发愣,知识阶层却哄然大笑,热烈鼓掌。父亲也欢畅大笑。我只会在树上跟着傻笑,奋勇鼓掌。”

关于河大抗战中的戏剧演出,张一弓1997年发表散文《小镇戏台上》,已经有所追忆。五年后出版长篇小说,更是不会放过此等精彩细节。有趣的是,那些生活在台湾的河大老学生,多年后回想起大山深处的求学生涯,也都对学校组织的戏剧及曲艺演出赞不绝口:“每逢纪念节日,京戏、话剧、梆子、越调、坠子、相声全部上演,总要热闹好几天。”对此,周恒的《河南大学概述》有比较全面的叙述:“山村别无娱乐,学校利用课余之暇,提倡劳动服务,同学亦争以习劳为乐。自总办公处与图书馆出入小径,讲演台及各教室通各村道路,皆由同学课余修筑而成,且助民修堤、筑桥、栽种树木、插植花草,以美化环境。劳动之余,复组织剧团,资以调剂。因之京剧、话剧、梆子、坠子、越调、南阳调等,色色俱全,偶尔亦邀请外角来潭助演。每逢双十国庆、国父诞辰、校庆、领袖生日、过年、过节,往往数剧杂陈,连演数日,为山村居民等,带来无限欢乐。”

这些为河大师生及山村居民“带来无限快乐”的演出,到底多大程度归功于文学教授张长弓的顾问与指导,这很难说。因为,抗战中,娱乐设施极为缺乏,各大学师生在颠沛流离中,都曾举行类似演出,也都大获赞许。当然,河大之选择由鼓子曲变化而来的高台曲,且添加了布景,这确实与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张教授的学术趣味有关。在《鼓子曲言》第十八章“鼓子曲与高台曲”中,作者特地岔开去,讲述1943年为河大女生编排《红楼梦》时如何引进布景这一新尝试:

由于布景烘托曲情,自下午七时演至深夜二时,全校师生以及潭头寨内观众,空巷前往,无不交口称道,誉为在文学上别辟蹊径,价值甚高。

据说,此后凡学校纪念演出,必有高台曲;凡演高台曲,必增加布景。而且,这种风气很快流播民间。

值得注意的是,张长弓抗战中指导河大学生演出,不仅仅是个人爱好,更与其鼓子曲的研究息息相关。《鼓子曲言》中有这么一段:

(民国)三十二年暑假,本人横断五百里伏牛山脉,经宿合峪、车村,皆深山小镇。不意夜阑人静,坠子与歌声同奏,殊令余惊讶曲子流行之广,传布之速,以及势力之大。

战火纷飞之际,作者为何“横断五百里伏牛山脉”?那是为了寻访失落在民间的鼓子曲,尤其是《劈破玉》——这正是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中着力描写、也最为精彩的部分。正是这一年,张长弓在南阳的报纸上公布自己收藏的曲目,征求所无曲子,“由于远近同好协助,前后收到百首以上”,这对作者日后刊行《鼓子曲存》第一集和《鼓子曲谱》大有助益。(节选自《不忍远去成绝响——张长弓、张一弓父子的“开封书写”》,原载《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话题/河南大学 艺术 组织 劳动 戏剧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怀念李白凤_河南大学
    1933年,我在上海主编文学杂志《现代》,每期都发表一些有新倾向的诗歌创作,造成了新诗坛的所谓“现代派”。文艺界的舆论,对它毁誉不一。李白凤是当时写诗很起劲的一个。他最初从北京寄稿来,不久,来到上海,我们便成了朋友,至今已历四十多年,尽够算是老朋友了。白凤是个坦率、耿直的北方青年。他坦率,所以胸无城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邓拓在河南大学_河南大学
    邓拓是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诗人、杂文作家。邓拓生于1912年,乳名旭初,学名子健,后进入晋察冀根据地,改名邓拓,笔名邓云特、马南邨、向阳生等,曾用名邓拓洲。历任《抗敌报》(《晋察冀日报》前身)、《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等职。著有著作和学术论文《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永远的“铁塔牌”_河南大学
    1978年金风吹起的时候,我走入了河南大学那座古老的大门。当时大门上的字叫开封师范学院。而当我走出来时,上边的字换成了河南师范大学。走出来没两年,又换成了老名字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的名字很有些历史,从多少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出,当年的“国立河南大学”门前,威武地立着两个大兵,显示出这座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学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梦圆潭头河大_河南大学
    1939年春天,我到了河南大学。不是去上学,而是去教体育。那时河南大学迁在嵩县潭头镇。这是一个小小的土寨,周围尽是崇山峻岭,土寨外面有三五里地的小平原。同学们就分住在附近的小村子里,教授职工们大多住在寨内。地方乡绅很是照顾,腾出了不少院落供教授们安家。教室则设在寨墙北面一个庙宇里,原来是个小学,图书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短短的六个月_河南大学
    我于民国十七年在河南第五中山大学(即河南大学)短短的住了6个月。这短短的6个月,留给我一生极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我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从事教学事业的开始。我于民国十六年底通过纽约大学博士口试,即取道西雅图(Seattle)返国,经过21天的海程,于次年一月中旬抵达上海。七年游子未归,本拟回家小住,再作就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诵读经典 书香河大_河南大学
    虽然已是晚秋,但古都开封的各个角落依然弥漫着菊香,可谓是“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在此美好时节,我们与全校师生相约,开启新的读书季;我们的愿望,就像世界读书日的主题语“让全球弥漫书香”那样,是想让浓郁的书香弥漫在美丽而充满活力的河大校园!史家说,大哲康德几乎没有生平可述,因为他的一生可记述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以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营造新时代的生态文明_河南大学
    近20年来,我主要从事生态文艺学研究,说大一点,属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却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透支了自然资源,从而酿成不可低估的生态灾难。更让人痛心的是:在自然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国民的道德精神领域也出现严重的滑坡。拯救生态危机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再造中国大学_河南大学
    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所大学,更不知道古老中原大地上的这所大学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所先驱大学。她那古香古色的校园,融中西风格为一体的典雅建筑叫我欣喜若狂,流连忘返;而她的坎坷历程和变迁却叫我黯然神伤,感慨万分。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叫我神往,激动,让经历过无数次演讲的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语塞。这样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借得大江千斛水 研为翰墨颂师恩_河南大学
    当我漫步在美国长岛的沙滩上,面对着浩瀚的大西洋,遥望苍穹,飞扬的思绪一次次把我带回自己曾经学习、工作20余年的河南大学。河大是我梦想的起航点,也是我放飞理想的地方,我深爱着那里的一草一木,还有悉心培育我的老师们。尤其令我难忘的,是曾给我指点迷津,改写我命运的导师———宋纯鹏教授。1990年我考入河南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_河南大学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大门内侧的门楣之上,柳体金字书写校训赫然醒目:下方左侧为“明德”,右为“新民”,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1936年10月,河南大学南大门落成。校门正面,金色的“河南大学”校名熠熠生辉。而在内侧门楣之上,八个柳体金字“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则令人动容。负责筹建南大门的是校长刘季洪。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