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梦圆潭头河大_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辅仁网/2017-07-20

1939年春天,我到了河南大学。不是去上学,而是去教体育。那时河南大学迁在嵩县潭头镇。这是一个小小的土寨,周围尽是崇山峻岭,土寨外面有三五里地的小平原。同学们就分住在附近的小村子里,教授职工们大多住在寨内。地方乡绅很是照顾,腾出了不少院落供教授们安家。教室则设在寨墙北面一个庙宇里,原来是个小学,图书馆也设在那里。

到河南大学,对我的写作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时我33岁了,已是“人到中年”。

未到河南大学以前,我已发表了一些新诗。较多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在全国性的大刊物上如《现代》《文学》《新诗》《七月》等也发表了一些,但数量并不多。

回想起来,到河大以前算是我的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

我是1929年从“开封第一模范监狱”出来,在失业中迎来了20世纪30年代第一春的。《出狱》一诗,写的是实际情况、真实感受,发表在1932年的《现代》文学月刊上,这是当时发行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而《出狱》是我发表在大刊物上的第一首诗。这首诗形式比较自由,感情比较真挚,基本上显示出了我的诗的朴素风格。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空气较为松动,我的感情也激发起来了。发表在《七月》上的《我们不能逃走》,态度就明朗多了。

但接着就从开封逃出来,带着家小辗转了几个地方,生活不安定心情也慌乱。看不到外面的刊物,如处绝境。有两年几乎要和文艺绝缘了。

一到河南大学,环境心情都突然大变。潭头虽然也处在深山之中,但有一个大学在,究竟不同了。

一个大学,等于一个社会。大学生中,各种各样的思想都有,但我接触到的同学以进步学生较多。有些学生,是抗战开始时参加过救亡运动、这时又回来继续上大学的。有些同学在高中读书时,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这些同学,经常到我屋子里玩。还有进步教授,朝夕相处,成为知心。

河南大学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中外书籍都很丰富,可以借到我想看的书。同学们也订了各种文学期刊,重庆的、桂林的、昆明的刊物都有,他们主动拿给我看。

河大也出有壁报,常约我写点稿子。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到河大后,思想开阔多了,感情激荡起来了,创作兴趣恢复起来了,而且更加高涨了。

所以我到河南大学后.可以说是进入了另一个创作阶段。如果20世纪30年代算是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就是第二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打球为主,写诗是“搞副业”;20世纪40年代是以诗创作为主,打球成了谋生的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完全弃武就文。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在诗的内容上更加接触了现实,思想上更加靠近了党,诗的形式上更加解放,更加自由了。这一时期我喜欢艾青的诗,难免也受他的影响。诗,不押韵脚,不讲求音乐性,节奏不要求整齐一致。主要是从诗的内容出发。这时我更加有意地向朴素方面努力。我甚至主张不要形容词。

在河南大学的几年,我写了不少诗,发表在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刊物上。在我的集子里有一些比较好的诗,就是这个时期写的。如《斑鸠》:

叱咤一声/呼开了冬的闸门,/千万条河流/一齐拥进……/埋在泥土里的陈雷/也该繁殖出成群的乳雷了。/于是先呼来一阵烟雨/松一松土壤,/然后高呼一声,呼呼噜噜/一下子都滚出来了。

这是可以说明我这时的心情的。

这个时期的诗,较之20世纪30年代,显然有变化,有进展,境界也高了。1943年,嵇文甫、王毅斋、李俊甫等著名教授和一些同学被捕。我也被解聘,离开了河南大学。几经辗转,到日本投降后河大迁回开封,我又回去教书,直到1948年进入解放区为止。

因此,我在河南大学前前后后将近十年光景。这十年可以说是用诗作战的十年。尤其是1946年以后,反对国民党的情绪极为强烈,共产党提出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成为我写诗的主要内容。但我不喊口号,不叫骂,所以1946年《大公报》介绍我们编的刊物《春潮》时,说我的诗“讽刺深刻而又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说我当时的诗,讽刺深刻得体,这我也承认,但说当世无第二人,那太过誉了。但这位作者的意思,也不过指的是当时那一阵子。因为那一阵子,我连续发了不少这类的诗,而《控诉太阳》尤为突出。这一首诗是悼念闻一多的。写于闻一多先生被刺后三日。诗的最后两节中有这样的句子:

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

谁叫你带来与黑夜不分

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

……

(节选自《苏金伞诗文集·我和新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关话题/河南大学 创作 文学 图书馆 文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短短的六个月_河南大学
    我于民国十七年在河南第五中山大学(即河南大学)短短的住了6个月。这短短的6个月,留给我一生极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我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从事教学事业的开始。我于民国十六年底通过纽约大学博士口试,即取道西雅图(Seattle)返国,经过21天的海程,于次年一月中旬抵达上海。七年游子未归,本拟回家小住,再作就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诵读经典 书香河大_河南大学
    虽然已是晚秋,但古都开封的各个角落依然弥漫着菊香,可谓是“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在此美好时节,我们与全校师生相约,开启新的读书季;我们的愿望,就像世界读书日的主题语“让全球弥漫书香”那样,是想让浓郁的书香弥漫在美丽而充满活力的河大校园!史家说,大哲康德几乎没有生平可述,因为他的一生可记述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以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营造新时代的生态文明_河南大学
    近20年来,我主要从事生态文艺学研究,说大一点,属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却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透支了自然资源,从而酿成不可低估的生态灾难。更让人痛心的是:在自然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国民的道德精神领域也出现严重的滑坡。拯救生态危机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再造中国大学_河南大学
    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所大学,更不知道古老中原大地上的这所大学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所先驱大学。她那古香古色的校园,融中西风格为一体的典雅建筑叫我欣喜若狂,流连忘返;而她的坎坷历程和变迁却叫我黯然神伤,感慨万分。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叫我神往,激动,让经历过无数次演讲的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语塞。这样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借得大江千斛水 研为翰墨颂师恩_河南大学
    当我漫步在美国长岛的沙滩上,面对着浩瀚的大西洋,遥望苍穹,飞扬的思绪一次次把我带回自己曾经学习、工作20余年的河南大学。河大是我梦想的起航点,也是我放飞理想的地方,我深爱着那里的一草一木,还有悉心培育我的老师们。尤其令我难忘的,是曾给我指点迷津,改写我命运的导师———宋纯鹏教授。1990年我考入河南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_河南大学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大门内侧的门楣之上,柳体金字书写校训赫然醒目:下方左侧为“明德”,右为“新民”,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1936年10月,河南大学南大门落成。校门正面,金色的“河南大学”校名熠熠生辉。而在内侧门楣之上,八个柳体金字“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则令人动容。负责筹建南大门的是校长刘季洪。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我看到了光_河南大学
    圆的、方的、菱形的、椭圆的……这些都是河南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章。     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到中州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新的河南大学,一枚枚藏书章,仿佛就是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琥珀,而每一粒琥珀里,凝固的就是千千万万河大学子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史、成长史!     而今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灵光_河南大学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他在青年时代,生命中曾出现过三道“灵光”,这三道灵光几乎决定了他今后一生的道路。在我的生命中,也曾涌现出过不止一次的“灵光”。第一次是在1958年的秋天,那时我十二岁,正在开封第八初级中学读一年级。那是全国“大跃进”的年头,学校正勤工俭学,有一段时间分配我到奶场干活,具体任务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一座小城 一所大学_河南大学
    一小城叫开封,大学叫河南大学。开封不大,却曾经是七朝古都;开封古朴淡定,却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她成就了华夏文明的极致。一千多年前,当时中国唯一的高等学府——大宋王朝的国子监有幸见证这一时刻。 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王朝将全国的科举考试由北京转至河南贡院。河大这片土地,见证了一千多年科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
  • 悠悠河大情_河南大学
    行走在以中式建筑为基调,融入欧洲建筑风格的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中间,如同走进历史,总能感受到这所古老而又年轻学府的独特神韵。城墙绿树,湖光塔影,晨读声中不时传来铁塔角铃的叮咚,编织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校园风光。诗意盎然的校园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引导我走上治学之路的几位老 ...
    河南大学 辅仁网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