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教授:屈凌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1-01


屈凌波,1963.06月出生,博士,博导,教授。
主要从事食品药品快速检测与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支撑项目,国家粮食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等省级以上重大项目10多项。近10年来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完成鉴定项目4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优秀论文奖10项,编写专著5部。
E-mail:qulingbo@zzu.edu.cn

学术兼职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药学进展》等编委,化学研究编委。

教育与工作经历1980-1984年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4-1997年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毕业,获药物分析博士学位;
1997-1999年,在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7-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至今,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与方向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食品药品快速检测与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

教授课程药物分析(研究生)、中药分析(研究生)、制药工程(本科生)、现代分析技术进展(研究生)

研究成果(一)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支撑项目、国家粮食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省级以上重大项目20多项。
(二)代表著作与论文
在药物分子设计和快速检测分析等研究领域完成了一些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在Analytical Chemistry、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 Actuators: B.、Food Chemistry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迄今共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A rapid fluorescence “switch-on” assay for glutathione detection by using carbon dots-MnO2 nanocomposite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5, 72, 31-36.
Highly efficient copper-catalyzed direct C-H amidation of quinoxalin-2(1H)-ones with amidate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Org. Chem. Front., 2019, 6, 925-935.
Sensitive voltammetric sensor based on isopropanol-nafion-PSS-GR nanocomposite modifiedglassy carbon electrode for determination of clenbuterol in pork. Food Chem., 2014, 164, 113-118.
Silver-catalyzed radical tandem cyclization tandem cyclization: an approach to direct synthesis of 3-acyl-4-arylquinoline-2(1H)-ones. J. Org. Chem., 2014, 79, 8094-8102.
Silver-catalyzed radical tandem cyclization: an approach to direct synthesis of 3-acyl-4-arylquinolin-2(1H)-ones. J. Org. Chem., 2014, 79, 8094-8102.
Silver-catalyzed radical tandem cycliz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3,4-disubstituted dihydroquinolin-2(1H)-ones. Org. Lett., 2014, 16, 204-207.
(三)授权发明专利
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
植物甾醇磷酰化氨基酸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ZL0.0;
一种香豆素-3-膦酸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ZL0.4;
一种3-芳甲酰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ZL1.7;
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ZL6.8;
一种2-磺酰基-1,4-二酚衍生物的制备方法,ZL3.1;
一种2-芳基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 B
一类3-芳基喹喔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 B
曲克芦丁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授权公告号CN B

奖励与荣誉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优秀论文奖20项、国家级百千****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中原****。

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介绍研究方向一:天然产物的修饰和改性及有机合成与催化
成员组成:毛璞,肖咏梅,杨亮茹,袁金伟
该研究方向以河南省天然药物化学院士工作站为研究平台,以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如黄酮、曲克芦丁、香豆素、植物甾醇等,利用酶催化、离子液体催化、微波催化,光催化等手段进行结构修饰与改性,构建绿色高效的合成新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理活性;设计合成新型的氮杂环卡宾配体及其金属化合物,研究其对碳-氢键活化及的碳-碳键、碳-杂键生成的催化性能,进行反应方法研究,并进一步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催化合成。目前主要集中在光引发和热引发的自由基参与的碳-氢键活化反应上,合成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杂环化合物。
毛璞,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与天然化合物改性研究。1982年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19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河南工业大学(郑州粮食学院)工作至今。先后在“J Org Chem, Org Lett, J Organomet Che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
肖咏梅,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合成和酶促合成方面的研究。2005年6月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参编著作3部,参加完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一项,现主持河南省科技厅的省基金和重点攻关项目两项;已发表研究性论文10余篇。
杨亮茹,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及催化,药物合成。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科技创新骨干,河南工业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河南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03年6月获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at Innsbruck, Austria)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7年在瑞士弗里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ibourg, Switzerland)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至今在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7-2018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公派访问****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USA)访问和学术交流一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等;已发表研究性论文20余篇。
袁金伟,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法学,有机磷化学和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等。近年来主要开展了在金属或非金属催化下,利用自由基反应来构建药物分子或黄酮、香豆素、喹喔啉酮等有机活性分子中C-P,C-N和C-C的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件,已授权7件;近6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Adv Synth Cataly, Org Chem Front, Org Biomol Chem, RSC Adv, Tetrahedr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影响因子> 5.0的6篇),高被引论文1篇。
研究方向二:食品营养与安全性评价及药物载体的研制
成员组成:吴立根,杨硕晔,王岸娜
开展粮油食品营养学和主食品工业化的基础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粮食公益项目和河南省主食产业化专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性项目等支持下,系统进行了营养面条新产品开发及营养学评价、全谷物加工技术开发、复合谷物营养学评价等理论研究和工程化研究工作,开发谷物食品新工艺和新产品10多个,推广应用40多家。
吴立根,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安全。参加国家粮食公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主持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课题1项。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EI全文收录1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篇。参编专著2部。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粮油学会三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成果奖、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奖等多项。
王岸娜,女,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大分子与品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课题1项,河南工业大学校基金1项。发表论文90篇,其中SCI、EI全文收录10篇,主编专著1部。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粮油学会三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成果奖、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奖等多项。
杨硕晔,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分子核酸类药物及靶向纳米传递载体的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制与纳米药剂学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与药物动力学研究,参与国家973科技项目,国家863科技项目,以及多项新药及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药物动力学研究;参与完成省级成果鉴定3项,主持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郑州市科技项目、校基金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
相关话题/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