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报考事宜说明
一、2005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各专业录取人数可以调整,视考生成绩上线情况确定。
二、报考我校定向、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研究生者,请在报名表备注栏中注明,报考专业不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三、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进修过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五门以上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外语应通过国家CET-4考试;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按同等学力报考;同等学力人员不能跨专业报考;加试科目根据专科所学课程及成绩和所报考学科要求确定。
四、2005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请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如因网报信息不实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五、学校不提供邮购参考书服务,需要招生简章及往年业务课试卷者,可来函索取,来函请寄: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处 收单位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单位代码:10464联 系 人:王炳芝 陈瑞琳邮 编:471003 E— mail:yjsc@mail.haust.edu.cn
硕士授权学科简介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本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第一层次),设有特聘教授岗位。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科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人,教授4人,副教授14人。本学科已培养硕士生80多名,其中近40人考上博士生,与校外合作培养博士生5人。近五年来,本学科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1项,科研成果转让35项,被企业采用57项,直接经济效益41489万元。3年内支配科研经费合计455万元。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4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防科研项目14项。在教学方面,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教材 8 部。本学科有机械传动件CAD/CAE/CAM,计算机仿真与辅助工程,机构学与机器人,轴承设计与制造工程,摩擦学与润滑理论、工业设计方法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其中齿轮与轴承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080201)本学科是河南科技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高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就设在这里。学科设有特聘教授岗位,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有教授4人,副教授(高工)14人,其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人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人。本学科已培养硕士生80多名,其中近40人考上博士生,与校外合作培养博士生5人。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本学科造就了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学术造诣较高,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逐步形成了以网络和数字化制造、精密测量与误差补偿技术、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传动件先进制造技术等几个在国内省内有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本学科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 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本学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70人,一半以上考上重点大学博士生。本学科发挥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及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已形成机电液系统仿真及机器人技术、机电系统测控技术、电液控制工程及智能系统、气动电子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近40项,其中获国家级奖一项,获省部级奖近10项,科研总经费500多万元。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被EI收录6篇,ISTP收录5篇。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0402)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教授、博士组成的年轻学术队伍。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态测量中非统计不确定度理论的研究课题,完成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取得了一些有突破性的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仅SCI收录的就达十几篇。本学科主要研究动态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在线精密测量技术、测量误差的重构技术等,探索新的精密测量用传感器、以及集光、机、电为一体的精密综合测量系统、测量仪器的设计等。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机械测试理论和技术、智能仪表及传感器、网络测试与控制、虚拟技术在测试系统的应用、现场总线应用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及传感器等。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本学科主要从事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研究中信息的检测、传递、显示、记录和控制,担负着实现现代机器高精度、高精密化的使命,是在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自1998年以来,本学科累计完成科研项目21项,其中获部(省)级奖4项,发表论文 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3篇。目前承担课题 2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多年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培养出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学术梯队,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7人,讲师12人,他们中有博士学位人员3人,硕士学位人员10人。经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精密定位系统、微型仪器、微型机器人。
材料学(080502)材料学学科是我校最早获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之一,也是河南省和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高工10人,博士6人、博士生导师3名。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2项、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金属功能材料;计算材料科学;特种性能新材料;高性能耐火材料。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材料成分设计、内部的微观表征、微观组织及其与各种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学科已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3 人、博士生导师1名。近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科技攻关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00多篇。目前承担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工程项目等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微观表征;材料表面防护与评价;功能陶瓷结构与性能等。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我校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级第一层次重点学科。本学科己在耐磨材料及应用、超塑性及超塑技术、精密成形与控制、先进连接技术及设备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全国唯一的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本学科点组建。学科现有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6人。近年来,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攻关、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等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摩擦学及表面强化;高强韧有色合金成形技术及应用;金属精密成形技术及模具CAD/CAM;塑性成形数值模拟与智能优化和先进连接技术及设备等。
有色金属冶金(080603)有色金属冶金学科主要研究有色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新工艺与基础理论、过程数值仿真与优化及加工新技术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博士4人。近年来,完成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32项,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有色金属新型材料;轻金属冶金与材料;过程模拟与控制;锌及稀贵金属的湿法冶金新技术。
车辆工程(080204)车辆工程学科是我校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级重点学科。学科现有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4 名、副教授9 名、博士4 名,师资力量雄厚,具有20余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并且与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本学科教学设备齐全、研究条件完善,从国外成套引进了汽车底盘测功和排放试验设备、计算机图形工作站、UG三维设计和分析系统,已成为国内车辆工程学科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近年来,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与控制技术;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辆系统人机工程;车辆系统动力学及计算机仿真;汽车电子技术。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1)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前身是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是我校建立最早,并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学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研究条件完善,已成为国内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近年来,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著作5部,获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学科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方面成绩显著,所开发的多种农机产品在全国各地投入生产使用,为企业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主要致力于动力机械和制冷系统的研究。
本学科拥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完成包括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现承担有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开发项目近40项,发表论文130余篇。本学科具有近20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5人。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燃油喷射理论与电子控制技术;清洁代用燃料及排放有害成分的控制;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在内燃机中的应用;流动、传热与节能;内燃机测试技术及试验设备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本学科是河南科技大学与中国航空研究院洛阳光电设备研究所共建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研制和开发智能接口电路、应用软件平台以及进行基于软件和硬件的综合系统的设计与研制。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技术、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计算机图形理论与算法、分布嵌入式系统等。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7名、副教授10名,长期致力于上述方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在研课题50余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和应用的综合性学科。理论上以建模、预测、优化决策和控制策略为主要研究领域;应用上,主要是将理论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检测技术相结合,组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应用、性能优良的新型自动控制系统。本学科与其它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工程实践课题。
本学科已有20年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具备了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长期致力于上述方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获省部级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研课题70余项。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本学科主要研究由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电力电子装置和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它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电子信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的新成就,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
本学科是我省此研究方向仅有的两个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拥有教授三名,博士后一名,博士两名。近年来承担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各类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变频技术及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步进电机伺服系统、超声波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
工程力学(080104)工程力学学科主要研究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构件或结构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电磁场等)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破坏机理、振动和稳定性等问题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拥有力学实验室和结构实验室,以及一个以锚索加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院士实验室。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安全可靠性评估分析; 工程结构振动与隔振抗震;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分析;爆炸力学与防护工程;岩土锚固机理研究等。
化学工艺(081702)本学科由我校与黎明化工研究院联合共建。该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及教授级高工11名、博士5名、博士生导师2名。近年来,在功能新材料的工艺与技术、天然产物的分离工艺与技术、精细化工工艺与技术和特种高分子合成工艺与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已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目前承担各级科研课题8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鉴定;有机合成工艺与技术;精细化工工艺与技术; 特种高分子合成工艺与技术等。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本学科由我校与黎明化工研究院联合共建,旨在研究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揭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为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开发应用奠定基础。该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及教授级高工8名、副教授及高工12名。近年来,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目前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3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应用;功能高分子和多组分多相高分子体系;高分子材料学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解决管理问题的交叉边缘性学科。
近年来,该学科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21部,在国内著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特别欢迎理工类学生报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决策;管理方法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人才工程。
企业管理(120202)企业管理学科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市场营销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企业管理与改革问题的学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出版著作、教材18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企业创业问题研究;企业营销管理研究等。
特别欢迎经济管理类、理工类学生报考。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主要从事农产品品质的检测和评价,功能性绿色食品的研发,农产品的干燥、杀菌、包装及保鲜储藏技术等。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16人,博士6人。近年来,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7部。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5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生物物料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纯;农产品干燥理论与技术;农产品加工及品质检测技术;农产品包装及保鲜贮藏;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机械等。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用外国语言学理论、规律、原则、方法阐释其它经验领域遇到的语言问题,解决外国语言学知识与其它相关学科结合而产生的实际语言问题。
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2人。近年来,在著名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各类科研奖励21项。现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8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
肿瘤学(100214)肿瘤学学科教学设备齐全、研究条件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5人、教授14人、博士2人。在中原地区的肿瘤研究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6项,目前在研项目6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颅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妇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腹部实质性器官肿瘤的微侵袭治疗应用研究和肝、胆、胰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