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基于氨基酸结构单元的特征以及对角线cation-π相互作用的原理,设计开发出pH触发型兼具抗菌和捕获双重功能的自组装纳米多肽,随着微环境pH的变化实现其生物学活性状态在“开启”和“关闭”之间的转变。利用自组装纳米结构单元,优化多肽有效抵抗肠道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水解,且在生理盐环境中依旧保持抗菌活性,并具有生物相容性,有效缓解入侵细菌对动物组织器官的损伤。
在替抗禁抗的背景下,开发饲用型抗菌肽替代饲用抗生素,必须攻克抗菌肽在动物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其生物学功能这一重大难题。该研究利用多肽纳米技术,首次将酸性环境触发的抗菌功能与捕获细菌的功能相结合,针对肠道细菌感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途径,突破了饲用型抗菌肽在畜牧业中应用的理论难点与技术瓶颈,加快了抗菌肽替代饲用抗生素的进程。
近5年来,我校单安山教授团队在饲用型抗菌肽创制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发表论文167篇,其中SCI论文124篇,总影响因子587.618(中科院一区24篇,二区以上64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57篇,大于10的5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等奖项,为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全文链接:https://jnanobiotechn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51-021-00927-z

(供稿/动物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