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助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近年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新引进青年教师人数显著上升。如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和提升业务水平,学院把这一问题作为“三最”问题之一,出台了《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采取自愿结对和选聘相结合的原则,将高水平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全面熟悉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技能和教学科学研究能力。

10月23日,学院举行了青年教师导师聘任仪式,新入职的8名青年教师与8名指导教师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指导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青年教师个人成长计划,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全面发展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聚焦课程思政建设,点燃智慧教改新思路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学院扎实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主题教育中,学院针对教师们普遍反映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迷茫和困惑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施办法》。采取互相“帮扶”,从“不懂”到“会讲”。
一是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大讨论。结合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系部开展1次“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研讨活动;党支部开展1次“课程思政、党员先行”为主题的创新教育活动;教科办和实验中心召开1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专题研讨会。二是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专题辅导和深入解读,促进教师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开展校级试点课程教师示范观摩课教学活动。组织2019 年申报大学试点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国际商务》《管理学》《导游业务》四门课程思政教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示范观摩活动。四是开展学生座谈与思政评价活动。学生课程思政成效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五是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与教师考核评价、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对实行课程思政效果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拟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破解“课程思政”改革中存在的“不会讲”“不善讲”“不愿讲”等难题,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精准培育、逐步提高、分阶段有序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格局,点燃智慧教改新思路。
贯彻服务型就业指导理念,把学生就业工作抓好抓实
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纳入学院党政工作年度计划,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就业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专门抓,学工办、各系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贯彻服务型就业指导理念,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形成院系齐抓共管局面。
学院主动与企业联系,积极沟通互动协作,把企业请进来,把人才输出去。先后与北京链家、杭州施强、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大地保险上海高顿等18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就业基地协议,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实习场所。先后有百度营销、用友优普公司、浙江施强制药有限公司、北京链家、北京顺丰等28家企业来我院召开了专场招聘宣讲会。与施强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组建了施强班,第一届施强班26人,已于10月29日顺利毕业,通过学习,切身体验了职场,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能力,26人中1人保研、1人签约、2人进入施强集团招聘复试。
在全院树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理念,积极动员教职工参与到就业市场的开拓中来,发动教师拓展就业单位,将实习与就业相对接,全心全意为学生找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向往的城市和合适的岗位。学院电子商务和物业管理两个专业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所属专业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电子商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把实习与就业相对接,千方百计开拓电子商务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通过多方联系,已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哈尔滨等城市50余家公司建立实习关系。实现了现场面试、电话面试、视频面试等多种签约录用模式及毕业生实习一人多岗选择的良好局面。目前89名毕业生正式签约6人,其余大部分同学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实行结束后双方择优选择。
物业管理专业组织邀请了北京万科物业、北京中海物业、大连龙湖物业、上海永生物业北京分公司等7国内知名物业管理公司为2020届毕业生召开了6场专场招聘会、宣讲会。日前专业54人中已签订三方协议30人,占比55.56%。其他学生也已经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进入实习阶段,如双方达成协议将陆续签订三方协议。
(经济管理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井军伟)